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话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话也要来一番理论么?没用的废话从道理上颠来倒去,不也就成了废话的废话?
  要说也是,其实又不然。睁开眼睛看,竖起耳朵听,静着心思想,在我们目所能及的范围,从大小媒体到各种文件、讲话,废话、正确的废话,可谓一篓篓,一筐筐,令人应接不暇。废话市场如此火爆,值得玩味深思。
  废话,就是无意义、没有用且又多余的话。
  废话,原本没有正确谬误之说。现在的媒体,特别是官场,不仅废话盛行,还盛行着“正确的废话”,成为官场的一大创造。
  有人说,正确的废话,是指那些假话、大话、空话、虚话、套话和官话,还有常说的老话。有道理,但并不能完全画等号。正确的废话,与假、大、空、虚、套之类,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假、大、空、虚、套之类,从字面上并无错误,但实质上却是荒诞而又危害极大;正确的废话,无论从逻辑到语句,从字面到实际,都挑不出毛病,但却没有任何价值和作用。用群众的话说,说和没说一个样,说了等于白说。这类话,永远没有错,也永远没有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王安石在位时,有位客人把一头獐子和一头鹿,一同装在笼子里送给王安石。其子王元泽很是好奇,客人见状,便逗着问道:“你猜猜看,哪个是獐,哪个是鹿?”元泽年幼,从来没见过这两种动物,然而,生性聪明的他,并没有被难住,他不慌不忙地作答:“獐的旁边是鹿,鹿的旁边是獐呀。”
  这个急中生智的回答,很好地展现了王元泽的聪敏过人之处。但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也这样回答问题,那不就等于什么也没说,是绝对正确的废话吗?
  废话、正确的废话,人人都反对,人人又都常说不厌。即便现在媒体上有关反对废话、正确的废话之类的文章,不论是搞诊断、开药方的,还是追根溯源、说理论道的,看似高屋建瓴,其实也多是隔靴搔痒的废话、正确的废话。香港学者吴国光曾撰文分析这种奇怪的话语系统:在公共生活中,人们使用一套语言和相应的思维方式;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则使用另外一套语言和相应的思维方式。这样两套东西,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明显处于相互抵牾甚至冲突的状态,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却能像演员演戏一样运用自如。
  “像演员演戏一样运用自如”!这像画得入木三分。难怪有人讽刺说:讲真话需要勇气,讲假话需要智慧,讲大话需要本事,讲空话需要耐心,讲套话需要练习,讲废话需要时间,讲错话需要代价。没有一番修炼是讲不出一口流利的、正确的废话的。功夫在于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废话、正确的废话令人讨厌,人人反对,但它却不像贪污受贿、徇私枉法、以权谋私、买官卖官等等腐败现象让人痛恨。为什么让人恨不起来?因为,种种腐败现象危及公众利益,危及社会发展的根基,此类现象都很具体,可以量化。而废话、正确的废话只是一种隐形的危害,并没有让人有切肤之痛,也就无人加以量化。不就是几句废话么?不就是几句正确的废话么?也正是这种心态,让废话自然就有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废话、正确的废话能够流行于官场,不是官员嘴巴里天生就爱冒泡儿。有时候他们明知是空话套话,可是见了领导,仍然还要猫念藏经似的,毕恭毕敬地说一些废话。这些废话除了能让领导在心里感受到自己的位高权重,颇为受用外,还能让如此溜须拍马的属下,落得个听话、忠诚的“好名声”,从而得以重用升迁。无本生意,何乐而不为?那就层层递进,人人效仿吧。
  谏官难做,实话难说。如何不说,或者说少说废话、正确的废话,实在支不出什么好招儿,支出来也是废话。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像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等中央领导那样,从上到下,人人注意从自身做起,舍此而无其他。
  (责编/朱艳秋)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一批“老虎”“苍蝇”应声落马。在这些“老虎”“苍蝇”涉嫌的贪腐犯罪中,“受贿”成为第一贪腐形式,占到了中纪委已公布查处原因的65起案例中的七成还要多。受贿如此严重与普遍,自然会让人想到,行贿者的队伍应当更加庞大(一般而言,一个贪官不可能只有一个行贿者)。然而,有关行贿者受到惩处的报道并不多见。这再一次印证了长久以来对行贿打击不力这一困扰我国反
“科教兴冀”“两环(环京津、环渤海湾)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是较长时期指导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主体战略,这个战略经历了一个反复酝酿、研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北省有组织地开展经济发展(包括对内对外开放)战略的讨论和研究,在全国是比较早的。1982年9月下旬,党的十二大刚刚开过,在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省經济学会举办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会”。到会60人
今天,我当选为保定市人民政府市长。此时此刻,我最深刻的感受,一是深深的谢意,二是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岐山参加某省代表团审议。他发言结束后,该省省委书记总结发言。王岐山要求“讲短点儿”,这位省委书记回答:“可能短不了。”王岐山指着他手中的稿子说:“我刚才又没稿子,你怎么知道并事先打印出来那么多呢?这不是形式主义么?你不用念了!” 细读这则短新闻,让人值得玩味的很多,比如为什么“可能短不了”?是他的总结发言很重要,有许多超人的真知灼见?是他听了代表们尤其是王岐山的发言之后大有感慨
“我儿子不是杀人犯,我儿子绝对不是杀人犯!”老人一边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一边弓着腰,用头把法院的大门撞得“嘭嘭”直响。血顺着灰白杂乱的头发流到他的脸上,滴在本已褴褛的衣衫上,使他的身影显得更加凄凉。  迷茫于成长方向的少年转眼间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似是刹那千年的变幻,却总有一些抹不去的印迹真实而固执地占据着心灵的某一个角落。这些画面就已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并与时间一起成长,变得越来越重,深深影响着我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不言而喻,国家的任何一项基本方略都必须靠人来实现,尤其要靠核心骨干力量。作为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领导干部,在观念上树立法治思维、摒弃人治思想,在实践中善用法治方式、杜绝人治做派,对于法治中国能否顺利建成
为了把党校刊物办成鲜明的思想旗帜,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经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领导之友》从2016年1月
高层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为何屡次发生?怎样通过制度化建设预防腐败?党的十八大期间,备受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再次成为讨论主题。代表们提出,“政治清明”“廉洁政治”写入报告,将会有效堵塞腐败漏洞,提升反腐防腐能力。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首次写进党代会报告里,既表明党对政治建设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具体,更凸显三者相互独立又互为因果的内在关联。清明政治要靠各级政府的清廉行政来维系,而政府的清廉形象又是
早期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上,大多特点鲜明,有的还因此获得一些外号或雅号。  例如,毛泽东年轻时的外号叫“毛奇”,因他主张“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一个奇男子”。周恩来有“周公”之称,缘于文化界和党外人士,有时连毛泽东也这样称呼他。以“公”相称,显尊敬之意,也是周恩来有凝聚力的表现。朱德则是众所周知的“红军之父”,这大概是外国人的说法,在党内多称“朱老总”,推其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