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00%,86%,治愈率分别为84%,56%,P<0.05,故认为两种治疗方法测定的结果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中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47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符合bell麻痹疾病诊断标准和定位诊断标准[1],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瘫。根据随机数字表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确定入组序号并进入相应的组别,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病程1~28天,年龄18~60岁;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病程1~30天,年龄15~65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针刺疗法,主穴取阳白、下关、地仓、人中、合谷。配穴取太阳、四白、颊车、迎香、承浆。针刺阳白穴第1周平刺向下透鱼腰穴,第2周平刺向上至前发际,第3周平刺至前正中线,第4周平刺至侧发际。人中穴平刺透地仓、承浆穴平刺透地仓、颊车穴平刺透地仓,余穴常规操作。最后沿人中-地仓线,承浆-地仓线,及上眼睑表皮轻轻点刺,以稍稍红润不出血为度。1次/日,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治疗组:针刺方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如意珍宝丸,口服,5丸/次,2次/日,10天为1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①治愈:眼睑闭合良好,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说话和欢笑时口角无歪斜,进食时齿颊不滞留食物残渣;②好转:眼睑闭合欠实,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说话和欢笑时口角略有歪斜,露齿时面肌功能轻度障碍;③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其他面肌功能严重障碍。
结果
两组疗效经Ridit检验,P<0.05;两组治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等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中医学认为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种为单纯感受风寒者(引起该症),治疗恢复较快;一种为内有实热而复感风寒者,治疗恢复较慢。
阳白、太阳、地仓、下关、人中、翳风、承浆、迎香诸穴均为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散寒祛风,合谷为远端选穴,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如意珍宝丸(珍珠母、沉香、石灰华、金礞石、红花、螃蟹、丁香、毛诃子(去核)、肉豆蔻、豆蔻、余甘子、草果、香旱芹、檀香、黑种草子、降香、荜菝、诃子、高良姜、甘草膏、肉桂、乳香、木香、决明子、水牛角、黄葵子、短穗兔耳草、藏木香、人工麝香、牛黄)有疏筋通络之功。
本病是一个发病急、病程长、早期有加重可能的疾病。因此,各医家在治疗分期、治疗时机上存有异议,笔者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最佳时机。
在治疗本病过程中,笔者时常接触到一些患者因贴敷药物而发展成顽固性面瘫者,再予针灸很难治愈。笔者认为治疗本病早期以针药并用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83.
2孙佳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8.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中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47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符合bell麻痹疾病诊断标准和定位诊断标准[1],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瘫。根据随机数字表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确定入组序号并进入相应的组别,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病程1~28天,年龄18~60岁;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病程1~30天,年龄15~65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针刺疗法,主穴取阳白、下关、地仓、人中、合谷。配穴取太阳、四白、颊车、迎香、承浆。针刺阳白穴第1周平刺向下透鱼腰穴,第2周平刺向上至前发际,第3周平刺至前正中线,第4周平刺至侧发际。人中穴平刺透地仓、承浆穴平刺透地仓、颊车穴平刺透地仓,余穴常规操作。最后沿人中-地仓线,承浆-地仓线,及上眼睑表皮轻轻点刺,以稍稍红润不出血为度。1次/日,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治疗组:针刺方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如意珍宝丸,口服,5丸/次,2次/日,10天为1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①治愈:眼睑闭合良好,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说话和欢笑时口角无歪斜,进食时齿颊不滞留食物残渣;②好转:眼睑闭合欠实,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说话和欢笑时口角略有歪斜,露齿时面肌功能轻度障碍;③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其他面肌功能严重障碍。
结果
两组疗效经Ridit检验,P<0.05;两组治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等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中医学认为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种为单纯感受风寒者(引起该症),治疗恢复较快;一种为内有实热而复感风寒者,治疗恢复较慢。
阳白、太阳、地仓、下关、人中、翳风、承浆、迎香诸穴均为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散寒祛风,合谷为远端选穴,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如意珍宝丸(珍珠母、沉香、石灰华、金礞石、红花、螃蟹、丁香、毛诃子(去核)、肉豆蔻、豆蔻、余甘子、草果、香旱芹、檀香、黑种草子、降香、荜菝、诃子、高良姜、甘草膏、肉桂、乳香、木香、决明子、水牛角、黄葵子、短穗兔耳草、藏木香、人工麝香、牛黄)有疏筋通络之功。
本病是一个发病急、病程长、早期有加重可能的疾病。因此,各医家在治疗分期、治疗时机上存有异议,笔者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最佳时机。
在治疗本病过程中,笔者时常接触到一些患者因贴敷药物而发展成顽固性面瘫者,再予针灸很难治愈。笔者认为治疗本病早期以针药并用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83.
2孙佳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