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伟:喜剧从来没有不好的年代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被视作经典的《大话西游》当初逼得刘镇伟离开电影圈,轰动香港影坛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最初因为没有钱一边刷墙一边拍,他习惯了作品这种“慢热”的节奏。
  新片《仙球大战》全程上映10天,票房978万,豆瓣评分2.6,影片中刘镇伟借马丽之口——“无厘头的设定,哈哈一笑就好”,似乎在为自己埋下“避雷针”。
  从2005年《情癫大圣》开始,刘镇伟的电影在影迷心里就再没有及格过。对此他自己也颇有“抱怨”。因为《大话西游》被奉为经典,他的每部作品都被视为经典的潜在,“其实做了《大话西游》之后,我压力很大。你们说是经典,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意外。”



  不变的freestyle“所有人都用大话西游来量度我的创作”
  刘镇伟说他吃药了,因为来北京有点感冒。
  《仙球大战》上映前夕,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酒店,我见到这个在酒店住了三十多年的香港导演。这是一个套房,一室一厅轮番成为采访场所,持续三天。
  蓝色碎花衬衫,白色休闲裤,配着简约的白色棒球帽,黑框眼镜,61岁的刘镇伟笑盈盈地招呼我坐下,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我安排得非常好,都能handle!”刘镇伟常年住在酒店,是为了方便创作。用他的原话,酒店是个神秘的地方,“酒店能让我集中精力。每天有不同的人来,不同的人走,不同的人在约会。在这种工作环境下,我的灵感特别丰富。”
  刘镇伟丰富的灵感呈现,往往打破常规,方式百变。所有帅哥美女在他的电影里形象都被颠覆,造型千奇百怪。《东成西就》里梁朝伟忧郁的脸上挂着油腻的“香肠嘴”,《92黑玫瑰对黑玫瑰》里梁家辉头上被抹满了水泥,《情癫大圣》阿Sa变成披头散发的龅牙“小妖女”。
  他的作品中还会使用其他电影的经典桥段、改编台词、人物形象。比如他热衷调侃好友王家卫。《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爱你一万年”的那段经典对白其实就是嘲笑王家卫,刘镇伟曾在采访中说“他真的很闷骚。他的电影里的男男女女都是爱了很久,也不肯说出一个爱字。”《92黑玫瑰对黑玫瑰》借毛舜筠调侃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我老公阿飞总说自己是只无足鸟,只能飞呀飞的流浪,一落地就会死。可最后还不是跟我结了婚,天天风流快活?
  刚刚上映的《仙球大战》中刘镇伟依然没有放过王家卫——吐槽隐藏在民间的张三丰不是一代宗师而是一代厨师。
  刘镇伟的freestyle从来是如此,一点没有变。变的太快的是观众,不喜欢,喜欢,不喜欢……会不会哪一天又喜欢了呢?谁知道。
  这次出发飞往北京之前,刘镇伟把钱包里的照片又换了一次。他从家中近六万张照片中,挑出两张太太、一张女儿的近照带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多年的习惯。虽然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喜欢在手机上欣赏自己的美照,但是刘镇伟讨厌这种方式,他享受照片带来的触感:“特别有人的感觉。”一定程度上,他挺怀旧。
  很多时候,观众也开始诟病他的不变化。根据豆瓣的评分来看,从2005年《情癫大圣》开始,刘镇伟的电影在影迷心里就再没有及格过。
  因为《大话西游》被奉为经典,他的每部作品都被视为经典的潜在,所以这些年刘镇伟的电影从来不缺投资方,但是因为数量过多他重复的脑洞不再显得那么吸引人,而且无厘头喜剧在当下也不再流行,这也导致他成为烂片导演的符号。
  刘镇伟有时觉得很无奈。“其实做了大话西游之后,我压力很大。以前都是轻轻松松写一个剧本,现在每一个人都用大话西游来量度我的创作。”他曾经介意过,但是说现在自己看开了:“你们说是经典,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意外。”
  他也谈到资方对创作的影响:“现在投资方会提议找这个演员、那个演员。他们缺乏观点。导演创作是要对的演员去演对的戏,现在成了为了包装某个演员去做这件事,根本不好看。”不过他说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多。
  近年来大批香港导演北上,刘镇伟是其中一个。相比徐克、陈可辛等不断调试来适应内地观众,刘镇伟的改变似乎较小。刘镇伟这么回答:“喜剧其实从来没有不好的时代,关键在于这个年代能否拍出好的作品。我一直都是沿用自己喜剧的方法去讲故事,一直继续创作。”
  喜剧是什么?“解释不了意外的人就把它说成无厘头”


《大话西游》上映四年后才受到追捧,被奉为经典

  在刘镇伟的定义里,喜剧几乎等同于意外。
  “观众感觉好笑,是因为这件事发生在意料之外,才会觉得好笑。有时候大家解释不了这个喜剧的节奏,就把它说成无厘头。但是对我来讲全都是有厘头的。意外惊喜就是我开心的原因。”
  “意外是驚喜也可能是惊吓啊?”
