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东星斑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周振国在机关是个不大不小的副科级干部,他常为自己迟迟不能升职而烦恼。这天他下班回家,路过海鲜市场时差点儿和别的车蹭了。他怒气冲冲地与对方一打照面,却不由失声惊叫:“李金良!哎,老同学,多年不见了!”
  李金良和周振国是发小,两人一起上的学。后来周振国考上大学,在海滨城市落了户,父母退休后全跟了过来,两人就断了联系。
  李金良也欣喜异常:“振国啊,当初我念不好书,只好早早出去打工。这不,最近在这儿接手盘了个餐馆,刚进市场想上点儿货,不想就遇上你了。”
  “好嘛,当老板了!”周振国边说边打量,见李金良衣服脏兮兮的,浑身一股难闻的鱼腥味儿,再看他开的面包车,还真是路边苍蝇馆小老板的标配。
  别看过去是朋友,现在俩人可拉开了差距,不属一路人了。周振国心里嘀咕着,正想找借口告辞,李金良却还沉浸在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中,说道:“一别十多年了,叔叔阿姨身体还好吧?”
  一提这茬儿,周振国心里猛然一动,说:“走,我家就在对面小区。我妈和我爱人带孩子走亲戚去了,家里就剩我和我爸了。”
  李金良有些犹豫地说:“那,让我回去换身衣服,买点儿礼物再上门吧。”“咱们两家谁跟谁啊。”周振国不由分说拉住对方说,“你还别说,我爸前几天还念叨过你们一家呢。”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小区。进了家门,周老爷子一见是李金良,也激动不已。寒暄过后,李金良拉起老爷子的手说:“周叔,这海滨城市跟咱们以前山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不知您习不习惯?”
  “你算说着了。我参加工作前在这儿干过渔民。记得有一年船东请客,在东星楼吃过次东星斑。那个香啊,我现在还记得。打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上这儿了。”周老爷子说着,意犹未尽地咂了咂嘴,“不过现在东星斑可贵了,一般人还真吃不起。听说味道也差了,前阵子报上说东星楼换了新东家,想重振这道菜,也不知效果怎样。”
  听周老爷子说起这个,李金良一时竟有些尴尬。周振国见状暗哼了一声:东星斑是本地名贵海鱼,他一苍蝇馆子小老板哪知道这个,但依旧热情地笑着说:“爸,您还没问金良现在干什么呢。”
  老爷子意味深长地瞥了眼儿子,说:“不用问,甭管干啥,都比你强。”周振国一听乐了,故意拉长声音说:“是啊,金良现在自主创业,当上饭馆小老板了!”
  爷儿俩一问一答中,周振国心里充满了异样的快感:因为当年,老爷子总夸李金良性格宽厚又勤劳,处事低调明理,肯替别人着想,日后铁定比周振国有出息。说得多了,对周振国而言,就成了种噩梦般的压力。
  考上大学那年,周振国曾有意问老爷子:“爸,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你现在觉得我怎么样?”老爷子像看透了他心思,正色道:“虽然金良一家搬走了,不知道他現在干什么,但我肯定他依然会干得比你好。因为命里有些东西,并不是知识就能改变的。”
  见父亲这么固执,周振国就有些嫉恨上了李金良。刚才,他硬把李金良拉到家,就是为了让老爷子看看李金良现在的落魄样:您所谓的有出息,也不过是个浑身油腻的伙夫头子。
  二
  见老爷子面有诧异,周振国快意极了:得,光让老爷子觉得看走了眼没啥意思,最好让李金良在大众面前出乖露丑,让他知道我俩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那才算真出了一口气呢。
  想到这里,他拿起手机打了一通电话后,冲李金良一挥手说:“市里我还有几个校友,等会儿我请大家吃饭,彼此见一见。”说着他一转脸,“爸,我和金良出去聚一下。您要饿了,就去外面吃碗面吧。”
  去哪聚呢?李金良的意思是去他家的店,由他做东,好让大伙认认门。可周振国说就去东星楼!
