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助力电池回收

来源 :汽车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312项国家标准的公告,其中有3项国标涉及汽车动力电池,它们是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 34014-2017《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 34015-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据悉,这3项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汽车观察》记者发现,这3项标准对于动力电池回收具有重大意义。
  去年年初,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首次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大致责任主体,即谁产出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这意味着动力生产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在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上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具备回收和利用资质的企业为数不多,且由于各个动力电池企业产品规格各异,暂时还没有一个可对所有动力电池均行之有效的回收方式,特别体现在梯次利用方面。因此,很多车企只能将退役的动力电池交给第三方回收利用机构处理。
  此次新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正好明确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单体、模块和标准尺寸规格要求,可以有效解决此前存在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中,动力电池由于尺寸不一难以匹配储能电站或家用储能设备结构的难题,也降低了动力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的门槛。
  新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规定了动力电池编码基本原则、编码对象、代码结构和数据载体。之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汽车動力电池编码的标准,在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管理、维护和溯源、电动汽车关键参数监控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工作时,电池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唯一性一直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盲区,导致整车生产企业或政府主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迫切需要统一的电池编码规则进行支撑。此次该标准的发布,可以在动力电池生产管理、维护和溯源、电动汽车关键参数监控,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凭借可追溯性和唯一性,可更加准确地确定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有了编码的支撑,电池生产商和车企将共同担负起相应回收责任。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中的余能是指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上报废后剩余的实际容量。此前由于缺少余能检测的标准,废旧动力电池应该进入梯次利用还是进入回收拆解,始终存在着争议。余能检测标准的出台,不仅规范了检测的流程,也实现了电池残值率的快速判断,可大幅提升电池的回收效率。
其他文献
光纤通信技术以其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等优越特性受到通信用户的广泛欢迎,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输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了光纤通信
现代的商业银行竞争已从单纯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竞争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的管理机制的竞争,究其实质是通过改革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运营效能来争夺目标客户。业务集中处理改
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分别为834辆、711辆和599辆,而我国仅为170辆,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寒冬时代,中国品牌将如履薄冰,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朱华荣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这样表示。  为了佐证这一观点,朱华荣展示了一組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市场乘用车批售销量为674.5万辆,同比下降14.8%;中国品牌乘用车下滑趋势更为明显,批售销量为
2017年5月2日,工信部发布第29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同意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恒润汽车有限公司、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金龙)三家企业升级为乘用车整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南京金龙已正式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为今后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铺平道路。  自2012年获得新能源客车生产资质以来,南京金龙在纯电动客车领域绝对是一匹“黑马”:2014年纯电动客车销量
面向新世纪,粤港科技创新与战略应选择引进与开发模式。为此,奥港必须联手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