  “那又怎么样呢?克服它喽!”
  确实在他三十余年的执导生涯中,从来不乏意外惊喜和惊吓。
  “都是我的作品,每一部我都喜欢。”——这是很多导演和演员被问到“最喜欢自己的哪部作品”时候的标准回答。刘镇伟没有,他毫不掩饰自己对《92黑玫瑰对黑玫瑰》的喜爱,而最大的原因就是拍摄这部电影带给他的意外感。
  “拍的时候遇到的困难重重,这个戏一开始没人愿意投资,但是后来又非常成功。”由于没有资金,甚至连买油漆的钱都没有,刘镇伟就只刷一小块墙,只取一点景。
  这部电影在当年是一匹年度黑马,是刘镇伟“向香港粤语片前辈致敬”的作品。电影将粤语经典影片《黑玫瑰》发展出很多自己构想的奇葩桥段,并重塑当年的明星典型陈宝珠、南红和吕奇,使用他们借尸还魂出现在九十年代的生活中,演出了一段荒谬惹笑的漫画式故事。电影也创下了香港唯一一部电影连续公映168天的最高纪录。   电影制片人浮乐莲曾说:“《92黑玫瑰对黑玫瑰》第一天票房并不好,才20多万,第二天也不怎么好。我还记得当时见到刘镇伟,他说虽不至于苦哈哈,但感觉很别扭。”
  就在影片上映的第三天,形势竟截然不同:“第三天和第四天开始,就好像‘哗’一下三级跳了,之前每天20多万,一下子就到了70多万,然后过百万由于口碑居高不下,电影一路从夏天映到秋天。”
  而更为大众熟悉的意外,则是《大话西游》。
  “我39岁退休就是因为大话西游,当时被骂得太厉害,所以离开电影圈了。”
  当时让刘镇伟信心十足的《大话西游》却在观众那儿遇冷。大家走进电影院看周星驰,本来想大笑一场,却莫名其妙遇上一个既乱七八糟又让人流泪的故事。“香港观众觉得被骗了,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西游记》这个故事发展到现在几百年了,为什么加一个爱情给孙悟空?”
  同样在内地,《大话西游》也是“不被各电影公司经理看好的电影”。与香港方合作拍摄《大话西游》的西安电影制片厂也瞧不上这部电影。当时西影某位副厂长认为它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求,私底下说这只能算文化垃圾。
  而到了1998、1999年,《大话西游》在内地受到北大、清华学生的追捧,直到今天一直被奉为经典。刘镇伟还记得当时的情景:“王家卫打电话给我说盗版碟都卖疯了,周星驰也打来电话说火了。”
  他的电影很多都是这么“慢热”,评价也总是两极化,总是经历 “先被打入谷底,几年后,大家再找出来重新评估”的命运。大家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把这些电影归为烂片,嘻嘻哈哈不以为然;而看过几次,反而觉得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甚至在里面看出一番人生哲理,《大话西游》、《超时空恋爱》、《天下无双》都是这样。
  刘镇伟是一个传奇吗?“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很天马行空的老顽童”
  “对对对,我是个老顽童!”
