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乡村改造与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设计学科都把关注点放在城市,而跟乡村有关的设计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无人关注的状态,乡村设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也使得乡村改造在具体过程中照搬城市设计经验变得异常困难。本文希望通过温泉镇改造这个委托项目找出一些乡村改造中可能的切入点和关注点。
  关键词:乡村改造;空间设计
  乡村改造是近年来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设计学科中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还是公共艺术设计都把关注点放在城市,而跟乡村有关的设计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无人关注的状态,乡村设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也使得乡村改造在具体过程中照搬城市设计经验变得异常困难。如何建立一套不同于城市空间设计的策略准则,使之能够有效地指导乡村改造和乡村空间设计,就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希望通过温泉镇改造这个委托项目找出一些乡村改造中可能的切入点和关注点,使这个案例变成岭南地区乡村改造设计中的一个典型样本。
  温泉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属于岭南地区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地区交界处,兼具广府地区村落特点和客家地区村落特点,属于文化混居地区,具有特殊研究价值。本项目主要研究的地区是位于镇政府所在的温泉村。温泉村属于粤北南岭地区,村名以本地特色的小苏打温泉而得名。此地地广人稀,因处于山区,所以本地人以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现村中保有完整清代岭南古村落建筑群,面积约2000平方米。20世纪20年代,广东省军阀陈济棠在古村落建筑群附近修建了民国风格的公馆建筑群,50年代,又在陈公馆建筑群附近修建了“广东温泉宾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疗养地。80年代开始,原有的旧式村落被大规模废弃,而在村中主干道两侧修建了大量混凝土和砖式混用的底层民居建筑。90年代末,在广州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下,温泉镇开始有意识地发掘本土的旅游资源,修建了数量众多以温泉作为主题的餐馆、酒店以及娱乐会所。但随着政策的调整以及珠三角周边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提升,温泉镇现存的旅游优势不复存在。因此,温泉镇政府多次邀请专业建筑规划团队对本地区进行整体旅游风貌的提升设计,但因种种原因,这些计划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展实施。基于这种现状,温泉镇把本项目再一次进行了委托,他们希望本次设计能够以激活本地经济作为项目设计的重点,希望能够以温泉镇的地理、文化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依据,结合新媒体和互联网思维,切实有效地对本地的乡村空间进行有效的改造提升。
  1 乡村改造设计的切入点分析
  切入点是空间设计开展实施的首要问题,切入点直接说明了设计实施方以什么样的学科理论作为设计支撑来进行问题思考。先前几次改造设计方案中,建筑学或者景观学思维作为切入点具有巨大的盲区,因为在乡村改造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土地使用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任何空间相关的项目都无法开展实施。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目标就是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把政府、村民之间的关系引进来,如何既保证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让政府在接下来的经济开发和经济建设中隐没而只作为监管方存在,如何让村民获得真实的幸福感,才是乡村改造和空间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项目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从本土历史人文风俗出发,从村民的集体记忆出发,保留对本地村民的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行为活动,通过行为转换,再加上对本土建筑遗产和本土典型建筑风格的梳理,使之成为满足本地村民特殊情感记忆的乡村空间设计,建立居住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动力学模型。
  在现代互联网和信息传播普及化的时代,本土村民在思维上和行为上已经与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无异,一方面,他们同他们的前辈一样,是地方性和传统文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地方语言、饮食、习俗的传承者;另一方面,他们不再是只具有内部视野的一群本土村民,他们正试图进入全球文化的语境体系。如果设计者无法再克服这种定势思维,那么乡村空间的设计将是脱离当下语境、脱离现实用户的设计。
  对于期望整理发掘旅游资源的村镇来说,“政府—村民”的二元切入点必须要增加一个新的要素——游客,使之成为新的“政府—村民—游客”三元结构。对于游客来说,学习和了解一段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历史知识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这个问题必须带入文化体认与乡村空间的视角下去分析。游客是文化观察者的主体,但他们不会被动地去检索观察寻找文化价值点,主动地观察、主动地发现、主动地去探究并且记忆文化价值点才是我们有效开发旅游文化项目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要通过空间设计营造出具有“独特体验”的“情境”,通过体验来激发游客对文化价值点的观察,通过体验来固化游客对文化价值的记忆。
  2 乡村改造设计的关注点分析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生活行为上的差距越来越小。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当代的生活行为主体与前代人相比,彻底地脱离了生产—消费的行为特征,而进入到了高度的象征化、体验化的阶段,一切商业活动必须重新定位自身,面对面交易越来越成为非必要行为,聚合的商业活动场所已经变成乡村生活空间里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因此,在乡村的新一轮改造设计中,如何重新调整乡村中的功能分区变得非常重要,一方面,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开始消解;另一方面,以乡村社区文化、以生活服务为中心的商业在蓬勃兴起,人们不再热衷于消费真实的、客观的物质产品和氛围,而更热衷于消费虚拟的体验、情绪和记忆。那些必须在聚合的空间场所中进行体验感知并牵动人们情绪的事物,经过新技术的改造,替代了被消除的传统聚合零售业,成为当下重新激活乡村生活、构造乡村聚合空间和体验式乡村文化的引爆点。
