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口腔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口腔医学史作为医学史与口腔医学教育研究的分支,对其研究多为通史性研究,但其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体系、发展历程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当下均未能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内容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以期思考与创新口腔医学史的研究方法,从实证与文化性互证的角度推动口腔医学史研究,启发对口腔医学史教育的重视。

其他文献
早期矫治指乳牙期或混合牙列早期对牙颌面畸形进行的正畸治疗。目前,早期矫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师关注,矫治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矫治器的种类越来越多,但这也造成儿童早期矫治出现风险增加的问题。本文对乳牙期关系的建立和特征、不同阶段的矫治原则、口腔不良习惯和错畸形的矫治方法、早期矫治的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错畸形的早期矫治包括对患者骨骼畸形进行生长改良、对部分牙齿问题及口腔不良习惯进行预防性及阻断性矫治,以引导牙颌面的正常发育、消除错畸形对口颌系统功能的不良影响以及对牙齿与牙周组织健康的损害。虽然所有错畸形均可于恒牙期开始进行正畸综合治疗,但由于恒牙初期时相当一部分患者仍处于生长发育期内,对部分错畸形仍可采用早期矫治的手段进行治疗,而且这一阶段的正畸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针对恒牙初期可行早期矫治的下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Ⅱ类错、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前后牙反等错类型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呼吸功能对儿童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日益受到广大正畸医师与家长的关注。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在正畸人群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正畸医师在接诊儿童患者时需密切关注其呼吸通气功能。对伴上气道阻塞以及相关口颌面畸形和功能异常的儿童,临床医师应综合考虑上气道阻塞部位、严重程度以及错畸形的表现,制订个性化、多学科联合的诊疗方案,为患者牙颌面乃至全身的健康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错畸形的早期矫治是目前口腔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生长发育特点以及不同牙列时期的牙弓发育规律对错畸形早期矫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错畸形早期矫治的重要目标是去除影响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因素,使其恢复正常。本文重点从颅颌面及牙列生长发育的特点出发,讨论不同颅颌面生长型与不同牙列期错畸形的早期矫治。
替牙期儿童生长发育快速,各种导致错畸形的先天性疾病常于替牙期显现,同时此阶段导致错的环境因素也较多。临床应积极干预唇、舌、咬合、呼吸等功能性异常与替牙障碍,避免畸形继续发展;对骨性错则需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矫形装置进行生长改良治疗,同时需充分评估先天因素的影响及预后;对部分替牙期暂时性错则不应过度干预。总之,替牙期早期矫治需综合评估治疗的需求、风险、时间、代价以及患者的最终收益,矫治时机并非越早越好,必须严格把控适应证,在必要性和局限性方面仔细斟酌。
口腔不良习惯如口呼吸习惯、吮咬习惯、唇习惯、舌习惯等是导致错畸形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异常压力可破坏口颌系统肌力平衡,干扰颌面部正常发育。因此,早期发现并破除口腔不良习惯是错畸形早期矫治的关键。本文针对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所导致的错类型及相应的干预手段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国内著名医学院校及医院专家对儿童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应用儿童间隙保持器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后,形成推荐性应用共识。本专家共识内容包括儿童间隙保持器的设计、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标准化操作流程等,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童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促进该项技术的临床推广。
口腔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00000例,5年生存率为50%~60%,其中舌癌占比近40%。肿瘤存在肿瘤异质性,个体预后存在差异,但手术仍是治疗舌癌的第一选择。舌癌手术效果可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存时间,其造成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语言、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舌癌的外科治疗必须兼顾功能重建,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舌癌基因组学的认识不断深入,认识到临床研究前模型可以保存有肿瘤异质性,其在发现肿瘤标志物和药物临床转化中有巨大应用前景,舌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临床上对其诊疗
目的检测并分析牙周炎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水平、牙周临床指标及风湿免疫指标,探讨25(OH)D与两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科、风湿免疫科的患者及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将患者分为4组:26例单纯牙周炎患者纳入牙周炎组;23例单纯RA患者纳入RA组;22例伴RA牙周炎患者纳入伴RA牙周炎组;2
目的评价自行研发的三维可视化阻生牙拔牙模型在口腔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同济大学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41名本科生,其中男性19名,女性22名,年龄(22.4±0.8)岁,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将41名学生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传统组(21名,男性8名,女性13名)采用理论讲授、观看操作视频、在仿真头模上进行阻生牙拔除的操作;试验组(20名,男性11名,女性9名)在仿真头模上进行拔牙操作之前,增加利用三维可视化阻生牙拔牙模型进行阻力分析和模拟拔牙的训练环节。课后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由教师对其在仿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