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适应性能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的现状谈起,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语感适应性能力的策略: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本,二是让学生在复述中渗透情感,三是让学生在联想中激活语感。
  【关键词】诵读;复述;联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并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当前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的现状,谈一谈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感适应能力。
  一、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的现状
  (一)读准字音让学生没感情读
  在语文教学时,许多教师追求的是要让学生把字音读准确了,而不是有情感地读,把语感能力培养与朗读能力培养混淆在一起,也正是有了这种朗读的教学方法,许多学生为了把字音给读准确了,忽略了其中需要变音的一些字,使读出来的效果非常呆板,不能融入情感。
  (二)辅导用书让学生没机会读
  当前,各类辅导用书满天飞。在这些辅导用书中,编者把一篇课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都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字词句的解读。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于还未读课文就已经知道了相关内容,造成了他们没有机会去阅读课文,只是对这些“舶来品”进行简单的识记,它没有学生的思维参与,学生没有经过阅读、感悟、再阅读、再感悟这一思考与感受过程。在这种背景下的语文学习,学生最终只能变成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知识的探索者,这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测评体系让学生没心思读
  虽然在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三维目标”,但是受高考、中考、小考等各级各类考试测评导向的影响,目前的测评体系只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大量的作业与试卷每天都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哪还有心思去静心阅读呢?就拿每个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来讲,许多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安静地阅读,甚至有的教师不让学生阅读,而是把书目中的考点打印出来,然后让学生背诵,让本来可以很好发展学生语感的课外阅读,就这样断送在应考的魔圈之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语感适应性能力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许多杂志与书籍中都有叙述。但是笔者感觉这些内容往往都是高屋建瓴般的,没有具体的语感适应指导策略,让许多教师在阅读完之后,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语感适应性训练。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结合上述的诸多语感适应性障碍,来谈一谈培养学生良好语感适应性能力的策略。
  (一)在诵读中感悟文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说明了多读书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感适应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把文章读熟,一篇文章要让学生多读几次,反复去读。学生只有把课文读熟了,并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那么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也会随之而生。首先,要求学生不要把词语与句子给读破了。其次,还要让学生掌握各类句式的语气读法,比如陈述句应该如何读、反问句的语气应该怎么样。当学生掌握了相关句子的读法之后,他们就可以用这种读法来朗读,这样,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的朗读中沉浸到文本所表现的情境中。再次,教师要学会范读。在要求学生提升诵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够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感培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在复述中渗透情感
  学生熟读成诵,往往包含着许多朗读技巧。在学生诵读过程 中,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解读如何?是否真的理解了文字内容?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适应性能力,我们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这篇课文。这里的复述不是背诵,背诵是对课文的复制,而复述却是要基于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文本内容。在复述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价值观,要有自己对文本所表达出来的东西的个性化理解。这样,长时间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感适应性能力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在联想中激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之后改编的,以便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数課文中都有插图与留白,而这些是激活学生语感的重要平台,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进行想象,完成图画与文本之间的转换,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足进行有效的补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文本内容。
  比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一句话,向读者展示了父亲救儿子的信念。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文字所带给我们的父亲救儿子的内心情感。但是,如果仅仅让学生来阅读的话,学生很难体会到文字所带来的情感。这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播放我国5·12汶川大地震营救的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父亲在用自己的双手挖瓦砾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由于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情感已经丰满起来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融入课文的情境中。所以,在想象的基础上,学生都能有感情地读出这一句话来,学生的语感适应性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语感适应性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这项教学,在行动上寻找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感适应性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研究了黑曲霉所产粥化酶在不同果蔬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在苹果及南瓜汁加工中的应用条件.结果表明,使用粥化酶可以使果蔬的出汁率及果蔬汁澄清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试验确定
对从海泥中筛选到的1株海洋细菌B-1106的生长特性及产胞外多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细菌B-1106耐盐度为4g/dL,培养基初始pH7.0~8.0,在淡水及海水培养基中产糖量时间均为96h
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读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从婴儿粪便和药品中筛选到耐酸和胆汁盐的2株双歧杆菌菌种,分别命名为Bi. bifidum WN-04与Bi. longum GB-03. 在pH值2.0条件下培养2 h后再于胆汁盐质量浓度1.0 g/dL的条件下
语文教学与生活接轨,是返璞归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获得丰富多彩与鲜活生动的学习资源的重要渠道。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其在融进自然、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语
一次双巷掘进无煤柱开采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确定无煤柱开采沿空掘巷技术方案,采取合理的隔离墙施工方案和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无煤柱开采技术是在井下开采过程中不留设保护
塔河油田后期开发面临着储层沟通能力差、低渗透、产能下降等问题,为沟通储层实现增产,塔河油田采用酸压技术改善储层条件。本文介绍了当前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和酸压改
采用乙酸酐对小麦面筋蛋白质进行酰化妆性。结果表明:小麦面筋蛋白质乙酰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面筋蛋白质质量分数5%,反应温度35℃,乙酰酐用量为小麦面筋蛋白质用量的15%;乙酰化改性
绘本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利用优良的纸质绘本进行低年级的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低年级绘本教学的策略,尝试通过
对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表明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技术具有直接利用底物、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