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以学生学习主体性实现为基础,通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以调查研究的方式,展开创新教育在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中的作用性分析。
关键词:创新教育 大学健美操教学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0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大学健美操中进行面向学生全面性和个性化发展的创新教育,是各大院校进行健美操教学的一种新形势,其不仅关注于知识技能的实现,而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思想情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与提升,下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
1 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哈尔滨金融学院2009级学生150名,2010级学生152人,2011级学生160人。
研究目的:创新教育的效能性。
1.2 实验内容
第一步,对2009级进行传统型教学,即为进行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教完一套动作后,进行反复强调,要求把握住动作要领,操作规范;在考试时以基本操作为标准,实行打分制评估。在2010级教学中,打破2009级教学模式,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组合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培养;在考试时,以团队成绩进行评估,即为将学生按照小组分配,每个人在选择不少于10个动作进行组合,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分别完成每个人的选择的考试内容,其中选择者为领队,此时,以学生的协作统一性、口号指挥度、示范能力以及动作规范性和连接性作为评估点,以各项分值比例进行评估,最后进行整合。
第二步,以2011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面向学生的全面性和个性化教学,即为在实施和2010级教学方式相同的基础上,引入学生的思维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教师以教材基本知识为切入点,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如进行动作创新,组织编排新样式健美操等,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创新与自我编排。在进行评估时,评估内容涉及基础性操作、2009级所涉及的能力评估,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估要求为,学生自排自编健美操时间不少于一分钟,动作不少于10个,以小组打分的同时,进行个人成绩评定;评估方式变原来的考试为比赛,并采用分值和等级两种形式进行小组定位和个人名次、成绩定位。
1.3 实验教学方法
2009级,进行传统式教学,即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统一练习,针对学生错误和不足教师进行纠正后,继续训练。其中教师将健美操的概念、特点、作用作为基本讲解点,基础性动作作为主要示范内容。
2010级,其一,进行传统教师教,学生学,讲解增加音乐、动作节奏以及欣赏,在示范时,教师以口令提示。其二,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与交流,并让每个学生充当领导者,进行领队操作练习。其三,强调动作的正确性,在进行动作纠正中,教师将普遍性的错误进行纠正,并作个别辅导。此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基本性能力培养和发展性能力开发,对学生的基础操作、动作结构与形式进行要求,并将新动作教授,鼓励学生尝试动作创新,并进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
2011级,以2010级教学方式为主,其中增置这几个方面:其一,增加动作感受力教学,即为教师将音乐节奏与动作配合,以身示范,让学生感受健美操活力与动作节奏性。其二,在练习时,增加学生自编创新动作的练习,在纠正时,以学生间的作用为主,进行互帮教学,将集体纠正和个别辅导结合。其三,在能力培养上与精神走向上,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作创新,与将动作流畅呈现,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成套的动作和创新性的动作表现出来,同时,关注自创者的表现,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性教育,学生的操作能力、讲解能力、示范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从学生各个学习成绩阶段来看,学生的整体性能力增强,而且综合能力提升,这就有效实现了健美操教学的效果。
2 创新教育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创新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带来了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创新教育中做到了以教材实际和学生需求结合点为出发点,并展开面向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
2.1 基础性教学为基点,学生心理需求为保障
在教学中,教师无论进行何种教学,都以基础性教学为前提,对学生进行健美操动作要领、规范性操作教学,这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本入手点,抓住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学习走向,为以后能力提升创造了坚实的条件支持,而对于教材的创新性运用,如进行小组教学、编排训练、学生互助、游戏比赛等,这就抓住了学生的“求生存、求协作、求融合、求领导”等心理,这就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基本心理要求和自我发展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进而作用于学生的表现力提升,这就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最有利支持。
2.2 教学手段为支撑,学生发展为目的
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考试方式,教师都面向学生的发展,如在练习中,教师根据已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相互监督训练,这就使得学生通过观察他人操作,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或是发展点,以外向作用的力量,促进了学生发展,而领导式教学的方式,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而创新编排,则直接面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效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如,考试形式的评定形式,从单一的操作技能到多方面能力评定,这就促使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发展,进而实现了健美操教学的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知识目标的结合。
3 结语
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是教学的出发点,在健美操教学中,创新教育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评估方式的综合性创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力和表现力,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保辉,魏垂光.学校体育教育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与学习兴趣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8-119.
[2] 张群华.高校健美操教学新模式的应用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93-94.
