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机械通气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ad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中机械通气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全胃切除术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0例和非糖尿患者1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6~64岁,体重47~78 kg,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A组,n=15),3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2组(n=15):B组(HbA1C与Hb比值6.6%~10.4%)和C组(HbA1C与Hb比值>10.4%).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Vr8 ml/kg,RR 12~14次/min,吸呼比1∶2,吸入纯氧,维持PETCO230~35 mm Hg.分别于麻醉前(T0)、机械通气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同时测定血浆SOD、MDA、TNF-α、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1-4时PA-aDO2、血浆MDA、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升高,血浆SOD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T1-4时PA-aDO2、血浆MDA、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升高,血浆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 术中机械通气可使Ⅱ型糖尿病患者肺换气功能下降,且与病情有关,其机制与机械通气诱发炎性反应有关。

其他文献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急症、重症的抢救、术中和ICU中已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经外周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皮下隧道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不仅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且可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2],但该项操作复杂且对机体损伤较大.颈部皮下组织少,组织较松弛,导管经皮下潜行时,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小,成功机率高.本院于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对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颈内
期刊
患者,女性,年龄40岁,体重72 kg,孕2产1,孕26周,因高血压人院.入院时BP 197/135 mm Hg(1 mm Hg=0.133kPa),双下肢水肿;肾功能检查示:重度蛋白尿;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32×109/L;肝功能检查示:总胆红素174μmol/L,直接胆红素31.8μmol/L,ALT 173 U/L,白蛋白28 g/L;电解质未见异常;诊断为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
期刊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异氟醚抑制切皮时患者体动反应的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年龄4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2~27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和大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2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生理盐水稀释至15ml)0.4 μg/kg(D1组)、0.8μg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50~ 7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根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进行分组:DD基因型组(DD组)、ID基因型组(ID组)和Ⅱ基因型组(Ⅱ组).于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1.5 min(T3)和5.0 min(T4)时,测定SP、DP和H
目的 探讨内质网三磷酸肌醇受体在fractalkine诱发BV-2小胶质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将BV-2小胶质细胞以1×105个/ml浓度接种于3.5 cm培养皿(5 ml/皿)、50 ml培养瓶(8 ml/瓶)、24孔培养板(1 ml/孔)或6孔培养板(2 m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25)∶正常对照组(C组)、frac
患者,男性,75岁,体重60 kg,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功能Ⅲ级,高血压.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室壁向心性增厚,室间隔厚度13 mm,左室后壁厚度13 mm,升主动脉增宽为47 mm,主动脉跨瓣压差151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室射血分数58%,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轻微主动脉瓣返流,二尖瓣后叶瓣环钙化伴轻中度二尖瓣返流.拟于2010年10月3日全麻下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
期刊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开胸暴露30 min,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 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SP组)吸
异丙酚为脂肪乳制剂,由异丙酚(2,6-双异丙基苯酚)、10%大豆油、1.2%卵磷脂和2.25%甘油组成.研究证明,脂肪乳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大豆油乳剂可促进细菌生长[1-2].因此,异丙酚一旦被污染,细菌会迅速繁殖生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异丙酚镇静时异丙酚的暴露时间较长,增加了接触和滋生细菌的机会,因此静脉输注异丙酚和围术期感染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了四组怀疑由于输注异丙酚导致的
期刊
病历1 患者,男性,年龄65岁,体重65 kg,身高168cm,心肺脑复苏术后15 h入院.3d前胸闷伴右侧胸痛,活动后呼吸困难,磁共振血管造影提示左、右肺动脉及右下肺动脉血栓形成,当地医院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时并发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后,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维持血压,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转入本院.入院后诊断:心肺脑复苏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意识障碍;肺栓塞。
期刊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人肝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L7702肝细胞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组(n=16):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8h,复氧4h制备人肝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低、中、高浓度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1~3组)于缺氧前加入瑞芬太尼,终浓度分别为0.5、5.0、50.0 ng/ml,生理盐水组(NS组)加入与瑞芬太尼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