青州:让贫困人口住有安居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ar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实现为高质量稳定脱贫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强化外部支持、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为广大农村群众创造了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富有前景的发展机遇,接续乡村振兴做好准备。
  老屋早已没了光彩。满身坑洼,门窗斑驳,昏暗中找不到像样的家具,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赵安芝将在老屋里度过最后一天。地下是零零散散捆扎完毕的行李,桌上还有女儿急匆匆送来的饭菜。交流中,她似有一点眷恋,眼神里却满是期待。
  从老屋出来,那是一片心旷神怡的山间秋景——阳光温和地铺满村庄,簌簌微风,天高云淡。由三排红房子组成的凤山村幸福大院在一片绿色掩映中颇为醒目,那里面有赵安芝的新家。
  家,居也,承载着所有人、所有家庭的希望。让所有贫困人口住有所居、住有安居,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山东省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全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的基础上,横向巩固深化脱贫攻坚宝贵成果,纵向建立住房安全有保障长效机制,咬定目标不放松,勇于创新抓落实,持续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住房保障带来获得感
  安居是民生大事。从2012年算起,青州市已有2710户农村贫困家庭与危旧房作别,通过修缮加固、拆除重建、建设幸福大院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居有所安。家住王府街道凤山村的赵安芝不过是普通的一例。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色。青州市委、市政府始终以此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保持高位推进、精准施策。
  青州市委书记韩幸福在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上强调,要切实增强包括农村危房改造在内脱贫攻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不讲任何条件,不打任何折扣,把工作抓紧抓好。要创造性抓落实,聚焦突出问题,凝心聚力、敢于担当,全面推动工作提档升级。
  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入贯彻“让贫困户不住危房”这一重要指示,按照青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安排,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实施,通过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
  “我们坚决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按照‘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的工作要求,注重住房鉴定全面化、排查细致化、保障多元化、监管动态化。”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蔡治清表示。
  作为全市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牵头部门,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改造对象、操作程序、分类安置、服务指导等各个环节聚焦“精准”,立足“实、全、严”三大标准:在政策落实上凸显“实”,深入贯彻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帮助农村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在住房排查上凸显“全”,围绕“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的核心目标,逐村逐户全面深入摸排,力求精准发力,确保将每一个危房改造指标都用在刀刃上。在危房改造凸显“严”,严把程序关、质量关,严格执行“村民评议、村‘两委’审议、镇级公示、县级四部门确认”程序,成立危房改造工作技术指导组,不间断巡查改造质量,确保贫困农户住上放心屋。
  凤山村幸福大院拥有十余间住房,每间都有独立的厕所、厨房。村民邢文宝去年安家于此,从起初怀疑、拒绝搬家到如今面对来访者啧啧称赞,变化背后是居住感受有了质的改变,“虽然是祖上留下来的,但那房子透风漏雨,住着不舒服。现在早就不想那间土石房了。”
  绿色发展提升幸福感
  脱贫摘帽不卸甲,乡村振兴再出发。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实现为高质量稳定脱贫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强化外部支持、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为广大农村群众创造了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富有前景的发展机遇,为接续乡村振兴做好准备。
  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建设美丽村居为导向,以村容村貌提升以及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等为主攻方向,积极整合资源、强化措施落实,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在凤山村东南方向,弥河镇桐峪沟村已经有了美丽乡村的基本模样。百余幢白墙黛瓦的独院住房,展现出村落的别具一格。虽是新村,但这里不仅留下了村民的乡音,也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我们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镇党委副书记周健鹏告诉记者,在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桐峪沟村成立了美丽村居建设工作专项组、工作专班、推进办公室“三个一”机制,聘请知名专家规划,按照“鲁派民居”新范式打造风格统一的安居房,融入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该村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采取“党员村组干部带头干、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干”的方式,全面完善村内垃圾分类、排水系统、公共厕所、室外照明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增绿工程,绿化总面积超过2200亩。
  美好环境固然能够吸引人,但留住人还需产业支撑。产业振兴不断充实着农村群众的“钱袋子”,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
  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桐峪沟村在开发实践过程中,将荒山变成景区,将旧房变民宿,打造了“靠山吃山”的新时代模板——将超过2400亩荒山坡地流转给专业企业,开发建设田园综合体景区。作为重要配套,景区在桐峪沟村旧址以“生态友好、自然和谐”为原则,在保护原生态景观风貌的基础上,融合高端视野和乡村文化元素,打造精品民宿,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催生出美丽乡村建设新经济。
  启动了产业引擎,经济注入新活力,村民勤劳致富的思想被集体激发,乡村振兴驶向快车道。“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每年不但可得3000元左右租金,还在景区谋得稳定工作,人均纯收入由原来8900元提高到3.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3万元增长到100多万元。”周健鹏说。
  回归初心筑牢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会终止。走上通往乡村振兴的大道,对于住房和城乡建设者而言,不可忘却的是让农村困难群众居有所安的初心。如何在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实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住房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正在潜心探索。
