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范院校必须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学科来提高完成艺术教育,而舞蹈学科中的创编实践课就能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和创编的初步能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舞蹈创编教学是师范生在掌握基训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儿童舞蹈、古典身韵和外国代表作之后,针对师范类院校舞蹈课的特点,我们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尝试了“语汇掌握—理论提高—指导实践—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使舞蹈教学更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舞蹈创编课 语汇掌握 理论提高 指导过程 成果展示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85-01
舞蹈是一门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美、灯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通过人体动作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目前师范类艺术教育必须有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学科来提高完成,而舞蹈学科中的创编实践课就能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和创编的初步能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舞蹈创编教学是师范生在掌握基训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儿童舞蹈、古典身韵和外国代表性之后,针对师范类院校舞蹈课的特点,我们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尝试了“语汇掌握—理论提高—指导实践—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使舞蹈教学更具有实用性。
一、语汇掌握
在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常用语汇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学会教师示范的舞蹈动作,以至于将来更好地教给学生动作,帮助她的学生创编基础动作,形成单一动作元素,这些语汇包括芭蕾基训课把上动作的准确做法和把下跳转翻的动作基本要领;各民族民间舞的身体基本动律、动作风格特点、音乐风格特点;古典舞的基本元素与身韵;外国代表性的动作风格特点;儿童舞蹈的动作起源、生理心理特点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舞蹈语汇。
掌握舞蹈语汇能够解决人体自然体态、解放四肢、练习软开度、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和训练学生身体动作协调性;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建立舞蹈意识;提高学生良好气质和音乐节奏感;挖掘学生动作潜能将舞蹈的组合或片段展现;理解各民族舞蹈文化。总之,语汇掌握是舞蹈创编的基础,掌握语汇加上能力经验的不断提高,学生才能创编舞蹈动作。
二、理论提高
舞蹈创作理论水平的学习和提高,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是否富有生命力,在掌握舞蹈语汇的基础上,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理解、掌握舞蹈理论,每节课有所侧重,通过模仿各种物态。客观存在的或学生头脑中幻想的形象,都可能是创作的“火花”。在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规范化的同时,使学生从舞蹈单一动作元素或舞蹈形象到舞蹈动作、舞蹈语句或舞蹈组合、舞蹈段落、舞蹈构图,以至于舞蹈作品等方方面面,由浅入深,从易到繁的过程中逐步学习、领会,既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思路。深化了学生舞蹈实践内容,提升了舞蹈教学的理论高度。
三、指导过程
舞蹈实践操作既包括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教学录像和舞蹈音乐,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内容、音乐风格特点及民俗文化艺术特点进行系统介绍简单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激发学生创作激情;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发挥想象、善于想象;诱发学生的思想情绪;开阔学生的评价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后创编、课堂检查,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创作情景。
四、成果展示
在指导实践、课后分组创作的基础上,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成果汇报。汇报内容既包括创作初衷、灵感的起源、舞蹈雏形、文本记录、主题内容说明、主题形象描述、队形变化及运用,也包括舞蹈组合、舞蹈语汇,还包括舞蹈构图、舞蹈场面和舞蹈中的生活场景及舞蹈表演等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师范性特点,教师要求每组学生在表演之前对创编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每组学生对舞蹈音乐的分析、理解和感受;对于创编舞蹈有关的舞蹈创作理论的体会、舞蹈动作的设计思路和表现内容;在表演过程中突出的风格特点等。
在分组进行汇报中,教师要求其他学生着重观看每组学生舞蹈形象的设计是否鲜明、舞蹈动作的理解是否准确、主题是否突出等,在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全体汇报后首先由学生根据舞蹈创作理论进行互评,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然后教师进行总评,总评主要侧重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舞蹈表演或动作表现力、舞蹈创作思路及创作和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创编活动提出希望。
课堂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它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不断完善,使我们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真正做到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也让舞蹈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并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资华筠,刘青戈.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1月.
[3]王娟.舞蹈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轻工教育.
[关键词]舞蹈创编课 语汇掌握 理论提高 指导过程 成果展示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85-01
舞蹈是一门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美、灯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通过人体动作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目前师范类艺术教育必须有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学科来提高完成,而舞蹈学科中的创编实践课就能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和创编的初步能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舞蹈创编教学是师范生在掌握基训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儿童舞蹈、古典身韵和外国代表性之后,针对师范类院校舞蹈课的特点,我们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尝试了“语汇掌握—理论提高—指导实践—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使舞蹈教学更具有实用性。
一、语汇掌握
在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常用语汇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学会教师示范的舞蹈动作,以至于将来更好地教给学生动作,帮助她的学生创编基础动作,形成单一动作元素,这些语汇包括芭蕾基训课把上动作的准确做法和把下跳转翻的动作基本要领;各民族民间舞的身体基本动律、动作风格特点、音乐风格特点;古典舞的基本元素与身韵;外国代表性的动作风格特点;儿童舞蹈的动作起源、生理心理特点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舞蹈语汇。
掌握舞蹈语汇能够解决人体自然体态、解放四肢、练习软开度、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和训练学生身体动作协调性;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建立舞蹈意识;提高学生良好气质和音乐节奏感;挖掘学生动作潜能将舞蹈的组合或片段展现;理解各民族舞蹈文化。总之,语汇掌握是舞蹈创编的基础,掌握语汇加上能力经验的不断提高,学生才能创编舞蹈动作。
二、理论提高
舞蹈创作理论水平的学习和提高,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是否富有生命力,在掌握舞蹈语汇的基础上,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理解、掌握舞蹈理论,每节课有所侧重,通过模仿各种物态。客观存在的或学生头脑中幻想的形象,都可能是创作的“火花”。在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规范化的同时,使学生从舞蹈单一动作元素或舞蹈形象到舞蹈动作、舞蹈语句或舞蹈组合、舞蹈段落、舞蹈构图,以至于舞蹈作品等方方面面,由浅入深,从易到繁的过程中逐步学习、领会,既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思路。深化了学生舞蹈实践内容,提升了舞蹈教学的理论高度。
三、指导过程
舞蹈实践操作既包括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教学录像和舞蹈音乐,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内容、音乐风格特点及民俗文化艺术特点进行系统介绍简单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激发学生创作激情;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发挥想象、善于想象;诱发学生的思想情绪;开阔学生的评价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后创编、课堂检查,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创作情景。
四、成果展示
在指导实践、课后分组创作的基础上,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成果汇报。汇报内容既包括创作初衷、灵感的起源、舞蹈雏形、文本记录、主题内容说明、主题形象描述、队形变化及运用,也包括舞蹈组合、舞蹈语汇,还包括舞蹈构图、舞蹈场面和舞蹈中的生活场景及舞蹈表演等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师范性特点,教师要求每组学生在表演之前对创编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每组学生对舞蹈音乐的分析、理解和感受;对于创编舞蹈有关的舞蹈创作理论的体会、舞蹈动作的设计思路和表现内容;在表演过程中突出的风格特点等。
在分组进行汇报中,教师要求其他学生着重观看每组学生舞蹈形象的设计是否鲜明、舞蹈动作的理解是否准确、主题是否突出等,在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全体汇报后首先由学生根据舞蹈创作理论进行互评,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然后教师进行总评,总评主要侧重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舞蹈表演或动作表现力、舞蹈创作思路及创作和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创编活动提出希望。
课堂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它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不断完善,使我们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真正做到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也让舞蹈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并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资华筠,刘青戈.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1月.
[3]王娟.舞蹈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轻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