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科不同课型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启迪·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的开展是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能从学生的有效引导出发构建有效化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而达成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对高中数学学科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型;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的课型主要有概念课、复习课和习题课三种,三种课程分别指向了新课教学、复习教学和解题教学。为了达成三种课程的有效教学进行,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找出达成教学有效开展的方法。接下来,针对于如何实现这三种课程的有效开展,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利用导学案设置,引导概念课突破
  概念课是立足于数学概念知识教学的课程,其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通过概念课的有效推进,学生将实现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达成数学相关理论内容的掌握。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知识,其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才能达成相关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题目的解答。而为了达成概念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使用导学案的构建来做出调整。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设计并有学生参与的一种设计方案,其中涉及到一些概念知识和内容。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导学案设计的方法,围绕着当课所要教学的数学概念知识内容,设计有效的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在进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在其中,教师需要能利用课下时间重点分析这一课中所涉及的“倾斜角”和“斜率”两个概念,并围绕其核心内容,来设置导学案中的问题。在实际的导学案构建中,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倾斜角是什么”“斜率是什么?”“二者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这一类的问题来实现学生的有效引导。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思考与分析,其就能实现对本课重要概念内容的基本了解,教学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推进。
  二、结合思维导图应用,达成复习课教学
  复习课也是数学课程的重要构成,其承担了学生知识巩固和体系化知识构建的作用。为了实现复习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要能认识到复习课相比与新授课而言,其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漏洞的补缺和知识体系的构建,相应的教师应该将目光放在学生存在的薄弱点上,帮助学生实现从点状知识认知,形成面状体系的构建。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导图,其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一课或者一个专题的数学知识整合到一张树状图中,让学生清晰的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加深学生的认识。相应的,为了确保复习课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结合思维导图的功能进行研究,尝试着将其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之中。
  例如,在进行高考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围绕着“方程与函数”这一专题开展复习课。在其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的形式,将二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融合到一张思维导图之中,让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分析与研究,系统化的认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又比如,在进行“圆锥曲线”相关内容的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将椭圆、双曲线、圆的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系统化的认识其知识构成与联系,加深学生的了解程度。
  三、融合一题多变,开展习题课教学
  在当前,高考的考察形式仍然是以解题为主,相应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就成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习题课教学的进行正是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发展,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方法为目的。而为了确保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除了要能为学生做出有效的题目讲解之外,教师还需要能重视学生解题思维的开拓,使学生能够通过一个题目的学习实现举一反三,达成一类题目的掌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可以尝试着进行一题多变的教学,利用课下时间搜集一些一题多变的题目资源,将其融入习题课设计中,进而在教学实际中利用其有效展示,帮助学生实现对题目的有效认识,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函数相关的习题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以下的一题多变题目展示,引导学生实现这一类习题的掌握:
  原题:f(x)= 的定义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变式1:f(x)=log3的定义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变式2:f(x)=log3(mx2+8x+4)的值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开展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所要实现的重要目的,为了达成数学有效教学的进行,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能对数学课的课型进行分析,从其课程特点入手,找出适合教学设置的课程调整方法,进而构建有效化的教学。
  參考文献:
  [1]李冰.浅议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6(03):67.
  [2]陈焕兵.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本论文系安溪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四批)研究课题及2020年度小课题AX2020-036的研究成果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林巧丽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长内,借助较少的时间消耗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的一种课堂教学基本状态。初中物理教师要全面地重视起高效课堂构建工作,同时积极地从明确教学目标、强化课堂互动、开展信息化教学等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進而借助高效课堂构建实践,不断地促进教学总体质量和效益的跃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积极地构建高效课堂,已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对知识文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学作为一门在生活中无处不见的学科,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让学生学会必备的知识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无论是在初中化学还是其他的学科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而教师自然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此基础上,作为教育环境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着重分析,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学到语文知识和技能,并达到改善小学教育水平的目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不应该落后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育者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教师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要亲近、关爱学生,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要多视角全方面看待和评价学生,多给学生掌声与喝彩,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关键词:学生 闪光点 表扬 抬起头来走路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大多数的后进生都很自卑,他们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什么事都不敢做,生怕失败后被人嘲笑,因而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入了一个顶峰,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整理能力突出一个细致和严谨,高中不再像是初中教学要求对于“积累”偏重的基础性知识的编排教学,更为突出的一点是“理解”性的知识梳理与划分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延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半自由化”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高效的预习延展将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总述融合,达到我们提升教学的效果。在语文的高考考核层面上我们发现了大部分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招聘教师的要求不断提升,直到现在,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已经成为了幼儿园提升综合教育实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建设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出发,对于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当前幼儿园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园教育 高素质教师 师德师风  一、绪论  近
期刊
摘要: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生物也是如此。生物能够带领学生认知世界,能够让学生明白身体中的各种构造,甚至能让学生明白一个细胞是怎么构成的。学生在面对这些知识的时候,前期可能会产生浓浓的好奇,但到了需要理解和记忆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畏惧感,因为总量太大,细节太多。传统教学没办法解决,但问题式教学或许可以一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答,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思考,加深理解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师生关系,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习的重点,阅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他们理解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影响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经
期刊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便于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尤其使学生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学习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统计与概率是”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价值,在实施“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时候,笔者对此方法进行了灵活地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交流、梳理所学的策略。
期刊
摘要:人类社会本就是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所构成的,并且正是因为合作关系的存在,人类社会才有着高效化和和谐化的特性。也就是说,人类具有合作意识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进步与发展,还能够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构成现代化社会的存在。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必须去重视对于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幼儿们能够在起始阶段形成基础性的合作意识,以奠定之后的合作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