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校开设散打课程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来看,高校散打课教学仍然面临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散打课程课时较少,教学场地和器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枯燥。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高校应开展散打课分层教学,完善场地器材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散打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校 散打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9-01
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普通高校开设散打课程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散打课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较低,教学过程会受到课时、场地、师资等因素的限制。高校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阵地,应针对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
一、普通高校开展散打课教学的重要性
武术散打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专业性强,而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普通高校开展散打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散打教学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散打运动包含拳法、腿法、摔法、套路、防身术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加强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练习,强身健体。同时散打运动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并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注入能量。其次,散打教学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不仅打法、套路充满特色,同时还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武德精神,无论着装、礼仪还是厚德载物的精神,都在诠释散打的文化内涵。高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散打教学的普及将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最后,散打教学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在深化改革,开设散打课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吸收新的体育文化。
二、普通高校散打课教学的常见问题
虽然散打运动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并且部分高校已开设散打专业,但普通高校散打课教学仍然面临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散打课程课时较少。散打课在体育院校开设的专项课时较多,而普通高校将散打课作为体育公共课较少,散打教学在普通高校尚未普及。高校往往出于安全考虑,很少开展散打教学。例如,第一学年的体育基础课、第二学年的专项体育课中都很少涉及散打教学。第二年学生可以选择的专修项目以球类、健美操为主,只有少数普通高校设立散打专项课程。
第二,散打场地器材欠缺。场地和器材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安全的需求所在。散打课教学需要专门的武术训练场馆,并配备散打垫、拳击手套、沙袋、护具等器材,以减少学生受伤的几率,提升教学专业性。但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场地多是以操场和球场为主,缺少对武术场馆的建设,而且器材配备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到散打教学的普及和发展。
第三,散打师资力量薄弱。散打课教学质量与师资力量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的技术水平、专业素养、文化底蕴等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普通高校从事散打教学的多是非散打专业教师,专业的散打教师很少。而目前高校散打教师的学历水平、技术水平等仍有待提高。而且散打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散打运动员一般只具备本科学历,退役后很难进入高校从事专项教育工作。
第四,散打教学内容枯燥。普通高校散打课的教学多存在“竞技化”的问题。打法、攻防含义等虽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性,因而导致学生对散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散打是野蛮的运动。一些学生原本对散打运动非常感兴趣,由于教学内容枯燥,兴趣也逐渐丧失。而且教师还容易忽视对散打文化的渗透,如武德精神的传递,所以学生往往不能建立正确的习武观。
三、普通高校散打课教学的发展对策
为推进散打课教学的发展,高校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开展散打课分层教学。普通高校应深入认识散打运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及体育教学创新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散打教学的重视,科学设计散打课程。很多大学生对散打运动充满兴趣,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散打学习基础。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在体育基础课、专项体育课中融入散打教学,并开设散打专项课。体育基础课侧重对散打运动的宣传,使学生对散打运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产生学习热情。专项体育课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集中进行散打专业教学。高校可在专项体育课中开设普通班和专业班,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显著增加散打课程的课时。另外高校还可有针对性地设立散打选修课,以推动散打教学的普及。
第二,完善散打教学的场地器材建设。场地和器材是专业体育运动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高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条件。近年来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日臻完善,教学的空间更加广阔,因此,高校应在体育场馆内进一步开辟出散打课教学的独立空间,并采购散打垫、拳击手套、沙袋、护具等器材,保证学生在训练期间的安全。
第三,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针对当前师资力量薄弱问题,高校应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继续教育,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应吸纳具备专业学历背景、综合素质较高的散打教师,以带动高校散打教学工作的发展。在招聘专业教师时,高校尤其要注重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评。
第四,创新散打教学内容。普通高校散打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目标,打破“竞技化”教学现状,创新散打课教学的内容。高校可以将散打课教学划分为动作打法与套路、互动练习、文化礼仪等不同模块,分层教学则主要是在专业难度方面有所区别。首先,打法与套路模块,教师可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学难度,并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设计集实用性、民族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打法与套路,淡化竞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互动练习模块,教师应重视彼此间的切磋交流,如设计点到为止的实战练习,或是为散打比赛进行筹划练习。最后,文化礼仪模块,教师应系统教授学生散打运动相关的礼仪,注重武德的培养,运用古今中外的生动实例,诠释散打文化与散打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武观,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梁亚东.武艺一点通——现代散打[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尚玢.高校开展散打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01).
