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 处暑养生有奥秘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AFFD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三、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为如此,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五、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做一些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六、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七、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其他文献
进入夏天以后,气温屡次刷新历史纪录,暑热逼迫人们远离厨房,在食物选择上,也都倾向于凉面、凉皮、冷面这样的清凉食物。饮食真的可以改变我们对温度的感受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进食会让身体额外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通过体表散发出来,就会让人觉得身体发热,这种现象被称为“食物热效应”或“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不同的食物产生的“食物热效应”不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物热
期刊
山东汪女士前段时间经常熬夜加班,眼睛很累,视力也下降不少,朋友告诉了她一个缓解视疲劳的偏方,具体方法是:猪肝200克,胡萝卜250克,姜3克,盐2克,煮成汤羹,吃稠喝稀,她坚持用了一周,感觉确实有效。  用胡萝卜猪肝汤来缓解视疲劳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胡萝卜、猪肝都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A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不错的效果。因为维生素A可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质的合成,提高熬夜工作者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
期刊
科学家们发现,经常食用肉皮冻,可使皮肤丰润饱满,富有弹性,平整光滑,防瘪减皱,靓你肌肤,美你毛发。肉皮冻这道经典凉菜,夏天吃尤其爽口,但吃小餐馆里的肉皮冻可要小心了,很可能是添加了琼脂等增稠剂的劣质肉皮冻。肉皮冻是用猪皮做的,先煮后蒸,肉皮中胶原蛋白析出,冷却后凝固,就形成跟果冻一样的“冻”。  但这种做法复杂,成本也高,于是很多商贩会在制作时加入琼脂、鱼胶等增稠剂,猪肉皮成分少也能使皮肉冻成型。
期刊
每个人的身体发育生长都离不开钙,没有足够的钙补充,骨骼是不能健康发育的,可对于补钙,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含钙高的食物补钙效果就好。但补钙效果不但跟钙含量有关,还跟钙的吸收率、食用频率及食物的营养特点有关。  虾皮钙含量高,是牛奶的近10倍,但其中的钙是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吸收率有限,而芝麻酱也是含钙大户,含量为1170毫克/100克,但芝麻酱也是脂肪大户,而脂肪不利于钙的吸收。  含钙大户不一定
期刊
食疗的根本就是合理食用食物,通过食物的四气五味来调节人体的脏腑平衡,抑制疾病,使人体功能正常化。  结交一个朋友,我们往往要了解他的爱好、脾气等,以便更好地相处。同样,要结交食物这个朋友,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也得了解它们的底细,摸清它们的脾气。  天有四时,食有四气。“四气”,通常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  如果大家吃过某种食物后,有清凉、清爽之感,该食物就是寒、凉性质的。 
期刊
天越来越热,时令水果中西瓜也变得越来越抢手。你怎么吃西瓜?切块还是用勺挖?如果是用勺那就得改改了,这么吃容易长胖、影响健康。  勺子挖容易吃过量  许多人喜欢切开半个瓜直接用勺子挖着吃,觉得这样吃方便又干净。其实这种吃法不健康。河北医大三院营养科副主任雷敏介绍,如果西瓜切成块,一般吃个两三块就觉得吃不少了,但如果用勺子挖着吃,五斤重的半个西瓜都可能吃完,很容易吃过量。西瓜含糖量很高,也就意味着热量
期刊
提起健脑食品,你想起的除了核桃、深海鱼,还是其他什么?你可知,生活中貌不惊人的腐竹其实也是补脑佳品。  腐竹是豆制品营养冠军。它是大豆磨浆烧煮后,凝结干制而成的豆制品,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豆皮”,其实浓缩了大豆中的精华。如果拿我们日常最常食用的三种豆制品——豆腐、豆浆和腐竹相比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数据表明,每100克豆腐、豆浆、腐竹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1克、1.8克、44.6克;含碳水化
期刊
“炒傀儡”也叫“炒苦累”,是张家口、内蒙、陕西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由土豆、莜面、胡麻油等制作而成,很有乡土气息。  原料:  主料面粉500克,土豆4-6个,调料食盐、葱、调和油适量  做法:  1.土豆削皮洗干净切丁;  2.在土豆丁中加入少量的盐,再加入面粉,土豆与面粉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一的量;  3.将面粉与土豆充分搅拌均匀,搅拌好后要保持面粉基本成“须状”,表面上还有干面粉存在,即为傀儡; 
期刊
小小灰指甲,惹出大问题  甲癣,俗称”灰指甲”。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黄色。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  甲癣患者往往先患有手癣或脚癣,真菌首先侵入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通过指甲或趾甲的生长演变,逐渐侵入甲板内,并进一步生长和繁殖,直到破坏整个甲板。如果真菌侵入甲根部,影响了甲的生长,就会引起甲发育不良
期刊
动物蛋白质,像鸡蛋、牛奶、鱼、虾、瘦肉等都是优质蛋白质,所以老年人要想补蛋白,最好吃鸡蛋羹。  对不少老人来说,“吃好”不难,但“吃对”可就不容易了。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会让他们摄入营养素的量和方式都发生变化。  比如,对于蛋白质的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就提出,老年人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利用率也低,因此更需要选用优质蛋白质。  一般来说,鸡蛋中的蛋白质生理价值最好,但因含胆固醇较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