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思维规律 培养感悟能力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学过程看,感情是学生对背影知识的理解和批判过程,
  是主动构建、内化知识的过程;感悟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穷
  通事理,使学生在没有限制的思维空间里自由发展;教师角色是该过
  程的引领者。
  【关键词】地理感悟能力;培养;方法
  感悟即感知和领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机能。从教学过程
  看,感悟是学生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批判过程,是主动构建、内化知
  识的过程,教师角色是该过程的引领者。从教学目标看,感悟旨在培
  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穷通事理,使学生在没有限制的思维空间里自
  由发展;感悟要依赖学生自己的体验、经验、知识水准和思维习惯从
  不同层面领悟知识、升华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
  方面来探寻培养学生地理感悟能力的方法。
  1 科学思维、激发感悟
  知识的构建立足于科学的思维方法。感悟通常是学生的一种自我
  活动,但感悟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放任自流,胡思乱想。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上,注重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及迁移演绎的能力;思维
  方式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聚敛思维、发散思维、
  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既接收信息,又传递和
  加工信息,诱发感悟的启动,学生获得感悟后,就进入新颖别致的思
  维设计,最终获得准确而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分析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时,很多题目会涉及到
  信风对气候的影响,此时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和分析综
  合:信风在低纬大陆东岸、内陆、西岸的影响各不相同,东岸受来自
  海洋湿热信风的影响,若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易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如马达加斯加岛东南、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等;在
  内陆,信风干热,对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如非洲热带草
  原、南美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等;在大陆西岸,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深处(离岸风),加之沿岸上升补偿流的作用,形成沿岸的荒漠景观。
  如秘鲁沿岸荒漠、非洲西海岸荒漠的形成等。在解这类题目时,关键
  是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信风的出发地是海、还是陆,这决定了信风的性
  质是湿热还是干热,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特征截然不同。通过对知
  识应用的联系对比、迁移演绎,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广度和优化解
  题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悟性的产生和运作过程,也是科学思
  维逐步深化的过程。
  2 设置疑惑,触发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
  容应该在学生可能构建的思维范围内,并不断地优化和创设合理的学
  习环境,适时适量地“制造”困惑,以目标导引解决“困惑”,以搭
  “脚手架”的方法来支撑对困惑的解决。同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
  础上,主动构建知识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由疑问而产生困惑。
  疑问和困惑是悟性的起点和动因,着力疑问,激发思考,积极探究,
  进入“悟”境;以疑问和困惑为核心,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支撑学生
  个体对知识的构建。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
  洲”?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北非撒哈拉沙漠均被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
  成了世界最大的沙漠,而西双版纳却成了“动、植物王国”?问题提
  出后,可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既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使
  课堂处于外静内动的状态;此外,给答题学生一定的反思时间,也给
  其他学生拥有对照、鉴定、修正的时间,使“悟”在其中,学生最后
  就可得出结论:“绿洲”和“王国”的形成均得益于季风的影响。在
  此过程中,思考有梯度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容易形成不同层次的
  成就感,继而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归谬引申,从错误中求得真相,
  达到豁然开朗的思维高台,求得顿悟。
  3 创设氛围,促进感悟
  教师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引领学生学习
  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少一点“师道尊严”、少一些条条框框,让学
  生有话敢说;其次,鼓励学生质疑、思考、交流,努力营造热烈讨论、
  交流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可说。
  例如:在讲述陆地水与水循环时,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抓住“滇
  池水质”问题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围绕该内容可拟订若干课题进行分
  组调查:①滇池的污染源?②污染的类型?③污染的程度?④污染对
  水生生物的影响?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⑥如何治理?(可
  设计一个给政府部门提合理化建议)等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分头
  调查一对调查的资料加以记录、整理、分析、统计一得出相关结论一
  撰写出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大胆创意、设想,探究过程,
  得出结果,提出倡议、建议等,这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从
  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可促进感悟能力的提高。
  4 “身临其境”,体验感悟
  学习应发生在真实的场景,原汁原味的场景最能激发学生去感
  悟。在驾驭课堂中,既要利用教师的问题情景,调度现有的教学材料,
  设置一些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探究未知
  世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情景进行合理
  整合与引领;既要“制造”知识上的冲突,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又要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最
  佳途径。
  例如:在讲“文化的空间扩散”时,可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的视频,要求学生从雪村这个网络歌手因这首歌而成名的过程中,归
  纳得出文化空间扩散的途径,并接着提出:如何将文化空间扩散应用
  于广告宣传策略中,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比课本的知识网络更全
  面、更丰富。在具体的情景中“悟”出的知识意义比生硬的讲解更能
  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广泛性,可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清晰度,达到进一
  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后续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