  果然,进了装饰豪华的东星楼,李金良的脸色变得极不自然。他缩头缩脑跟在周振国身后,似乎有些手足无措。周振国见状不禁暗自得意:他故意摆阔在东星楼吃饭,就是要先从气势上压倒李金良。
  不多会儿众人聚齐,周振国带李金良一一引见,众人都有些惊异。依周振国一贯做派,是不会将这样的小店主拉进自己圈子里的。要知道圈内都是场面上的人,有两个还是副处级呢。见周振国热情地张罗着,众人也不好说什么。不过大伙儿虽属同乡或校友,过去也没跟李金良打过什么交道,于是除了说几句客套话,也没什么太多交流。
  这一来,连包间服务员也似乎瞧出李金良与众人格格不入,不时拿眼偷瞟他,还和其他服务员窃窃私语,这让李金良更不自在,头埋得更低了。
  看到李金良这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周振国心头大悦: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好出口当年被处处压一头的窝囊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尽兴地吃着。见李金良总是默然坐在角落不太动筷子,周振国突然有些过意不去,觉得自己这么做,好像有些过了,于是往前凑了凑说:“金良,今天我请客,你可别多心。你想吃什么,随便点。”
  李金良闻言一抬头,像思谋良久又像脱口而出地说:“就来条东星斑吧。”话刚出口,周振国一哆嗦,“噌”地站了起来,恰巧撞到了端盘子的服务员,盘中剩菜洒在了他的衣服上。
  周振国火了,怒道:“长没长眼睛!”当着众人面,他也不好太没风度,就摆摆手,让服务员到一边抹眼泪去了。其实,他心里明白,不怪服务员,是自己刚才被李金良惊着了:这季节,东星斑可不便宜,一斤小一千块。但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尤其对方还是他特意请来的李金良!他只好咬牙吩咐服务员:“再来条东星斑,要大点的。”
  东星斑上来得晚,没动几筷子大家就都不吃了。眼瞅着该散席结账了,周振国心下一盘算,猛地打了个激灵:意外杀出条东星斑,身上的钱怕就不够了。但当着李金良,他又不好向人借钱,因为太掉价了。
  他正不知如何是好,餐厅经理进来说:“刚才服务员不慎弄脏了您的衣服,为表歉意,这个单我们打七折!”好家伙,真是老天照应,让他逃过了此劫。   吃过饭有人请K歌,周振国便随众人到了楼下,却发现少了李金良。他返回包间一看,发现李金良正和服务员一起打包那条吃剩的东星斑。
  嘿,终于露出穷酸相了。周振国暗笑,自己虽然不常吃这种名贵鱼,但也绝对干不出打包剩菜这种有失身份的事。李金良有些讪讪地说:“振国,我还有事,就不去唱歌了。这条鱼还剩不少,你带回去吧。”
  周振國连连摇头:“吃剩下的就不要了,那我就先走了,改天去你店里看看。”他想,今天是把李金良彻底镇住了,瞧他现在连K歌都不敢去了。
  三
  唱完歌回来天已黑透,周振国心里这个高兴,终于在李金良面前,把多年前输了的场子找回来了。他哼着小曲,刚打开家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异香。周老爷子正在厨房里忙活着,边起锅边说:“天刚擦黑,金良给我送来了东星楼的东星斑。我本想留着等你回来明天吃,可又受不了那个香味,就爬起来热热,想先吃两口过过馋瘾。”
  周振国一听,心里有点火,李金良这小子还真不识趣,竟把那条打包鱼送到自己家里来了。这是为了讨好老爷子,还是有意恶心他呢?
  周振国急了,吼出了声:“爸,吃剩的鱼不干净!”老爷子不解地说:“明明全须全尾啊。”
  周振国一听忙探过头一瞅,腾腾的热气中,果然是比那条打包鱼稍小些的整鱼。这也要两千多元,李金良这又是为什么呢?周振国心头疑云一起,就觉得这事有些不简单,于是拨通了李金良的手机号,小心地问:“金良,你什么意思?”