  刘镇伟总是善于挖掘别人身上的喜剧元素。周星驰在拍摄《赌圣》之前,大多数的角色是警匪片,刘镇伟恰恰看到了他身上的喜剧色彩;如果你看过《92黑玫瑰对黑玫瑰》、《东成西就》梁家辉的表演,你甚至不敢相信男神会有这样放飞自我的一面;而看过《无限复活》你会惊讶郑伊健原来是个演技派。
  而这次《仙球大战》他在何炅身上看到了亮点:“何炅反应非常快,他是一个非常贴心的暖男,而且他对电影的热情非常非常大。”
  可是谈到自己的演员身份,刘镇伟显得有些头疼。
  他时常出现在自己执导的电影中。《大话西游》里他是出场惹人发笑的“葡萄”菩提老祖,《天下无双》里他客串交警起诉梁朝伟骑马超速聚众斗殴,这次《仙球大战》里他又成了最大的反派。


新片《仙球大战》汇集了快乐家族何炅、吴昕、杜海涛,Twins组合,讲述了一场足球大战

  “那你自己身上的喜剧元素是什么?”我问。“我就是不太了解自己,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在演员方面天分不高,每一次都是不得已。”刘镇伟回答。
  他的工作人员在旁边帮着回答了一句:“刘镇伟本身就是喜剧。他在这方面不太自信,本来《大话西游3》拍了很多镜头,但是后来都没用!”
  刘镇伟的影片里还少不了时空穿梭的元素。他也说不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的偏好:“我说时空穿梭,说爱情,都是在用喜剧的手法去拍悲剧。就像至尊宝一样,像《无限复活》里的郑伊健,都是再来一次弥补遗憾,谁不想弥补遗憾呢?所以有共鸣。”
  “那给你一次机会,只能改变一件事你会做什么?”我又问。
  “想改变的事有很多。我想做一个更好的学生,想陪爸爸妈妈更多,想把第一次的爱情做得更好。如果只能做一件我真的没有想过。”聊到自身,刘镇伟总是给不出明确答案。
  知乎上有个提问:“刘镇伟是一个传奇吗?”这个提问有着两层不同的意味,一方面不论肯定还是否定回答,这样高度的评价都显得主体本人很有分量。另一方面给一个人下这样一种定义,似乎这个人的时代将要过去了。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刘镇伟,他摇头秒回:“不是!哪有什么传奇?”
  “为什么不呢?”
  “为什么是呢?”
  没等我给出理由,刘镇伟喃喃:“为什么不呢?为什么是呢?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就像至尊宝和菩提老祖的那段对话。需要吗?”
  一瞬间,那个菩提老祖仿佛坐在我面前,下一秒就转身要走。采访最后,刘镇伟对我说他今天吃药了,状态不太好,也许这是给自己、我和采訪效果一个理由。
其他文献
人的生命七年会完成一次代谢,得到新生。而对于一项事业,七年也是一次蜕变。青年艺术100,便在今年迎来了它的第七个年头。主题“破折号”,寓意“破局”与“转折”。  8月1日到8月15日,2017年青年艺术100启动展正在今日美术馆二、三号馆里盛大举行。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150余位青年艺术家的400余件艺术品,涵盖了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艺术等,全面、立体地呈现出青年艺术最鲜活的生态
期刊
锡人认为自己没有爱心,需要一颗心脏,于是踏上了一段旅程,《绿野仙踪》里的锡人是黄勖夫展览名称的来源,他说锡人的心脏寄托了他对“后网络”时代的感悟,“生活在当今这个科技迸发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机器人,但当生活渐渐离我而去才发现,还是有血有肉好”这是黄勖夫自己在微博上为展览写的一段话,似乎那个寻找心脏的锡人也代表了他自己。  初听黄勖夫的名字有几分陌生,这个文艺感十足的名字也时常让
期刊
他是官员、社长,也是企业人、研究者,如今他以诗人的全新身份面对世人。  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期间,他观点鲜明、个性突出、影响力强,他信奉“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王旭明很荣幸一直和语言文字紧密相连,让他在不同的岗位上积累、成长。  七月十二日晚北京和平门外的正乙祠戏楼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每张座椅上都放了一本诗集。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大家都在等待一个特殊的诗
期刊
