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节约粮食意识、行为与外部条件因素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每年在粮食流通环节中损失高达700亿斤,比例高达20%,高校食堂的粮食浪费问题持续存在。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高校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行为与外部条件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对大学生食堂粮食浪费现状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高校;节约粮食;粮食浪费;治理对策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虽然人们的饮食支出占比减少,但在消费过程中节约意识淡薄的问题仍需注意。在高校食堂中,粮食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据高珊2013年在《粮食浪费之消费环节》一文中分析,每年大学生会浪费掉可养活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近年来根据相关媒体对武汉高校食堂的调查,真正做到“光盘”的学生仅为少数,人均粮食浪费约二两。
  本文将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节约粮食的意识、行为和相关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分析,深入挖掘食堂粮食浪费的现状和原因,结合学校动态和同学意愿来为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提供理论支持与相关建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动广大高校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节约粮食”政策,将节约理念深植于学生心中。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1 数据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共有两个校区,食堂业务统一由后勤集团运营管理,餐食质量较为均衡,对调研结果基本无影响。由于各学院招生数量稳定,因此根据武汉科技大学2020年各专业招生计划指标,以各学院新生数量为参考基准,对各学院学生按比例发放问卷,提高问卷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本次共回收有效问卷442份。
  1.2 问卷设计思路
  问卷共26题,分为四个部分,从意识、行为等方面调查影响大学生节约粮食的相关因素以及对食物浪费的影响。
  (1)1-8题为被调查对象的相关因素采集,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户籍、生活费用、饮食支出、是否接受过节粮教育、就餐方式、对食堂的食物质量和就餐环境是否满意。
  (2)9-15题是大学生在食堂浪费食物、浪费部分比例及其原因的调查,包括是否有用餐剩饭情况、浪费的食物种类和原因、剩余部分及比例。
  (3)16-22题是大学生节约粮食意识和行为的调查,关于节粮意识有家庭节约意识、对爱粮节粮节日的了解、看到浪费粮食行为的感受、浪费粮食是否愧疚四个问题,关于行动上有饭菜不合胃口是否浪费、身边人浪费粮食是否劝阻、如何带动社会提高爱粮节粮意识。
  (4)23-25题主要针对大学生对高校节约粮食教育的态度,26题学院的填写则是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该部分主要包括大学生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爱粮节粮主题活动、对活动效果的认可度以及更加倾向的活动组织形式。
  1.3 数据说明
  本次回收的442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占44.12%,女生占55.88%;有52.26%户籍在城市,47.74%来自于农村;大学生生活费在250元到2500元之间波动,平均1363.24元(如图1);饮食方面花费在300元到1600元之间波动,平均861.65元(如图2)。
  问卷前8题为解释变量,包括2个数值变量和6个虚拟变量。虚拟变量有被调查者性别、户籍所在地、是否接受过爱粮节粮教育、就餐方式、是否满意食堂食物质量、是否满意食堂就餐环境。将虚拟变量转换为二分变量,赋值0或1,赋值过程中,肯定选项取1,否则取0,统计分析如表1。
  2 大学生食堂浪费现状与调查统计分析
  当前已经有许多学者针对大学生食堂粮食浪费现象进行过研究,大部分是以學生的意识、行为方面切入,如学生饮食习惯问题、粮食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冲动或非理性消费等;部分学者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如饮食方面的支出占居民收入比例下降、宴会酒席制度习惯等。本文则主要从大学生生活费、饮食开支和节约粮食的意识、行为、食堂食物质量等外部因素、节粮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得出可靠结论。
  2.1 大学生生活费增长促进了粮食浪费现象
  根据收集的问卷,大学生的粮食浪费情况各有不同,其中生活费、饮食支出与粮食浪费率存在一定联系,分析发现大学生饮食开支与生活费基本成正相关,即生活费越高的学生饮食支出也会增加。从学生生活费与粮食浪费情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生活费水平低的学生大部分支出用于饮食,因此极少出现经常用餐剩饭的情况,有很强的节约粮食意识,明白节约粮食的重要性。随着生活费逐渐升高,浪费粮食的比例明显上升,每月500-1500元生活费的学生群体中有半数偶尔出现剩饭情况,少数经常用餐剩饭,说明这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节约粮食意识,可能由于餐品份量大、口味不符等外部因素导致用餐剩饭。生活费水平较高的学生中,只有1/4不到的学生没有出现用餐浪费情况,部分学生甚至经常浪费粮食,可能是由于生活费水平较高对应饮食支出的提高,在选择餐品时出现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提倡的做法,同时自身节约粮食意识相对薄弱,没有意识到浪费行为的危害。
