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毅教授与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缅怀熊毅教授

来源 :土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s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毅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土壤学家 ,是中国土壤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土壤科学研究 ,以创新的思想 ,开辟了中国科学研究的许多新领域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勇于承担国家重大生产建设任务 ,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严谨治学 ,率先垂范 ,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土壤学的学术带头人。他曾较长时间地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的领导工作 ,确立了土壤研究所在当时的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方向 ,扩大了土壤研究所在国际上的影响。由于他为祖国土壤科学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
其他文献
以黄土沉积环境的旱化和黄土形成的三种风化类型为切入点 ,通过古今类比分析 ,探究了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的黄土地质渊源。其次 ,讨论了土壤干燥化的土壤物理学成因。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因受黄土粒度组成的制约而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变化 ,即从西北向东南 ,土壤持水性能渐次增高 ,土壤蒸发性能渐趋降低 ,以田间持水量作为参照状态 ,则会发现黄土高原土壤经常处于水分亏缺状态。土壤干层的形成是干扰和破坏植物演替序
2002年6月6日下午,青岛市某单位发生1起食用鲐巴鱼引起的51人食物中毒事故.接到举报后,市疾病控制中心与市卫生监督所的业务、监督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经调查证实系因食用鲐巴
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棕红壤、黄棕壤、灰潮土在特定条件下的电荷零点(PZC):ck-PZC(无硼)、ads-PZC(硼吸附)和des-PZC(硼解吸)的研究发现,棕红壤和黄棕壤的ads-PZC与其ck-PZC
目的分析加速超分割放疗配合骨膦治疗骨转移瘤,缓解骨痛,提高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病人均经同位素全身显像(ECT)检查证实为骨转移瘤,原发灶亦均经病理证实.均给予超分
本文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结果。显示出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省钱和实用的特点。建成了可供长期使用的太湖流域苏皖区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系统 ,还有 1 996、1 997、1 999年的全区、分县市统计的土壤年流失量、侵蚀模数、流失强度等级面积、防治强度类型面积和相应最终成果图等。依据太湖流域苏皖区的监测结果 ,讨论了水土流失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应用领域等。土壤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是对以生产为主的资本主义时代的人本主义关注,他重点考察的是生产逻辑下人与劳动、劳动产品之间的错位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此三者本质的异化。鲍德里亚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