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协同场景下通信干扰智能识别方法

来源 :电子与信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通信干扰智能识别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识别精度低、网络模型欠拟合的问题,并形成通信干扰识别的空中与地面布设能力,该文提出一种空地协同场景下基于孪生网络的通信干扰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在空中无人机与地面设备之间构建空地协同的通信干扰认知架构,并通过提取所接收的通信干扰信号的时频图、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和星座图,对通信干扰信号进行智能表征,以作为网络的输入.然后搭建基于密集连接网络的网络结构,并设计双输入权值共享的孪生网络.最后,利用随机样本对孪生网络进行训练,并通过孪生单边网络构建基准通信干扰类型特征库进而实现通信干扰的智能识别.该方法通过度量两个样本之间的特征距离来判断样本的相似性,并通过相似度度量扩大了训练样本数量并训练了孪生网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但在较小数据集的条件下可有效地实现通信干扰的智能识别,而且相比现有的智能识别方法,所提方法的识别性能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下一代通信网络可利用无人机的高移动性满足其高覆盖、低延迟等通信需求,但安全传输的问题也由于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与日益增加的通信节点数量亟待解决.因为无人机是资源受限的空中平台,上层加密技术难以在无人机通信网络中发挥同等有效的作用.物理层安全的本质是对信道进行人为设计从而实现合法信道与窃听信道的差异最大化,在无人机通信网络中应用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能够实现保密传输与能量效率的折中.该文综述当前国内外无人机通信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的研究,先分场景介绍典型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然后分析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应用在无人
文中分析了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特点,阐述了在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路径.
GPU功能配置模块众多,设置过程步骤繁琐,且配置项之间关系紧密,增加了GPU应用开发难度.针对该问题,文中设计一种基于WinForm的GPU配置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软件数据生成和硬件环境配置两部分,具有完成开机/告警画面生成、驱动配置、汇编工具、光标生成、接口配置和字库工具等功能.运行时可根据用户提供的配置信息,算法自动配置模块初始化内容及其步骤顺序.用户无需使用函数调用的硬编码形式,仅通过鼠标和键盘即可完成复杂的GPU配置工作.文中基于FPGA验证平台对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实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