  让百姓特别是贫困户不再“忧居”,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推动住房安全有保障和住房安全动态监管“齐步走”。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王海磊说:“我们积极组织镇村力量,对所有农户住房安全情况动态监测,落实信息数据预警、重点房屋监测、加强动态跟踪的具体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户住房安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与美丽村居建设有效衔接。”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为了让镇村干部高效履行监管职责,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技术人员开发出了“利器”——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包括综合平台、档案添加、数据更新、数据审核、查询统计、系统设置六大模块,具有录入简洁、信息准确、查询便捷等特点,通过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操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填表格、写材料、盖章上报”的传统方式,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比对,对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动态建档、动态监管、动态评估,极大减轻了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有效构建定时现场查看、定时更新信息的住房安全动态监管新机制。
  目前,青州市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管理系统已连接全市1477名镇村管理员,采集了7220户4类重点对象的基本信息、坐标、房屋照片、鉴定报告等17项数据。
  “贫困户住房安全变化情况将尽在‘掌’握。”王海磊表示,这套系统实现了对住房安全情况的源头管控、时限管控和结果管控,有助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实时在线跟踪,根据房屋变化情况,及时评估住房安全风险。对评估中遇及安全隐患的情况,及时组织二次鉴定,对鉴定为危房户的及时纳入改造计划,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真正成为常态。
  从住有安居到住有宜居,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到住房安全长效监管,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设局不负重托、砥砺前行,推动了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的深度融合和有效衔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奋进新时代,奋发新作为,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
其他文献
过去四十年经济增长成功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未来,市场化改革与融入世界经济的开放还要坚持下去。  在第二个一百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的政策会有什么样的转变?这两个问题是相结合的。  如何理解过去的改革?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构成和形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如果对四十年做一个总结,确实能够看到我们一直坚定地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走,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另一方面,政府这只看得
期刊
城市,从来不是自己选择,而是被时代选择。今天我们选择回望,不单是因为这是一个恰当的节点,更因为过去的一年意味着诸多不易与彷徨。2020年,是风雨如晦、波澜四起的一年,也是危机中寻找先机、于下沉世界中寻找上升通道的一年。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经济大市、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惊涛骇浪中,一个巧妙地躲闪,再一个奋力地划桨,稳住了自己的航向。  这一年里,青岛经济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思路、新办法,也
期刊
五年来,山东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6万亿元,同比增长9%。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要求山东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这项任务标注了山东
期刊
在各类评选中,青岛向来是“拿奖拿到手软”,很少缺席。层出不穷的榜单,见证了2020年青岛的软实力。  爱因斯坦说“忘掉学校所学的,剩下的就是教育”,我们可以套用一一抛开城市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基础建设,还能让人怀念的魅力就是城市的软实力。  过去一年,青岛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不单体现在自然环境、经济环境,还包括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成长环境、创新环境等等,在诸多榜单里可见一斑。  榜单见证实力
期刊
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可以集纪录片、文艺片和商业片为一体,是现代社会民众接受信息、认知世界的利器,也是中国跨国文化传播行之有效的手段。  这些天TikTok变成了全球的焦点议题,引发了持续的震动。特朗普行政机构对于这个应用的打压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客观说,这个应用的全球影响确实是相当巨大的,无论是在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或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是风靡世界,成为以中国为
期刊
2021年是双星诞生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1月16日,双星隆重举行“百年双星开启新纪元”启动仪式,“百年双星,志在远方、路在脚下”,“志”的体现是领先,“路”的里程碑是成果。双星用奋斗和创新赢得幸福、赢得尊重!  “一个管理上了轨道的组织,常常是一个令人觉得兴味索然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所谓‘引人注目’的事情大概就是为未来做决策,而不是轰轰烈烈地处理过去的问题
期刊
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制造业规模再大,没有科技引领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  “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制造业规模再大,没有科技引领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道出科技创新引领的核心要义。12月11日,青岛市科技局发布“十三五”青岛科技创新工作进展情况。会上,青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绪永以“五个着力”概括青岛“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青
期刊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胶东五市开启了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广阔遐想空间。  2020年12月8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时距离胶东经济圈五市一体化发展构想首次提出,已经过去一年有余,五市产业、交通、文旅等方面的耦合效应在这一年内愈发彰显,一体化已从构想进入实际落地阶段。推介会上同时发布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思路》《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战略研究》,并设立1000亿元
期刊
2020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青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既是城市基因的再发掘,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青岛重塑开放格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应时之举。开放的青岛,始终勇立潮头。  循历史脉络回溯122年,青岛的命运从东堂子胡同的谈判桌上已悄然改写。一座山海之间的城市走上了被迫开埠之后的现代化之路,那之后,鳞次栉比的商铺、洋行、教堂在胶州湾畔渐次铺开,被动打开大门的青岛拥有了开放的基因。  上世纪8
期刊
开放,是青岛这座城市发展的最大动能之一,早已融入这座城市发展的基因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青岛又一次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担当起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  今年以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概念被频频提及,站在中国新一輪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前沿的青岛,显然也不能错失发展的良机。  正深度融入“双循环”的青岛,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是黄河流域九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