时尚瞬息万变,但如皇室一般的优雅贵气却是亘古不会被潮流落下的俗物。穿久了流行潮装,时不常也要给自己的衣橱“加个冕”,因为在一些人生的重要时刻,重工高雅的礼服地位从未被动摇过。  说到重工高雅的刺绣礼服,Elie Saab的华丽绝对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本季2017秋冬高级定制系列,除了一如既往地奢华仙美之外还增添了一股英气,令气场直线上升,仿佛就是在宣扬“做自己的女王”这一口号。本季以复古的贵族服饰为
期刊
7月15日下午,华语乐坛金牌音乐人姚谦随笔新作《如果这可以是首歌》在北京蓝色港湾西西弗书店首发,独立音乐人陈粒作为嘉宾与姚谦畅谈音乐与生活。此次对谈活动形式特别,用歌曲和故事模拟电台氛围,给观众带去了一场生动的电台趴,独立音乐人陈粒前来助阵。说起姚谦和陈粒,大部分人会想起由姚谦作词,陈粒作曲并演唱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主题曲——《当我在这里》。  姚谦与陈粒半年内已有三次音乐上的合作,两人彼此欣赏。
期刊
Metersbonwe品牌升级裂变五大风格近日在上海盛大发布,将“不走寻常路”的slogan进行到底。品牌五大新生代偶像代言人关晓彤、任嘉伦、曾舜晞、宋威龙和钟楚曦为青春站台,分别献出各自的T台首秀,活力演绎了“青春不凡”的NEWear、“不趣不型”的MTEE、“弄潮為乐”的HYSTYL、“新鲜都市“的Nōvachic,以及“简约森活”的“ASELF。”爱怎样就怎样”的自由且不拘束缚的生活概念,标
期刊
這是一个被科技和网络把控的时代,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便是摸出身边的手机,在半梦半醒中浏览着网络世界的种种,对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丢掉手机成为了比丢掉钱包更可怕的事情。都市中的人不相信童话,不相信《绿野仙踪》里桃乐丝生活的奥兹国,但是一场名为《锡人的心脏》的展览却又将我们偏执地拉回到那个童话的世界里,为了心爱的女孩,锡人前往奥兹国请求巫师赐予他失去的心脏,而现代人前往展览希望唤醒自己的那颗心脏。  “
期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音乐圈的讨论都离不开郭顶这个名字,他和他的《音乐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完成了一次发爆发。郭顶是不折不扣的科幻迷,他立足科技与情感,从想象力出发,创作了这张牛逼的专辑。  包揽六项提名却错过金曲奖,他不失落,他的成绩已经对得起自己七年的蛰伏。  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四日晚,第28届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现场,郭顶在台下坐了近五个小时,偶尔跟左右闲聊两句诸如“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还
期刊
武卿曾是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调查记者,很多人知道她,是因为2015年9月她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名为《武卿:告别焦点访谈我创业了 ,临了有些真话想说》的文章,“高调”离开央视。那篇辞职信被人们疯狂转发,也在武卿本人的意料之外。  离职创业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像她创办的奇霖传媒这样,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获得了7家机构共11个投资人的垂青,而这些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不清楚奇霖传
期刊
中国是变型中的奇特社会,她脚踏19世纪的污泥,头插21世纪的云端,这个矛盾,在中国科幻作品中尤其强烈地展现了出来。《三体》将中国科幻推向了世界,以至于现在各项世界级科幻的活动现场,所有的亚洲面孔都会被默认为中国人。  但科幻迷們也许察觉到了,此刻正在中国膨胀炸裂的硬科幻,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尽头。  6月25日,被视为雨果奖前哨的轨迹奖揭晓,刘慈欣的《三体:死神永生》拿到最佳长篇奖,而它的英文版译者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