  李金良那边好像有些不好意思,打着哈哈说:“振国,你别见怪。鱼呢,是我们店里的,我送周叔尝个鲜。”
  “你们店也有东星斑?”周振国糊涂了,“那你打包那条鱼干啥?”李金良一笑说:“哎,振国,其实,我就是东星楼的新东家。”
  要说,李金良也不是故意隐瞒。他原先从小店做起,慢慢生意越做越大,最近就盘下了经营不善的东星楼。可接手后,发现原有的招牌菜东星斑,与传说中的口味差了不少。今天他特意开着采购处的破车,去各个海鲜市场转悠,想看看是否是食材来源上出了问题。与周振国不期而遇后,见对方误会了自己的身份,怕扫了对方的兴,当众引起不必要的难堪,他就一直没说实话。
  点东星斑,他是为了让周振国打包,好带回去给老爷子尝尝。可周振国顾面子不肯打包,他只好自己打包。将剩鱼送给老爷子于礼不合,所以打包的鱼他只能带回家自己吃,而给老爷子重做了新的。结账打折,也是他发现点鱼时周振国有些失态,明白他钱不够,才暗中用手机通知了餐厅经理。
  “振国,今天是我不对。”李金良说,“改天我向你赔罪。”
  放下手机,周振国心中五味杂陈。这些话,老爷子在旁边也听见了,他对周振国说:“振国,知子莫若父。你心胸狭窄好显摆,得势也不肯饶人。这些性格缺陷,注定了你在社会上不如金良走得远。”这一来,周振国脸上挂不住了,他不服地反驳道:“爸,吃人嘴短!您可别被一条鱼就收买了。依您这么说,他心胸宽广才送鱼的,可我还真没看出来,他除了白赔出去一条鱼外,也没能从您这儿换回什么别的好处呀。”
  老爷子似笑非笑地摇着头,良久,才缓缓开了口:“金良送鱼时,我一眼看出鱼肉比较松散,就明白东星斑失味的原因了。我以前当过渔民,知道有些渔民卖鱼前,会把活鱼在淡水里泡会儿。淡水盐浓度低于鱼体盐浓度,出于渗压原理,鱼身会大量吸水,一斤能增重一两左右。海鲜市场的鱼贩们肯定也用了这招,才使东星斑鱼肉绵软,烹不出过去的香味了。其实想恢复也简单,只要将鱼在高盐度海水中养一阵,就能让鱼肉脱水,肉质更加紧致,就能回味了。”
  一窍不得,少挣几百,是厨界的一句老话。东星楼的东星斑本就远近驰名,相信经老爷子这一点拔,必将会独树一帜。到时别说几百,几百万都有可能赚到了。
  见周振国陷入沉思,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你啊,总怨自个儿命不好。其实这世上,改变命运的不光是知识。内在的一些品质,比如温良恭俭让,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其他文献
左季平去外地谈生意,因为一点事儿耽搁了时间,两个多月后才回到家。还没等喘口气呢,邻居左大舅就上门道喜,恭喜他家双喜临门。左季平很奇怪,自己老婆挺着大肚子,快到预产期了,这算一喜,另外一喜从何而来?  大舅呵呵笑着说:“你老婆快给你生儿子了,随后就是你妈给你生个弟或者妹,不是双喜吗?这年头政策放开,你妈虽说五十岁的人了,生二胎还是大喜事啊!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前天去医院看望你爸,啥都看见了!”  
