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虚拟之光,照现实之暗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铁生说:“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言。”诚然,如今的人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许多人都愿意通过小小的一枚鼠标点击着虚拟世界所呈现的精彩,穿梭其中,不亦乐乎,美其名曰“时代潮流”。
  自太古至今,自洪荒至繁盛,从人类诞生起,便有二物缠绕人心——虚拟与现实。今日为现实,未来为虚拟,世界是现实,网络世界便为虚拟。虚拟中有理想在呼唤,而现实则是生命在呼唤,得以聆听这呼唤的前提便是做有灵魂的“点击”。何意?我以为,丰腴的精神世界似乎比物质生活的指导意义更大,人们所缺乏的也正是那精神上的“灵魂点击”。换言之,那些遥亘在虚拟中的深沉与现实的丰富才是生命中虔诚的无尽藏,而非沉溺游戏中的刀枪鸣笛王者风范以及现实中消沉颓废与狼藉。
  现实的一片狼藉究其原因,还在于人们望不见虚拟中的精神圣地所在,鲁迅曾用“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来形容国民劣根性,抨击其间蕴含的卑怯与中庸。《论语·中庸》曾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对中庸本义的评价,可谓恰到好处。只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庸”的处事原则逐渐变为折中的处事态度,鲁迅先生所反对的,正是这种冒牌中庸。不顾华夏精神领土之圣,而只顾眼前逼仄之境,失了理想,在亦步亦趋中麻木点击着未知的迷惘,从根本上看,这种充斥“中庸”的点击,并非“开卷有益”。
  陈寅恪曾言:“中国之人,上愚而下诈”。“愚”与“诈”将我们身上存在的一些劣根性揭露得淋漓尽致。愚者在迷茫之中寻找结伴,如蝼蚁般成群结队,在评论自由的时代里,纵然能凭借网络踏上细腻的虚拟世界的沃土,却仍无法将内心的贫瘠推陈翻新。他们人云亦云、面红耳赤地发表因肆虐舆论潮流而缺失公道的言论,点击、评论着社会中的隔阂与无情,颇有一种演绎在《人间失格》中的“丑角精神”,其本质是伪装,是从自身灵魂剥离开来的小丑面具,隐藏异处,而非消弭自我,求得同化。恰如鲁迅所言:“皆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群。”
  從现实到虚拟,再由虚拟回到现实。《九月》中提及“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便是在借助风的意象表达对虚拟中理想的追求。有时候,虚拟世界中纷繁的信息会模糊人们看似敏锐的双眸。周敦颐《通书圣学》中曾提及“近处则明,明则通”,意在劝人们冷静地立身处世,颇有一种远离官场时心中亦藏有高山流水之韵的隐世之感,冷静处事,随之而来的是灵魂的潜滋暗长,对虚拟中理想境界的哲思。少一次愚昧从众的盲目点击,多一次与现实中宁静智慧的沟通,如此,点击才富有韵味与存在的意义。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发明了一种反义游戏,类似老子所言万物皆为对立,皆可转化。如此类推,虚拟与现实作为一组同义词出现其实并无谬误,而点击便充当着二者的媒介,彼岸连接虚拟,此岸连接现实。
  以中国人注重关联的传统思维来看,虚拟与现实划分得太过清楚,未免有些极端。我们应在其中寻得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通过点击,采虚拟之光,照现实之暗。无论虚拟还是现实,我们都应在“点击”这条长河中平稳地渡向彼岸,不应囿于虚拟,也不应失了现实,二者皆为立世之要,点击也可成为有意义的历练,而非重复机械的肌肉运动。
  如此,则万象森然。
  (编辑:王莹)
  评点:李凤成
  在文章中,作者行文之时在虚拟与现实中摇曳,有一种犀利感。开篇用史铁生的话语引出论题——点击,作家的话语内涵丰富,使得开篇就具有了一种“高级感”。主体行文将虚拟、现实对举,突出了区分两者的困难。文章中鲁迅、陈寅恪、周敦颐、太宰治等丰富的素材穿插其间,既佐证了自己的观点,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文章的最出色之处在于语言,遣词造句既具文采,又兼深刻,难能可贵,部分语言有哀梨并剪之美,如倒数第三段中的语句——采虚拟之光,照现实之暗,形象地揭示出一个人对待虚拟与现实的方法。有待完善之处是如何让段落的内在逻辑更加清晰。
其他文献
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诞生。这部新中国首个带“典”字的法律,对于中国的意义非同一般。  自1980年起,中国陆续制定了《婚姻法》《收养法》《合同法》等多部民事单行法律,如今,中国在过去松散的民法体系的基础上,编纂一部统一的、和谐的、更加完备的民法典,其意义在于,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和“权利宝典”。《民法典》一共7编,1260条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類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过程中构想、总结出许许多多的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臣服自然,敬畏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顺应自然……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位未来的建设者,你认为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自然?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當下的一个事实是,在追名逐利的拜金浪潮中,豪商巨贾、明星网红更惹人关注,那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人被忽视了;在解构主义甚嚣尘上之际,特立独行成为闪亮标签,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价值观被边缘化了。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那些荒腔走板的价值观何以承载我们这个时代的奋进与厚重?
一个屡被辟谣的“传闻”遗憾地成了现实:2020年1月16日,著名播音主持赵忠祥因病在北京去世。他猝然离世的这一天,原本应是他的78岁大寿。  人们常常用“告别一个时代”来形容知名人物的去世,真正称得上“代表时代”的人物不多,赵忠祥是一个。赵忠祥是中国第一代电视主持人,也是中国电视传播巅峰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周总理亲自批示下,赵忠祥从万余名高中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北京电视台(央
真题回放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考题解析  材料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材料的主干部分,由于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才能对音乐的“中国味”感受更为深刻,从而更清醒,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当然,很多情况下并非都是如此……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分别对“简单事情复杂化”和“复杂事情的简单化”进行界定,而第二句又对这个界定进行了“反拨”和否定,后面的省略号即“并非都是如此”的
踩着民乐的鼓点,女孩们赤脚走出,眼神和步伐里传递着坚定与无畏。几十件矜贵飘逸的华服,绣于其上的繁复精致的顶级刺绣,这场名为“浮生”的国风大秀,被一个25岁男孩搬到了纽约时装周,成为“中国登上纽约时装周最年轻的华服设计师”。  张彦从初中时就有一个奢侈的梦:做服装设计。“为什么?”“因为喜欢,也因为想在各种美好的事物中活着。”身高1米84高高大大的东北男孩,手里却拿着小小的绣针穿针引线,明明有稳定的
关键词:校园暴力;边界与尺度;关爱未成年人……  2018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卫生健康委员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办法》明确规定,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发表贬低或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行为,属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  关键词:欺上瞒下;诚信;真相总会大
病文呈现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一考生  似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老腔”以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原生态魅力敲击着人心灵底层被时代喧嚣淹没的神经,令人震撼!【开头这一小节中的三个关键词“发自久远时空”“原生态魅力”和“时代喧嚣”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交代了“老腔”令人震撼的关键原因。可惜的是,下文的论证作者重点放在了前两个关键词——即“老腔”的内部原因的分析上,而对“时代喧嚣”
老师究竟能不能惩戒学生?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强制措施四个层级。其中,情况最严重的“强制措施”是指教师发现学生携带、使用违规或者违法危险物品的,应当报告学校,或责令学生交出或者对其藏匿物品的课桌、储物柜等进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