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合作竞争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与讨论,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久而久之,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个体成绩差异较大。怎样才能使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且充分的发展?从2008年10月始,在教研组长的鼓励下,我尝试在教学中运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竞争式学习。
  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是以同质和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对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合作竞争式学习基本特征
  
  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我都会对全班同学进行两种形式的分组或调整:
  (1)同质分组: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竞争能力的强弱按5-6人一组把全班分成9-10组,为小组成员间开展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2)异质分组:根据学生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强弱选定15个小老师,双向选择、以一带二的形式(一位小老师固定指导一至两位同学),为组员互教互帮互学创造条件。
  分组形式:(以下非学生真实姓名)
  钱敏超(学习组长)(纪律组长)解国玉
  刘禹更(记录组长)(交流组长)叶珍
  苏萌(检查组长)(学习副组长)洗星月
  这种即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1)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实现资源共享。
  (2)个人计算成绩,小组计算总分:每个人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作出相应的贡献。
  (3)公平竞争,合理比较:取消常模参照评价,优等生与后进生为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点数,使每个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激励。
  (4)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角色可以轮流互换,使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
  
  二、合作竞争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1、课前协作式
  指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组员分别承担,最后汇总。;在初二学习《噪音》前,我曾经组织小组成员做过《晋江二中周围的环境噪音》调查,各组员分工不仅收集实地的信息与数据,而且还从网上查阅到噪音竟然可以除去杂草、发电、制冷、除尘、诊病、消声等!这令他们兴奋不已:原来噪音并非都令人讨厌!凡事有利有弊,应通过科学实验去发现事物的更多优点为人类服务。这样的合作不仅使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而且使同学们能带着一种发现和愉快的心态去学习。
  2、课内互教互帮讨论式
  指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成员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要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因为同学们都还处在一个好胜的年龄,会努力和小组同学合作,争取自己组的结果是最好的。以最近我对《光学》复习为例,我让组员一起合上书本,先对本章知识点进行回忆。有谁不记得的可以翻开书本看看,同时对组员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一起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即思维导图,然后板书出来与其他小组比赛。因为有时间有机会,无论成绩好差的同学都积极的回想、翻书、看书,气氛与效果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3、课后研讨式
  (1)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如对竞赛试题的讨论,2009年我校作为农村中学参加晋江市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取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与这种研讨式的合作学习是分不开的。
  (2)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实验探究或实际操作,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年在我校举办的“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为完成“潜水艇”、“电动机”、“孔明灯”、“望远镜”的制作,组员们必需先对小制作进行理论的分析与说明,材料的选择与购买,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反复探讨,最后才能制作出令人称赞的作品。
  
  三、合作竞争式学习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目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竞争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和教学相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伴间的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和整体意识及团队精神,使每个同学无一例外地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薄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有助于他们克服障碍,增加锻炼的机会,树立他们的信心!其次,异质分组形式对个人计算成绩,小组计算进步的总分,使小组成员无一不对小组的进步作最大的努力;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薄弱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并且共同对整个团队成长负责。
  
  四、合作竞争式学习的奖惩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应该有奖尉与惩罚这样的激励措施,才不会形同虚设,合作竞争式学习也不例外,而且尤为重要。同质分组组员间不仅比成绩,而且比学习态度。办事能力,创新能力,为班集体赢得荣誉等,为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公平的奖惩创造了条件。当组员退步时,我就会与其—起分析退步的原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会更多一些关注和鼓励;当组员进步或保持组内第一时,我会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在每学期末的奖励中,像钱敏超、洗星月、苏萌这样传统意义上的优生与像刘禹更、解国玉这样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领到是同样的奖品,当然,有时虽然我的奖品只是一个拥抱。但对后进生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与温暖。借助组内竞争与合作学习的优势,原初二(1)何良良同学撇绩从28分进步到79分,由第⑨组提拔到第⑤组。这样的进步还发生在其他多位同学身上!也坚定了我继续进行合作竞争式学习探索的信心与决心。
  我想,在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前提下,采取同伴合作竞争式学习是提高我校初中物理教与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就数学课堂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改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实验探究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教育部于2008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早在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初期,一支支骁勇劲旅就披裹着征尘和硝烟,奔赴东至额尔古纳河畔的深山老林,西达巴丹吉林沙漠的茫茫戈壁,在狼熊出没、荒无人烟、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的边
摘 要:物理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本文对照课改前的“教学大纲”,深入分析了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以及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命题趋势,指出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新课改实验教学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和探索,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建构
摘要:通过培养兴趣、实践引导理论学习等五个有效方法使学生较快掌握维修电器的技能,为学生谋出路,为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培养兴趣;任务驱动法;总结提高    对学生而言,学好电器维修技术,谋一份理想的工作,能为家庭增加收入;对当今社会来说,各种电器普遍进入千家万户,需要有大量的维修人才来解决电器故障的烦恼,学生有正当的职业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要素。因此,学生的技能水平既关乎他们自己前途命运,也关乎国
【正】 继第一期(成都)软科学成果评价方法培训班之后,国家科委成果局、政策局和中国科协管理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决定,于1987年12月7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第二期软科学成果评价方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也应是一门艺术。艺术之本质是创造美,让学生识美,爱美,审之赏之,品之造之,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学中施美扬德,以美载道,以美传情,以美励志,以美育人,提高扬美技能,在教学中追求艺术美。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学习的成功的乐趣。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爱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利用艺术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数学的美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到数
【正】 一、面向全国微电子技术发展政策研究的调查统计我国政府很早就注意到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并一直在寻求一项促进我国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政策。实践证
2010年福建省理综物理试题的压轴题以滑块——滑板类问题为情景,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这两个重要规律的掌握水平,由此反映出学生的建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解
1995年,是我区乡镇企业发展史上成绩最为显著的一年。经过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乡镇企业无论在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企业规模上,还是在产值、利税、产品档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意识到会有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质疑、探索的心理状态,而后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教学的核心,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就取得了成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建立质疑基础  问题源于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设置适宜的数学情境,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怀疑,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