期刊
王长发在郊区承包了几口池塘,搞起了鱼塘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饭庄“一条龙”经营,生意相当红火,尤其是到了周末和节假日,生意火爆。  这天是周日,王长发突然接到县水产局办公室主任梁明打来的电话。梁明在电话里一本正经地说:“王老板,刚才我们孙局长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他外甥今天上午想去你的鱼塘钓鱼,你看着给安排一下。”  王长发回答道:“梁主任请放心,我一定把局长外甥安排得妥妥的,让您一百个满意!”  “
期刊
这天是星期六,育红路小学五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刘冬梅去学校加班。由于周末学校食堂不开伙,她就订了一份外卖。  本来外卖十二点半就应该送到的,谁知她一直等到快一点,才看到外卖小哥提着外卖慌里慌张地从学校大门外面跑进来。  拖个十多分钟也就罢了,这一拖就将近半个小时,还有没有点行业规矩?刘冬梅饥饿难耐,发誓一定要找外卖小哥讨个说法。她收下外卖后,两眼盯着外卖小哥,没好气地说:“你迟到了将近半个小时,我是不
期刊
林昱宏生得浓眉大眼,鼻梁高挺,如果闭着嘴,迷倒美女一大片,可只要一张嘴,立马原形毕露。他那上嘴唇里面,两颗宽阔无比的门牙,肆无忌惮地从斜刺里蹦出来,闪着耀眼的白光,把他脸上其他部位的光芒都遮盖了下去。这小子却不识相,就这一付尊容,居然敢喜欢龙小妃。  龙小妃是谁?群里一大帮人聚会的时候,有人进来第一眼看到的那个人就是她,因为她是群里最美最靓丽的。  龙小妃玉手掩住小嘴,笑盈盈地对林昱宏说:“你去把
期刊
赵县长有个怪癖,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场合,总是背着一块用黑尼龙线系着的石头。有人问赵县长,为什么要背块石头,他笑而不答。又有人从石头的颜色判断,可能是一块价值不菲的翡翠。  “赵县长背石头”的怪事越传越神,究竟背的是石头还是玉,是哪里来的?成了大家迫切想解开的一个谜!  赵县长任职的县是个山区县。这天,他又要往山里跑,只带了县政府办公室的小张。小张是从县报调来的,这次同赵县长出来,要趁这个机会
期刊
吃完早饭,立明出了家门,向村后面的红海滩湿地走去。他喜欢老家这片养育了他二十年的红海滩。溜达了一个多小时,立明有点儿累了,才慢慢地走回家里。  “儿子,你快出来看看,这是什么鸟啊?”院子里的父亲高声喊着,立明连忙跑了过去。  父亲抱着一只大鸟兴奋地说:“刚才我去屯南边的芦苇塘里起鱼挂子,鱼没有挂到多少,倒是在水塘边逮到了这只受伤的大鸟,你快看看这是啥鸟?”  “是鹤,是丹顶鹤!爸,你可捡到宝了!”
期刊
金老汉有两个儿子,金文和金武。两个儿子只差一岁,性格却截然不同,老大文质彬彬,老二虎虎生威。为了营生,金老汉在镇上开了家羊汤馆。羊汤馆生意不错,每天的客人络绎不绝。  高中毕业后,两个儿子没再上学,金老汉让他们在自家饭馆打下手,以期早日出师。说到这儿,要补充一点,金老汉的羊汤馆也不是自己创立的,而是跟自己父亲,也就是金文金武的爷爷学的。  金老汉一记事,就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卖羊汤,后来父亲去世,母亲
期刊
这段日子,牛角岭的牛老汉每天一大早都要赶到村口的老松树下坐上一大阵子,痴痴地瞅着东山坡发呆,直到日上三竿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走。回家的路上也是一步三回头,不时地瞅东山坡上那条蜿蜒而下的公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牛老汉这是在等人呢。  确实,牛老汉是在等人。牛老汉等的这个人叫胡道同,是山那边胡家村的。胡道同是个小商贩,常年开着辆农用三轮车赶集,啥都倒腾,却没挣下钱,为此大伙便叫他“胡倒腾”。牛老汉知道有这
期刊
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这是炎帝为小女儿“女娃”所作的歌。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从古到今,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象征的炎帝与黄帝都带有传说色彩。炎帝也就是神农氏,有时候,人们把他的两个名字连起来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德安府出了位名医李先生。因弟子阿庞医术不错,先生就将普济堂的事务交给他全权打理,自己则专心钻研家传医书,并不时出门游学,与异地医学高手交流切磋,顺便寻找、鉴别各地出产的药材。  这天,先生从外面游学回来,前脚刚进屋,府衙捕头后脚就跟进了门。  “大胆郎中,竟敢毒害皇亲国戚,跟我到府衙走一趟!”捕头说完一挥手,几个捕快不由分说给李先生戴上枷锁,推搡着朝府衙而去。  到了府衙,知府升堂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