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理想 再上层楼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铸造百年品牌
  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钢铁般的意志和永远的追求
  我们更基本更朴实的责任与担当还有:让“999”
  “1699”“久久”终身荣誉读者和更多的海内外各界人士每期每月每年收到看到《收藏界》。
  《收藏界》杂志社社长 高玉涛
  2013.11.18
  十二年前,一个关于开创中国收藏行业指导性媒体的梦想开始在我们的心中孕育、生长。于是,2002年元旦,《收藏界》诞生了!
  2004年6月18日,“雅观杯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在全国政协礼堂揭晓,“十大艺术品拍卖机构”、“十大收藏组织”、“十大古玩市场”、“十大民间博物馆”、“十大画廊”、“当代画家”和“当代书法家”等七项排行榜出台。此次大型评选活动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也使年轻的《收藏界》杂志一举成名。这次活动起源于我们的理想和使命:面对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品收藏行业,怎样总结中国收藏的成长史,在中国艺术品收藏行业中,有哪些机构和个人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如何激励他们?作为媒体,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引导、总结中国艺术品收藏行业的使命,应当由我们来担当。
  承载着这样的使命,从2001年底创刊至今,《收藏界》走过了不平凡的十二年。我们坚定地认为,在中国的收藏行业,应该有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有代表性的刊物。回顾走过的道路,不由得感慨万千。
  一路走来,我们有幸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业内专家、学者及广告客户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团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奋斗精神,取得了足以自豪的成绩:十二年来,杂志发行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共刊登文章4863篇,发表精美的图片17714张。其中本刊主打栏目“藏界视点”刊载稿件67篇、图片660张;“藏书论画”稿件281篇、图片1936张;“玩玉·鉴玉”稿件105篇、图片999张;“说瓷赏陶”稿件450篇、图片3631张;“老董泉苑”稿件2688篇、图片2097张;“鉴·辨·赏”稿件638篇、图片4244张……不仅如此,从2012年起,《收藏界》更上一层楼,《收藏界·红木家具》《收藏界·中国木雕》《收藏界·钱币》先后面世,并获得广大读者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如今,《收藏界》已经成为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媒体中的一个响亮品牌。
  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收藏界》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在收藏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事件及人物值得总结与表彰。《收藏界》适应了这种需要。先后主办了“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两年一届的“中国民间国宝评审”、一年一度的“收藏界十大人物”评选、“收藏界十大事件”评选活动以及与音乐界联手举办的“50万元征集《国宝》歌曲 ”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收藏行业万众嘱目的盛事,这些不仅是《收藏界》的成功,也是天时、地利、人和风云际会的必然结果。
  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收藏界》杂志已过12周岁。在这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也对以往的历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无愧于已逝的光阴;看今朝宏图渐展,我们执着于更高的追求。曾经的辉煌不过是百年基业的序曲,回顾往昔,只为对准新的方向,这是《收藏界》对未来的审慎思考。面对未来我们有着崭新的梦想,为此,我们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2014年《收藏界》将全面改版提升,我们将向广大关爱我们的读者、作者、广告客户及同行展示一个全新的《收藏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愿与诸君共勉。
  个人梦、收藏梦、中国梦,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每一个宏观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个体的竭诚尽智。头一个十二年,一代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就了《收藏界》跨越式发展的壮曲;下一个十二年,我们将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把时代强音再次奏响!
