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产生菌黑曲霉X-15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

来源 :中国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变型黑曲霉(Aspe rgillus niger)M001分别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TDP辐射仪及空间微重力辐射(SC)等因素的多级循环处理,得到1株形态发生改变的变异菌株X-15.其固体培养纤维素酶的滤纸分解酶活力(FPA)为19 U/g,羟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力为453 U/g,β-葡萄糖苷酶(β-gluase)活力为154 U/g,与出发菌株M0 01相比,分别为其2.8倍、2.2倍和4.1倍.其固体培养产酶的最佳条件为, pH6.0、30℃、96 h.
其他文献
采用“好好芭”种子萌发的无菌苗茎节作为外植体 ,利用体外微繁殖技术 ,通过茎节培养获得大量体细胞无性系克隆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脱落酸 (ABA)、矮壮素 (CCC)对试管苗生长繁殖的影响 .随机选择一些克隆进行表型的遗传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克隆间的遗传差异是显著的 .因此 ,利用种子实生苗的遗传变异广泛性进行种子实生苗茎节克隆的筛选和培育新品种 ,是完全可行的 .
本实验在急性分离的豚鼠心肌细胞上,用膜片钳技术单通道记录的内面向外记录模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尼可地尔对细胞膜K_(ATP)通道的影响。结果证实: 0.1mM的该药物不能激活K_(ATP)通道,而1mM的药物可明
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植物转基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但目前仅仅把基因导入植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新的转化技术不仅要求把基因导入农艺性状优良的
研究了2,6-吡啶二甲酸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实验条件及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而对抗坏血酸等阴
初步研究了广西的水生维管植物,发现若干个新记录,包括1个新记录科,1个存疑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1个区内分布新资料.这对认识广西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有一定意义.
对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 Bl)和长梗蜘蛛抱蛋(Aspidistra longipedunculata D.Fang)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前者核型公式为2n=36=16m+4
对枫杨、夹竹桃和土大黄以及它们的组合水浸液的灭螺效果作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 1 )灭螺效果均随水浸液浓度的增高而增强 ;( 2 )这 3种植物材料及其组合水浸液的灭螺效果
1999年5~6月对大西洋浪蛤进行人工繁殖试 验。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一年能达到性成熟,一个繁殖季节产卵一次,卵为球形,卵径为 50~60μm;在23℃左右水温下,受精卵经16~20h发育成D形幼虫
通过精原干细胞转染建立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转基因方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建立能有外源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动物 ,本试验以上海生化所提供
我国在海洋动物发育与繁殖生 物学方面的研究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起步的,并且在某些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作者着重对我国近50年来,海洋经济动物的发育和繁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