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f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多发生于成人四肢的深部软组织,原发于肺部罕见。我院1990~2000年收治MFH患者98例,其中原发于肺部10例,占10.2%,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1例,年龄32~71岁,中位年龄49岁。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为MFH,其中右肺上叶7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下叶2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前后中心视野的改变,确定中心视野检查对评价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5例15只眼,均采用巩膜扣带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前、术后分别采用瑞士InterZeag公司生产的Octopus 101型自动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结果手术前脱离区、非脱离区的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为6.428±8.228dB、17.020±8.444dB,两者
目的 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记忆改变的特征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分析仪对45例SAS患者(病例组)进行整夜睡眠监测和韦氏记忆量表(WMS)检测,并与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对SAS患者记忆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病例组的睡眠结构紊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快速眼动相睡眠1~2期比例高、3~4期比例低,REM睡眠少,觉醒多,睡眠潜伏期短等,差异有显
目的 为筛选和克隆与口腔鳞癌增殖相关的新基因,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用诱饵蛋白融合质粒.方法从pGBT9-pRb中酶切、电泳鉴定、回收Rb基因,将其连接至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蛋白质粒载体pGBKT7中,构建重组质粒pGBKT7-pRb,并经鉴定、测序、体外翻译、转录等方法验证后,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Y187,测定其在Y187中的自激活现象及毒性.然后,提取转化后的酵母总蛋白,经Western blot 检
目的 报道应用以第1跖背动脉或足底深支与第1跖背动脉共同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足背动脉行程为轴线,于近侧设计皮瓣,第1跖背动脉或足底深支与第1跖背动脉共同为蒂,修复趾皮肤缺损共22例.结果术后22例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2年,功能及外观都比较满意.结论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皮肤缺损,安全、可靠、容易切取,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在 10L发酵罐中对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 ,用分批培养方法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培养基中磷酸盐浓度和Mg2 + 浓度等因素对菌体生长与重组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 S1基因的质粒pcDNA3.1/S1或P-S1Ig 转染293 T细胞,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1/S1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2次基因免疫,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CoV的特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介导血管紧张素(Ang)Ⅱ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AngⅡ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以流式细胞仪观察抗CTGF抗体(0.5 μg/ml)对AngⅡ(10-7mol/L)诱导的细胞周期分布改变的影响.用RT-PCR观察不同浓度AngⅡ(0、10-9、10-7、10-5mol/L)刺激细胞48 h,和AngⅡ(10-7mo
目的 将人白细胞介素2(hIL-2)信号肽基因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 的VP1基因融合,构建分泌型VP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VP1;免疫小鼠后,通过测定血清特异性中和抗体效价及对致死量CVB3攻击的保护作用,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采用重叠区基因扩增法,将hIL-2信号肽基因连同其下游11个氨基酸残基的基因与CVB3 VP1基因拼接,获得分泌型VP1(sVP1) 的基因;将sV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 mg/L,0.25 mg/L
目的探讨戊四氮致疒间大鼠脑内海马区S-100 β蛋白的变化与癫疒间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惊厥组、癫疒间持续状态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内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