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初中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

来源 :学生之友·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取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课程改革纲领性文件中初中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较总结出三者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课程改革;比较研究;初中
  一、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国大陆选取第八次课程改革,即1996年开始,2001年施行的新课程改革,以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日本选取的是以文部省在1998年课程改革中颁发的《初中学习指导要领》(1998)为参考。韩国选取在2009年12月,教育科学技术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初、中等学校教育课程总论》为参考。
  二、研究内容
  (一)培养目标
  中国大陆在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在德育方面,培养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帮助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初阶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备分辨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在智育方面,学习各个阶段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初步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养成求实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创新意识;在体育方面,了解有关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体育运动,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在美育方面,通过学校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了解掌握一般社会常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在生活中勤于动手、勤于劳动的习惯。
  日本初中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分别是:培养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所必需的的素质;通过学生学习了解各行各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的意识,然后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未来职业;开展校内外的社会活动,正确地激发其情感,培养公正的判断能力。
  韩国初中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探索;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认识和学习多元文化与价值观;掌握与社会他人交流的技能,培育民主社会所需的品质和观念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大陆的必修课程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选修课程是地方性选修课、校本选修课;课内总学时是6552学时(每学时约为45分钟);综合实践课程是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日本的必修课程是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美术、保健体育、技术家庭;选修课程是外语等;课内总学时是2730学时(每学时约为50分钟);综合实践课程是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福利与健康、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课外总学时210—335学时。韩国必修课程是韩语、社会学、数学、科学、体育、艺术、英语;选修课程是汉字、信息与通信技术、环保教育与职业教育;课内总学时是3060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综合实践课程是自主性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职业生涯规划;课外总学时是306学时。
  (三)课程实施
  初中阶段中国大陆在开设综合课程的同时也开展了分科课程。例如部分地区初中实行走班制;加大综合课程课时的比例和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等。中国大陆在初中课程实施方面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和标准,而是鼓励在具体目标的要求下实施课程。日本在课程实施方面,更多的是做出具体的举措,其所设置的理科内容与一般的综合理科不同。例如某几个学科内容作第一维度,将其他学科作为第二维度。各个维度的内容安排都是按照年级顺序依次排序,充分考慮到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韩国在初中课程实施方面主要特点是设立“分类课堂”,形式类似于中国大陆的走班制,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更具有开放性,可跨班级和年级组成学习团体。韩国注重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层,目的是培养多样性人才。
  (四)课程评价
  中国大陆在初中课程评价方面,从过分依赖结果性评价调整到目前的形成性和结果性评价并重的局面。日本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关注学生的生存能力。基于此提出课程评价标准的4个维度:认知态度层面的评价标准;知识和理解层面的评价标准;技能和表现层面的评价标准;思维能力和辨证能力层面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上,由相对评价向基于标准的评价范式转换。意图通过对课程评价的改革,改善完全依赖考试成绩的硬性指标来划分学生的学习水平,课程评价改革应该环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将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今后学校教育的核心素养之一,以日本的公立学校为例,一般情况下从初中到高中是不需要进行考试的。韩国在课程改革中,遂行评价在韩国占重要地位,具有4个维度:学习能力、品德行为、情感意识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从也之前的相对评价转变为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即不再以学生的成绩和排名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研究结论
  (一)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课程改革的相似处
  在培养目标方面将社会和个人相结合。尽管三个国家在课程目标的表述存在差异,但是都将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在现代历史的背景中,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能力养成;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信息教育。三个国家在课程改革中,相同之处都是在初中阶段就开设与信息教育相关的课程,例如计算机科目。或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等新开辟的课程领域以及各科教学,均重视加强技术教育的培养。在课程实施和评价方面注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探索。在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发展,努力为学生实施丰富多彩又个性纷呈的教育创造条件。不管是中国的走班制、日本的综合实践课程还是韩国的分类课堂,都给予了学生对学校课程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二)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课程改革的不同处
  培养目标关注点存在不同。虽然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大致相似,但是各国的国情是不同的。中国大陆更多的是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日本和韩国更多的是从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考虑,日本较多关注的是学生个性和参与竞争,韩国关注的是社会公民性的养成。课程结构设置存在不同。中国大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情况把课程分为三级,分别是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日本设置的综合学习课,对这门课内容的选择、授课方式、考核与评价都显示出较大的自由度;韩国则是给予了学生对课程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课程实施和评价存在不同。日本在内容编排上做出具体规定,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打破班级框架,尝试在学校和年级层面开展活动;与之类似的韩国,其分类课堂能够跨班级和年级的局限性,打破年级和年龄的限制自由地进行课题研讨;而中国大陆则是给予各地各校更自主的实施选择,例如综合实践活动基本上是以班内分组的式样来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轩竹,张振.我国课程实施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5):38-44.
