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建设对人口流动空间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快速交通流线的主要形式,高速铁路建设能有效拓展区域人口流动空间、增强区域联系度。本研究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为例,基于宏观经济联系及问卷调查,通过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人口流动空间联系指数以及产业人口联系指数,定量分析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对区域人口流动空间的影响,探讨沪宁地区"一轴双核"经济结构运行机理。研究发现:①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设有效拓宽了城市间人口流动时空,缩短了区域经济距离,以南京市和上海市为核心的人口、产业以及经济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和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一体化程度增加,并且上海市与苏锡常地区相互联系增强,人口、产业、经济发展均质化程度提高;②高速铁路建成后,南京及上海周边地区呈现人口集聚的极核效应,上海与苏州、无锡与常州、南京与镇江的人口流动联系强度加强,高速铁路沿线区域"一轴双核"空间发展特征明显,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③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成后,沿线居民出行频次增加,尤其是20-44岁之间的有较高职业声望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动频次增加显著,这种微观变化一方面表征了区域经济联系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体现了区域人力资本之间的融合与相互依赖,是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表现形式;④高速铁路服务水平、舒适度、准时性、高效性等是居民选择乘坐高速铁路的主要影响因子,居民出行及相互交流更注重实效;⑤结合区域产业分工与人口集聚,上海、南京的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镇江市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的产业人口流动趋势指数为正值,这些产业人口的流动是区域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同时苏州、无锡的制造业、常州的金融业等产业人口流动趋势指数为负值,从而导致这些城市人口呈现扩散趋势。
其他文献
消息来源和新闻人员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大众传媒对政府公共关系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在大部分记者眼中"不管服务于企业、政府机关或非营利性机构,公关人总被认为是真理
目的探讨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的患际交往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自制的患际交往问卷及信任他人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调查工具,分别于住院早期(1周末)、后期(4周末),对394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政法委研究决定(政法[2011]10号),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
<正>水产品活体运输保鲜技术的突破实现了活鱼的无水运输,使更远距离的人们能够品尝到更加鲜活的水产品,使我国水产品活体运输有望进入"无水时代"。据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户籍制度约束的放松,我国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的现象,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关于劳动力流动驱动力及其影响方面的国内外
【正】 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我国对人类文明的一项卓越贡献。宋代是我国印刷事业空前繁荣的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印刷来促进或加强社会各方的联系,由于印刷技术在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化的发展,政治民主化的浪潮也扑面而来,给中外政党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国家的政党都面临着如何更好的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能够发挥其主体
乡村现实问题和有关乡村研究的理论问题,共同组成了吸引学者们关注、思考乡村社会的基本动因。学者们要么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而参与到对乡村的研究之中,要么由于乡村作为中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06年以来连续两年的超常增长后,2008年、2009年遇上了楼市拐点。如今,面对国家政策的调控,房企高管们的关注焦点也
本文以南京老城作为调研的空间范围,立足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的中观和微观视角,通过建立老城范围内主要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资料数据库,了解南京老城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