  收藏界杂志编辑部
  执笔:董凡
  团队主要成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历届主要领导人
  第三届“民间国宝”惊世亮相
  五件重量级藏品脱颖而出
  2012年4月29日,由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揭晓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隆重举行。历时两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塞外高原、台港澳等地区的民间寻宝活动暂告段落,五件民间国宝从数万件民间藏品中脱颖而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吴镇烽、杨臣彬、云希正等18名专家依据《国宝标准》对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研究价值的红山文化玉龙、汉代五瑞图鎏金银神器、魏晋铜鎏金飞龙、唐代圆雕玉瑞兽、苏绣《富春山居图》等五件民间国宝,经过严格评审,授予“中国民间国宝”称号,专家们一致认为此次推选的民间国宝代表了现阶段民间藏品的最高水平。
  颁奖典礼开始前,明亚保险经济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哲、阳光财产保险公司负责人向本届寻宝负责人高占交递交了“第三届中国民间国宝保险合同书”,五件中国民间国宝的保险总金额为2.18亿元人民币。
  此次评审对保护国家文物、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历经六年,已举办三届,评审中发现大量的收藏和流散在民间的各种珍稀民间“国宝”问世,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研究决定,即日起,中国民间国宝评审活动改为一年一届。
  专家评审揭晓 各大媒体纷纷关注
  一直以来,“民间国宝”评选都是媒体关注热议的话题,此次评选活动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日报》《经济参考报》《京华时报》《中国文化报》《新京报》《每日新报》《中国艺术报》、CCTV4套中国新闻频道、北京卫视及新浪网、中国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纷纷抢先报道。
  《收藏界》杂志喜迎十年华诞
  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出炉
  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   十大经典人物艺术造像揭晓颁奖盛典
  中国文学回望与思考座谈会
  —纪念路遥逝世20周年
  【编者按】2012年12月1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鲁迅文学院、《收藏界》杂志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文学回望与思考座谈会—纪念路遥逝世20周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隆重举办。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以及来自西安、榆林、延安、清涧、天津、云南、山东、贵州等地的文学、艺术界代表黄立新、曹谷溪、梁向阳、杨乐生、杨怀智、冉劲松、王立则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著名主持人倪萍不仅著文作画纪念她心中的伟大作家,并推掉一切事务含泪主持了这次活动。
  路遥文学奖第一次专家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本刊 魏 佩
  2013年2月2日,西北大学文学院、《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路遥文学奖第一次专家研讨会”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西北大学教授杨乐生,著名文学评论家、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建军,著名文艺评论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仵埂,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学勇,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继凯,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蔡昌林,本刊社长高玉涛,总编董凡、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高玉书、路遥作品读者代表、文学爱好者代表及新华社陕西分社、《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等主流媒体记者2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西北大学教授杨乐生主持。
  会议主要就设立“路遥文学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路遥文学奖”的设立意义重大,相信一定会在陕西乃至全国产生比较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精选研讨会内容如下,与读者同享。(根据现场先后发言顺序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高玉涛(《收藏界》杂志社社长)
  关于今天研讨会性质我们是这样考虑的:第一,纯民间;第二,非官方。因为我们是路遥文学奖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主角只能是专家和学者,有学识的人提出的各种建设性的意见、观点和言论十分重要,值得采纳。
  ◆杨乐生(著名文学评论家、西北大学教授):“路遥文学奖”的民间性质和我们所了解的各种奖项还不太一样,相对于我们中国,它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
  ◆仵埂(著名文艺评论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路遥文学奖”的设立是件好事情,我觉得它在陕西文坛乃至全国文坛上真的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赵学勇(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路遥文学奖”的设立不仅仅是陕西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反映了文化企业家的一种热情,而且也表现出了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坛的一种关注。如果办得很好的话,影响应该是非常广泛的。
  ◆蔡昌林(文博学者、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我觉得路遥文学奖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相信路遥文学的价值取向代表了苦难中和贫困中那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社会的主流的正能量,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
  ◆李继凯(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路遥文学奖我认为一定要评选少而精,建立独立的长效机制,摆脱各种限制。确保它绝对的公益化,尽量没有商业,要科学、审慎、公平、公正地来运作这件事情。
  ◆段建军(著名文学评论家、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我觉得任何一个奖它都是一个限定性的奖,不能无限制。我觉得评选的受奖人一定要非常少,如果到最后谁都可以拿奖,则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