  [2] 吕君,韩大东.“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韩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J].基础教育,2019,16(01):93-100.
  [3]肖磊.日本课程改革的机制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5):86-91.
  [4]白艳茹.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03):251-256.
  [5]陈赟,任文重.新世纪的中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1):109-127.
  [6]崔成学,黄亨奎.中日韩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若干比较[J].东疆学刊,2004(10):95-100.
  [7] 孙启林.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上)[J].课程.教材.教法,1993(10):59-61.
  [8] 丛李方.韩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探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9(10):45-47.
  [9] 孙启林,杨金成.面向21世纪的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韩国第七次教育课程改革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1(02):4-9.
  [10] 梁荣华,王凌宇.“全球化创造性人才教育”理念下的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2009年课程修订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02):38-46.
  作者简介:李思圆(1994.9-),女,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在小学中作为一门学习科目,它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音乐艺术通过听觉来达到实践的目的,同时听也是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应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分析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及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多元化欣赏教学方法,最大程度调动小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到音乐欣赏中,使学生通过小学音乐课程热爱音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欣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美术基础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对色彩感官、色彩搭配、色彩变化的重要导向。是波普、抽象、印象派、等西方绘画艺术方面的重要引入。也是每个人向绘画艺术专家的发展必经之路。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剖析,表达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美术;小学;教育;技能提高  一、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对艺术类专业发展基础构建和学科规范培养有着广大的意义,是美术基础教育向专业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中生模拟法庭社团活动实践出发,阐述了模拟法庭社团的定位和开设模拟法庭社团的意义,并对模拟法庭社团活动的三种实施路径作了具体分析:如案例分析、法院旁听公审、到律所交流学习、前往派出所和戒毒所参观、参观高中生法制教育基地、观摩及组织法治主题辩论赛、参与宪法知识竞答等。  关键词:模拟法庭;法治教育;实施路径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发,青少年犯罪行为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了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本文以小组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知网”近十年来关于小组合作教学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教学近十年的研究特点,以期把握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脉络,更好地促进该教学途径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因
期刊
摘 要: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而立德、树德则为教师之魂,是恪守师道尊严的核心。本文从“师德是一种传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以及“上所施,下所效也”的榜样力量,阐述教师薪火相传的教育之梦。  关键词:教育;教师;师德;榜样  2019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的我
期刊
摘 要: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英语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介绍,这就意味着小学阶段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灵感。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英语的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相对缺乏语言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其中不仅涵盖了单词的拼写和句型的掌握,还包括了语感的形成和整体内容的理解。为了能够提高高年级的阅读现状,这篇文章首先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素质都处于一个有待提高的时间段,所以在小学时期,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要以身作则,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是学生必学的基础性学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人文精神进行了探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模式,通过高效课堂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实践研究,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几点有效的教学研究,旨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尽有效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高效教学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要科学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为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此次研究对象,从教学模式的五个维度: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来对两种模式来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两者的差异。研究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更能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能够促进学生团队精神、自学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对授课教师的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比较研究  一、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语言和人的心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心理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是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但在这背景下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对策,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并让学生有着良好的德育品质。  關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德育渗透  引言:  在教育部发布的纲要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