  2.2 大学生节约粮食认知较高但实际执行力有待加强
  家庭是培养孩子习惯的第一所学校,是否注重节约粮食对孩子的节约习惯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栋梁之材,对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比较了解掌握爱粮节粮相关知识,做节约路上的先行者。
  如表3和4所示,高校大学生节粮认知度较高,有较强的节约意识,比较了解爱粮节粮节日等相关知识,对待浪费粮食行为的自我意识较高,但在实际行动上执行力不足。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时,大部分学生觉得有点可惜,但有所顾虑或事不关己,并没有选择付诸行动;少数大学生会及时制止浪费行为,树立良好榜样;仅有极少数学生表示对浪费行为习以为常,选择视而不见。
  将饭菜白白浪费时有94.35%的学生表示会感到惭愧;饭菜不合口味时,27.15%的学生会选择继续吃完,其余学生选择性吃一些或者接浪费;大学生作为规范和良好行为的积极塑造者和推动力量,84.16%的学生认为要从自身做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多更多的人参与节约粮食从而带动社会提高节约粮食意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光有认为粒粒皆辛苦还不够,更应该有粒粒皆可省的行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不浪费也不关注浪费的现象,也应当引起重视,加强粮食节约的宣传。大学生应当在积极做一个粮食节约倡导者和践行者的同时,关注身边人,主动宣传粮食节约、劝阻粮食浪费现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节约新风尚。
  2.3 学生食堂浪费与食物份量和种类有关
  被调查者中,没有用餐剩饭的学生占比31.45%,在有剩饭的303名样本中,75.58%的理由是吃不完,超过总调查人数的3/4,有52.15%是因为饭菜味道不好,只有6.6%是习惯性剩饭。
  从表5来看,学生在主食、肉类、蔬菜、汤类这四大剩余部分中,主食基本不剩的占比最少,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有剩饭,且浪费总量最多;汤类基本不剩的学生比例有所提高,占44.88%,且大多数学生剩余不多;在肉类、蔬菜上,大部分学生基本不剩或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少量食物。
  可見影响学生粮食浪费的原因主要在于食物的价值,在一份餐食中,肉类价值较高,可获得性小,所以浪费最少;而蔬菜和汤类价值相较肉类较低,浪费情况有明显上升;主食价值较低,学生可能不太重视,没有按量取食,导致份量太多吃不完。
  2.4 食物质量与食堂环境差等因素导致浪费增加
  由问卷结果可知,仅31%的学生对食堂食物质量表示满意,不足1/3;关于食堂环境的调研中,只有19.23%的学生对食堂环境表示满意,不足两成(见表6)。
  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食堂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校内只有少部分商家是独立经营,进购食材的单调导致食堂饭菜种类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需要,且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容易忽略饭菜卫生安全。
  食堂可从饭菜口味、质量方面进行提升,注重饭菜营养和味道,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开心,从根本上减少学生食物浪费。学生在校就餐的菜单的标准不一样,个人偏好不一样,部分学生有挑食习惯,使得他们难以选择食物数量,造成浪费,另外食物信息不对称也容易造成食物浪费。保证食物材料进购的安全卫生,质量合格;提升制作食物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对味道好、口碑佳的食堂窗口进行表彰;加强对后勤人员的管理,通过这些来减少食物浪费。
  2.5 节约粮食教育活动吸引力不足,形式有待创新
  学校的节约粮食活动推广有一定的成效,但知晓却未参加的学生占42.99%,略高于参加过的比例(表7),说明活动形式吸引力不足,粮食节约教育方面工作不够细致深入。开展过的活动中,约一半同学对活动效果不太满意,说明活动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成为“节约粮食”活动开展的关键。
  在大学生更青睐的“节约粮食”教育活动方式投票中,超过八成学生希望联合后勤部门等多举办线下活动,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趣味性的标语、展板也有助于及时提醒自己不要浪费粮食,同时有半数学生支持利用数字多媒体互动方式进行讲解宣传和课堂主题教育宣传(见表8)。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目前粮食浪费现象的严重性,结合调研统计和原因分析以及大学校园食堂的普遍运营模式,为进一步预防大学生粮食浪费,构建校园内长期合理的执行机制,对于带动其他领域或其他高校节约粮食活动起到带头作用,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及可行性建议。
  3.1 提供差异化食物搭配,培养节约粮食习惯