[3] 王立红.创新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课程模式,实现体育价值的多元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112-114.
关键词:创新教育 大学健美操教学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0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大学健美操中进行面向学生全面性和个性化发展的创新教育,是各大院校进行健美操教学的一种新形势,其不仅关注于知识技能的实现,而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思想情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与提升,下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
1 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哈尔滨金融学院2009级学生150名,2010级学生152人,2011级学生160人。
研究目的:创新教育的效能性。
1.2 实验内容
第一步,对2009级进行传统型教学,即为进行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教完一套动作后,进行反复强调,要求把握住动作要领,操作规范;在考试时以基本操作为标准,实行打分制评估。在2010级教学中,打破2009级教学模式,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组合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培养;在考试时,以团队成绩进行评估,即为将学生按照小组分配,每个人在选择不少于10个动作进行组合,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分别完成每个人的选择的考试内容,其中选择者为领队,此时,以学生的协作统一性、口号指挥度、示范能力以及动作规范性和连接性作为评估点,以各项分值比例进行评估,最后进行整合。
第二步,以2011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面向学生的全面性和个性化教学,即为在实施和2010级教学方式相同的基础上,引入学生的思维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教师以教材基本知识为切入点,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如进行动作创新,组织编排新样式健美操等,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创新与自我编排。在进行评估时,评估内容涉及基础性操作、2009级所涉及的能力评估,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估要求为,学生自排自编健美操时间不少于一分钟,动作不少于10个,以小组打分的同时,进行个人成绩评定;评估方式变原来的考试为比赛,并采用分值和等级两种形式进行小组定位和个人名次、成绩定位。
1.3 实验教学方法
2009级,进行传统式教学,即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统一练习,针对学生错误和不足教师进行纠正后,继续训练。其中教师将健美操的概念、特点、作用作为基本讲解点,基础性动作作为主要示范内容。
2010级,其一,进行传统教师教,学生学,讲解增加音乐、动作节奏以及欣赏,在示范时,教师以口令提示。其二,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与交流,并让每个学生充当领导者,进行领队操作练习。其三,强调动作的正确性,在进行动作纠正中,教师将普遍性的错误进行纠正,并作个别辅导。此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基本性能力培养和发展性能力开发,对学生的基础操作、动作结构与形式进行要求,并将新动作教授,鼓励学生尝试动作创新,并进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
2011级,以2010级教学方式为主,其中增置这几个方面:其一,增加动作感受力教学,即为教师将音乐节奏与动作配合,以身示范,让学生感受健美操活力与动作节奏性。其二,在练习时,增加学生自编创新动作的练习,在纠正时,以学生间的作用为主,进行互帮教学,将集体纠正和个别辅导结合。其三,在能力培养上与精神走向上,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作创新,与将动作流畅呈现,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成套的动作和创新性的动作表现出来,同时,关注自创者的表现,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性教育,学生的操作能力、讲解能力、示范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从学生各个学习成绩阶段来看,学生的整体性能力增强,而且综合能力提升,这就有效实现了健美操教学的效果。
2 创新教育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创新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带来了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创新教育中做到了以教材实际和学生需求结合点为出发点,并展开面向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
2.1 基础性教学为基点,学生心理需求为保障
在教学中,教师无论进行何种教学,都以基础性教学为前提,对学生进行健美操动作要领、规范性操作教学,这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本入手点,抓住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学习走向,为以后能力提升创造了坚实的条件支持,而对于教材的创新性运用,如进行小组教学、编排训练、学生互助、游戏比赛等,这就抓住了学生的“求生存、求协作、求融合、求领导”等心理,这就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基本心理要求和自我发展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进而作用于学生的表现力提升,这就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最有利支持。
2.2 教学手段为支撑,学生发展为目的
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考试方式,教师都面向学生的发展,如在练习中,教师根据已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相互监督训练,这就使得学生通过观察他人操作,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或是发展点,以外向作用的力量,促进了学生发展,而领导式教学的方式,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而创新编排,则直接面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效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如,考试形式的评定形式,从单一的操作技能到多方面能力评定,这就促使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发展,进而实现了健美操教学的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知识目标的结合。
3 结语
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是教学的出发点,在健美操教学中,创新教育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评估方式的综合性创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力和表现力,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保辉,魏垂光.学校体育教育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与学习兴趣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8-119.
[2] 张群华.高校健美操教学新模式的应用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93-94.
[3] 王立红.创新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课程模式,实现体育价值的多元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