[3]孙玉马.促进高校散打课程良性开展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 界(学术版) ,2011(10).
【关键词】高校 散打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9-01
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普通高校开设散打课程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散打课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较低,教学过程会受到课时、场地、师资等因素的限制。高校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阵地,应针对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
一、普通高校开展散打课教学的重要性
武术散打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专业性强,而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普通高校开展散打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散打教学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散打运动包含拳法、腿法、摔法、套路、防身术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加强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练习,强身健体。同时散打运动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并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注入能量。其次,散打教学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不仅打法、套路充满特色,同时还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武德精神,无论着装、礼仪还是厚德载物的精神,都在诠释散打的文化内涵。高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散打教学的普及将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最后,散打教学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在深化改革,开设散打课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吸收新的体育文化。
二、普通高校散打课教学的常见问题
虽然散打运动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并且部分高校已开设散打专业,但普通高校散打课教学仍然面临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散打课程课时较少。散打课在体育院校开设的专项课时较多,而普通高校将散打课作为体育公共课较少,散打教学在普通高校尚未普及。高校往往出于安全考虑,很少开展散打教学。例如,第一学年的体育基础课、第二学年的专项体育课中都很少涉及散打教学。第二年学生可以选择的专修项目以球类、健美操为主,只有少数普通高校设立散打专项课程。
第二,散打场地器材欠缺。场地和器材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安全的需求所在。散打课教学需要专门的武术训练场馆,并配备散打垫、拳击手套、沙袋、护具等器材,以减少学生受伤的几率,提升教学专业性。但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场地多是以操场和球场为主,缺少对武术场馆的建设,而且器材配备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到散打教学的普及和发展。
第三,散打师资力量薄弱。散打课教学质量与师资力量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的技术水平、专业素养、文化底蕴等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普通高校从事散打教学的多是非散打专业教师,专业的散打教师很少。而目前高校散打教师的学历水平、技术水平等仍有待提高。而且散打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散打运动员一般只具备本科学历,退役后很难进入高校从事专项教育工作。
第四,散打教学内容枯燥。普通高校散打课的教学多存在“竞技化”的问题。打法、攻防含义等虽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性,因而导致学生对散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散打是野蛮的运动。一些学生原本对散打运动非常感兴趣,由于教学内容枯燥,兴趣也逐渐丧失。而且教师还容易忽视对散打文化的渗透,如武德精神的传递,所以学生往往不能建立正确的习武观。
三、普通高校散打课教学的发展对策
为推进散打课教学的发展,高校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开展散打课分层教学。普通高校应深入认识散打运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及体育教学创新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散打教学的重视,科学设计散打课程。很多大学生对散打运动充满兴趣,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散打学习基础。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在体育基础课、专项体育课中融入散打教学,并开设散打专项课。体育基础课侧重对散打运动的宣传,使学生对散打运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产生学习热情。专项体育课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集中进行散打专业教学。高校可在专项体育课中开设普通班和专业班,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显著增加散打课程的课时。另外高校还可有针对性地设立散打选修课,以推动散打教学的普及。
第二,完善散打教学的场地器材建设。场地和器材是专业体育运动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高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条件。近年来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日臻完善,教学的空间更加广阔,因此,高校应在体育场馆内进一步开辟出散打课教学的独立空间,并采购散打垫、拳击手套、沙袋、护具等器材,保证学生在训练期间的安全。
第三,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针对当前师资力量薄弱问题,高校应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继续教育,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应吸纳具备专业学历背景、综合素质较高的散打教师,以带动高校散打教学工作的发展。在招聘专业教师时,高校尤其要注重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评。
第四,创新散打教学内容。普通高校散打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目标,打破“竞技化”教学现状,创新散打课教学的内容。高校可以将散打课教学划分为动作打法与套路、互动练习、文化礼仪等不同模块,分层教学则主要是在专业难度方面有所区别。首先,打法与套路模块,教师可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学难度,并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设计集实用性、民族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打法与套路,淡化竞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互动练习模块,教师应重视彼此间的切磋交流,如设计点到为止的实战练习,或是为散打比赛进行筹划练习。最后,文化礼仪模块,教师应系统教授学生散打运动相关的礼仪,注重武德的培养,运用古今中外的生动实例,诠释散打文化与散打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武观,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梁亚东.武艺一点通——现代散打[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尚玢.高校开展散打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01).
[3]孙玉马.促进高校散打课程良性开展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 界(学术版)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