  通过分析,在生活费水平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粮食浪费情况愈加严重,针对此现象,食堂可以提供个性化食物搭配,差别化提高部分食物的质量,利用质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控促进高生活费学生减少粮食浪费。家庭不富裕、生活费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饭菜,保证贫困学生吃得饱且营养均衡;而家庭条件好、生活费充足的学生,可以提供高质量、多花样的选择,丰富菜品的种类。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学校不同消费的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用餐习惯,同时也能提升学校食堂的口碑和满意度,达到双赢的效果。
  3.2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
  根据调查,大部分同学在看到他人浪费粮食时想去劝阻但没有付诸行动。针对此类学生,学校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招募爱粮节粮志愿者的形式,在食堂内进行节约粮食的宣传,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劝说,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勇气,形成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也能增强自身节约粮食的意识。
  除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外,学校还可设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光盘的学生予以物质上的奖励,如实行光盘打卡制度,满足一定门槛后可以获得额外加菜或优惠等;对剩余食物量超标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按量加收少量费用或进行“节约粮食”知识诵读等。如果条件充足,也可以考虑将粮食浪费行为与期末奖学金、助学金发放相联系,作为考核评优的指标之一。
  3.3 增加个性化食物搭配,倡导学生按量取食
  针对学校大多数学生因为吃不完而浪费粮食的现象,食堂可以采取梯度化价格,如“一两米饭”制度,将米饭按“两”为单位计价,食量大的同学可以多买,食量小的同学也有了选择的余地,避免因为吃不完而导致粮食浪费。同样地,该方法也可以推广到面食、菜品等。
  另外,食堂可以推出个性化食物搭配。比如北方的同学多喜好以面食为主食,但是一般提供面食的窗口不会提供菜品,而提供菜品的窗口也不会额外提供面食,因此可以增设个性化搭配窗口,提供菜品的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食搭配(面条、米饭等),满足学生需求,减少粮食浪费现象的发生。
  3.4 改进食堂就餐环境、提升饭菜质量与服务多样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饭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饭菜质量不高会提高浪费行为发生的频率。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改进食物制作过程工序,提升饭菜质量和口感,同时了解学生的喜好,合理采购原材料,不定期更换饭菜种类,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减少浪费。预计当天售卖不完的饭菜,可以适当降低价格,吸引学生购买;统计每日的饭菜需求量,食堂后勤人员根据指标估量需求,动态化提供餐食数量。   舉办食堂窗口评选活动,设置投票墙,由在校学生民主选举美味窗口和差评窗口,采取窗口竞选机制,对美味窗口进行奖励,对差评窗口进行改造甚至淘汰。同时营造干净舒适的食堂就餐环境,注重食堂后勤人员的礼貌素质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定期检查并消毒设施设备,让同学们吃得放心,减少粮食浪费。
  3.5 丰富校园粮食节约活动形式,加深粮食节约意识
  积极提倡节约粮食风范,弘扬爱粮珍粮精神,通过丰富多样的粮食节约活动,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校园氛围。组织学生会、社团等积极构思策划爱粮活动,举办相关主题宣传活动。在特定日期节日,如“世界粮食日”等,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展现粮食来之不易,加深学生的粮食节约意识。
  校方也可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节约粮食的好作风进行奖励,也可以制作表彰宣传栏,对学生勤俭节约行为进行表彰,或实行“光盘行动打卡”,对坚持节约粮食的学生给予优惠奖励。不定期开展“光盘行动”系列活动,对积极响应的同学奖励水果或餐券;召集志愿者到学校食堂做志愿活动,亲身体会浪费粮食的可怕。
  在食堂餐桌、墙壁上悬挂勤俭节约的横幅和相关标语,提醒学生养成勤俭作风,重新树立节约新风尚。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全国乃至全球粮食短缺的现状,提高学生对粮食短缺的认知,增强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
  4 结论
  本次粮食浪费问题的调研是建立在从武汉科技大学获取的442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所以少数分析及建议可能存在针对性较强的情况。本文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节约粮食”主题调研中,可以从学校实际和食堂运营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习惯的调研结果,多方权衡提出更加贴切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还可以从食堂经营与员工工作间进行考量,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升食堂效益,规范化食堂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高珊.粮食浪费之消费环节[J].黑龙江粮食,2013,(03):17.