  路遥文学奖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
  2013·5·24北京朝阳文化馆
  路遥文学奖实施计划专家会议
  2013·9·5北京《收藏界》杂志社
  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成员寻找路遥踪迹
  2013年清明节延安清涧延川行
  “路遥文学奖”引起热议
  2013年1月8日,由收藏界人士自筹经费发起的“路遥文学奖”在京宣布启动,这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纯文学公益奖项。此次奖项启动在全国文学界和文化艺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与热议,全国众多主流媒体纷纷予以连续追踪报道。
  新华社、新华社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北京日报》《南方日报》《中国青年报》《深圳特区报》《东方早报》《成都商报》《三秦都市报》《中国艺术报》《辽沈晚报》《江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青年报》《合肥晚报》《北京晨报》《汕头经济特区报》《手机报》百度百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新网、腾讯网、新浪网、网易、凤凰网、华商网、新民网、中国经济网、BTV在线、搜狐网、和讯网、京报网、中国作家网、雅昌艺术网、扬州网、黑龙江新闻网、深圳新闻网、中国文化传媒网、东北网、四川新闻网、乐山新闻网……
其他文献
生活在唐代武后年间的孙过庭传世《书谱》,不仅是书法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而且是历来书家临摹草书的范本。从斌权自书的草体《书谱》看,运笔凝重圆劲,风骨内敛,而又酣畅淋漓,使转自如,无施不可。不是对孙过庭原书的刻意摹仿,亦步亦趋,而是得鱼忘筌、撮其神髓。在当代名书家的诸多《书谱》临摹和自书作品中,斌权写出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1月4日,我又在北京剧院参加了由李斌权与奥地利雷哈尔交响乐团联袂演出的“20
期刊
几年前,我在古钱市场淘到一枚“唐国通宝”,此钱直径约2.5厘米,重约4.5克,钱面篆书“唐国通宝”四字,体正势圆,字迹工整,笔法秀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确如春水一般无情,如实地映现着历朝历代的兴衰。而李氏南唐的那些脍炙人口词篇和当年发行的“唐国通宝”,却作为文化瑰宝为人们所珍爱。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李璟继承了父亲李 打下的江山,但荒于治理。尽管他发
期刊
范绍武先生原任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秘书(图1),负责委员会的一切工作,所以大家都称他范秘书。解放前曾在北京华北文法学院历史系读书,后转入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1951年毕业,后在西安市文教局工作,在此期间参加过中央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学习班。1953年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任秘书,他精通中国历史又受考古专业培训,属业务干部。我1965年9
期刊
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年),浙江平阳县发生七次灾荒,加上官府、豪绅地主的盘剥,民不聊生。咸丰八年(1858年)夏,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攻克处州,温州震动。在太平天国运动的鼓舞下,平阳县钱仓镇的赵起,与缪元、谢公达、朱秀仙、陈十一、周雄、孟州、王秀金等八人,“结为兄弟,分作八卦”,发起成立了“金钱会”,随之举行起义,并铸“义记金钱”作为会员入会凭证。按金钱会会规,每入会者,授“义记金钱”
期刊
一日闲暇之余逛滕王阁古玩市场,转了一大圈几无所获,忽见一老者手提一串铜钱在寻买家,我出于习惯,走上前去,从这位老者手中要过那串铜钱,漫不经心地翻看起来。那串铜钱说是一串,其实真正只有四枚铜钱,初看以为全是古铜钱—“花钱”,在我用放大镜每枚细看时,突然其中一枚古铜钱的钱文映入眼帘—“壹伯当钱”,心想:难道这就是《中国古钱大集》中所指的那枚唐朝所铸“壹伯当钱”?此时,我不动声色地与该老者开始谈价:“你
期刊
这枚正面带有网状纹饰的行书“元祐通宝”折二钱(见图),直径30.1毫米,穿径7毫米,厚1.5毫米,重6克,锈色艳美,开门见山,系笔者在二十年前所得。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病逝。在太皇太后高氏的主持下,年仅10岁的赵煦最终登上帝位,是为宋哲宗。宋哲宗的第一个年号“元祐”,本取意于哲宗和祖母高太后一起“权同听政”,而实际上,朝政却由高太后一人把持,年幼的哲宗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高
期刊
寻偶记,是本文的标题,也是一则“征婚”广告。内容不外乎是以这种形式为身边的一枚古币寻找“白马王子”,完成对子钱的绝配。  所谓对子钱,是指钱文相同而书体不同,可以配对的钱币。它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两枚钱币钱文相同;二是使用两种书体,其中篆书必居其一;三是除钱文书体不同外,两枚钱币的币值相同,形体对等,即钱形大小、钱身厚薄、穿孔大小、轮廓阔狭、钱文位置、字体大小、铜质优劣等各个方面都要求完全一致,方
期刊
清代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画坛经历了一段“萧条”时期,但一批具有锐变进取、大胆求新的画家给“萧条”的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以吴昌硕为代表的“后海派”及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派等,影响着后起的年轻画家,如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刘海粟、朱屺瞻、潘天寿、王个簃、沙孟海、黄幻吾等,他们以发扬传统国画为己任,大胆接受西方文化新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画坛起着深远的影响。江西省博物馆就藏有这些近现代名家作品,
期刊
提及历史上的皖北地区,人们往往与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经济落后等因素联系起来,其实,在两汉社会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并非总是如此。如同这一时期其他地区农业经济繁荣昌盛的社会状况一样,皖北区也同样拥有乡村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这一现象在粮食规模生产与储存技术的进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汉书·文帝纪》记载文帝曾多次下诏说农业乃“天下之本也,务莫大焉”“民所恃以生也”,汉政府甚至还出台有令民入粟
期刊
潘天寿(1897-1971年),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人。是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作品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是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抗日战争期间,潘天寿在重庆勤奋耕耘,创作了一些书画,这些书画是抗战时期陪都学人文化生活的历史见证,是潘氏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