  空间设计不是孤立的行为,正如温泉镇项目之初,当地政府所给予的期待那样,空间设计必须以激活本地经济作为项目设计的重点,必须结合新媒体和互联网思维;在设计策略的思考中,必须坚持把营销策略、运营策略、推广策略放入设计策略中一起思考,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系统,而空间设计只是为了满足整个乡村文化经济提升的总体目标。在宏观设计层面,设计的目标是配合经济发展、文化提升重塑视觉环境;在微观设计层面,设计的目标是让本地人觉得传统价值和情感记忆被珍视,被尊重,重新唤起本土村民的文化认同和区域认同,重新把他们的生活重心从城市拉回到这片出生成长的空间。
  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年轻人外流、空巢独居老人现象,有针对性地为独居空巢老人设计特殊的空间设施和街区步道,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老人行动不便、视力不佳、记忆力衰退、怕光怕热怕寒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空间尺度,增加扶手、座椅等设施,设置明显的符号化的视觉导视系统,方便老人辨认方位和行动,尽量少对空间和街区风格做大规模的改动,尽量保持街区的外立面视觉记忆,重视设施的朝向、通风、遮阳等问题。
  乡村空间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具有现实性的设计问题,只有不断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总结积累,才能形成与城市空间设计相区别的乡村空间设计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和建筑文化特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 冯原.样式的对策——建筑的符号生产及其象征的逻辑[M].广东出版集团,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书法审美与互动展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内涵,并以“力透纸背”体感游戏为例,探索了抽象书法美的互动展示思路与技术实现手段。笔者首先从书法的线构感知中挖掘出设计机会——力的体悟,再按照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辅以体感交互技术,将书法“力”之美用互动游戏的形式进行呈现。  关键词:书法之美;互动展示;力的体悟;体感游戏  书法是最抽象的艺术形式,[1]对大多数人而言,书法之美是难以充分感知
期刊
摘 要:在当代创作艺术作品的元素中,很多艺术家通过题材表达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当代艺术就变成了一个犀利的仲裁者,同时又具有一种媒体性,用艺术的多样性诠释问题的内在和本质。艺术家金峰创作的《秦桧夫妇站像》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展出后,触及历史问题,遭到媒体和观众的强烈不满。笔者认为当代艺术作品具有反思性和批评性,重解误读的功能。  关键词:观念之后;金峰媒体性;重新解构  2005年艺术家金峰创作的《秦
期刊
摘要:《沙石集》是日本中世镰仓时期的著名佛教说话集,故事内容多取材于街头巷尾的趣事,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日本中世生活的各个方面。《沙石集》被誉为颇具文学性的佛教说话集,因此,关于佛教方面的先行研究居多。本文以作品中女性相关的故事为考察对象,从无住对普通生活中的女性和佛门生活中的女性的不同态度来分析其女性观。编者的女性观一方面反映了其对佛教的态度;另一方面,与作品的编纂意图也
期刊
摘要:油画有特殊的语言特点,在材料性能上与国画相比表现力更强,所呈现的画面和中国画给人的感觉不同,两者在审美标准的界定上也不一致。本篇正是笔者在油画创作尝试过程中的思考与总结,旨在探讨用中式的古典诗意情怀来进行油画的创作。  关键词:油画创作;“诗意”;“诗心”;意象  笔者酷爱古典诗词,于闲暇之际常常作古体诗文聊以自娱自诫,每每心神畅快。而于绘画创作之时,却常有不知如何下笔之感,并非不能以笔画色
期刊
摘 要:美国当代画家达米安的巨幅油画,采用科技摄影手段和电脑合成技术,叠加修饰照片,色彩炫目,气势宏大,犹如美国大片,再现作者对当今西方生活的真实印象,传达出在富裕生活背景下,存在者的寂寞与悲凉。  关键词:真实;照片;修饰;悲凉  1 美术史对真实的探索  对世界与自身的认识和理解贯穿着整个西方美术史。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昨日的真理今天变为谬误。同样,西方美术史对“真实”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设计已经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对高品质生活不断追求的一种态度。在当今的社会中,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作品中的“留白”。此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对留白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在版式设计过程中的“留白”和古典哲学的碰撞。  关键词:平面设计;版式设计;留白;空;哲学  1 “留白”的独白  “留白”在我国传统艺术中的表现手法极其重要,在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都
期刊
摘 要:现今水墨写意画的发展势态较从前而言是大为好转,步步繁荣的,画坛涌出了大批新人,也出现了许多新水墨等多元化发展的绘画种类。但是,对于传统的继承,还是不够广泛与深刻,许多人只注重画面的视觉冲击感,或者是市场需求的指向性,而忽略了我们画者作画的初心,淡忘了我们的灵魂,以及所化人物、事物的灵魂。  关键词:水墨人物;写意画;灵魂歌者  类维顺1963年生人,自幼酷爱绘画,1988年毕业于吉林省艺术
期刊
摘要: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水印画的重要分支之一,植根并发展于广袤的民艺之乡山东潍坊。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大众文化,它有广泛的形式载体及多发的创造性。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民间美术装饰艺术的重要载体,主要为民间社会生活的反应,是广大农民对自己社会地位、精神向往、审美追求、装饰趣味的展现。同时,杨家埠的装饰风格也受到宗教、社会发展、雕刻技术发展等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色彩对比强烈、表现对象生动
期刊
摘要:皮克斯的最新短片动画《桑杰的超级战队》上映了。它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同时这也是由印度裔美国导演桑杰·帕特尔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动画。这部动画是皮克斯第一部以有色人种为主角的动画短片,更值得回味的是,它所设计的话题是现代美国主流的英雄情节和印度的宗教文化相融合的主题。大家都知道,凡是涉及宗教的话题,往往都和“敏感”“无法定义”“难以解释”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然而此片却将如此晦涩的话题
期刊
摘 要: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对茶碗作出了论述,并有“越州上”的评价,既是对物质实用性的考虑,更是精神层面的境界升华。但不可否认,陆羽的“邢不如越”观点具有一定的个人主观色彩,是狭义片面的。邢窑白瓷并非完全不如越窑青瓷,因为不论实用价值、烧制技艺还是审美价值上两者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关键词: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审美;技术  1 “邢不如越”的起源及依据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