  [2]刘梦芸.湖北省大学生食堂粮食浪费预防与治理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6.
  [3]韩仰鹏.高校食堂顾客满意度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4]马明中.高校餐饮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的思路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2):222-223+221.
  [5]朱丽娟.食品营养学在高校学生食堂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0,(28):64-67.
  [6]惠志祥.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01):36-38.
  [7]王迎中.高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食品,2017,(17):57-59.
  [8]李丰,钱壮.高校食堂粮食浪费研究及政策建议——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04):27-30+11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变化出发,立足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研究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为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人类社会发展
期刊
摘 要:5G技术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超高用户体验速率、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能够促进智慧教育、人工智能、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应用和发展,还可开展科研、学习、企业管理和会议等多项业务,我国已将“互联网”明确列入2050年国家信息产业路线图,大数据技术依托5G技术的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适应现代社会环境,不断完善和改革工作方式与内容。
期刊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尽职调查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此,本文基于北控水务集团的人力资源尽职调查示例,提出在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横向强弱并购时,通过人力资源尽职调查制度文件清单和被调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一一访谈的形式完成尽职调查,高效完成人力资源尽职调查所需搜集的信息,进而通过人力资源专业工作者的参与,完成数据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期望本文能够给现代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尽职调查实践
期刊
摘 要: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媒体反映出的企业软信息,结合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理论,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按合理的权重进行量化,从而建立一个可普适于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动态信用评价模型。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大数据;熵权法;K均值  0 引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统称。小微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倒闭率高、产业规模小等劣势,相比起我国大型的国有企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理论知识不扎实、手工操作能力不足、大型仪器设备独立操作能力差、知识更新速度慢等,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造成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企联动、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度促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实现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需求层级日渐提升,企业专业化经营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模式,其中阿里巴巴集团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因此以阿里巴巴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第一部分是研究意义,明确了多元化经营的定义和表现,并分析了阿里巴巴的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从环境与竞争者两个角度分析了阿里巴巴多元化经营实施的背景;第三部分是战略分析,从阿里巴巴众多模块中选取最具代表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创新教育一定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开展进行的,所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对高校教学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两支队伍,他们之间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高校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响应国家协同创新战略,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和重要手段。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校辅导员
期刊
摘 要: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关乎企业的运营效率及经营业绩,对企业的经营成败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KDL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KDL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与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分析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而给出相应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财务风险  0 引言  营运资金运动的内在逻辑与本质,是追逐利益、规避风险。对于企業
期刊
摘 要: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对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等进行分析,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灵活可调的教学方法、时事内容补充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效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课堂教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是相应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常开设于大三或大四年级。
期刊
摘 要: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党员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党支部努力推动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党支部工作中,继承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做法为案例,从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强化社会责任感三个维度,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和青年学子注重红色精神、红色理论、红色实践,争创三型党支部,构建了“红色精神”“红色理论”“红色行动”等党建模式,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