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6 h 内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A组27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方法,B组27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 两者起病距治疗时间均在6 h 以内。结果A组27例A组27例总显效率为88.9%,死亡率0%,并发脑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B组27例B组总显效率为77.7%,死亡率7.4%,死亡2例并发脑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3例。结论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再通率高,临床,疗效好,见效快,用并发症少。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疗效观察
  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危害生命健康重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其严重类型,为致死主要原因,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83%是由于脑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近年来,国外普遍开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现将我院近两年对5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选择性动脉溶栓(IAT)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入选标准①临床诊断脑梗死发病6 h 内;②脑CT 排除脑出血,无神经动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③无明显障碍(昏迷或昏睡),但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极差,昏迷亦不禁忌;④肢体肌力瘫痪0~3 级;⑤年龄<75岁;⑥血压<180/100 mm Hg;⑦家属同意鉴字;⑧无出血病史及出血倾向,无肝肾功能障碍,无结核、溃疡及严重心脏病。
  1.2禁忌证①脑栓塞、冠心病、心房颤动;②凡有出血、溃疡、新做手术;③重度肝、肾功能不全;④使用过抗凝剂及抗纤溶剂。
  1.3一般资料54例患者,随即分成两组,A组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平均57.6,岁,B组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平均55.6岁,两组出血量、出血次数、性别、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两组均酌情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脑细胞保护剂、氧自由基清出剂、血小板抑制剂、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A组治疗方法:尿激酶(UK)50~200万U溶于100 ml盐水中,于半小时内静脉滴注溶栓。此外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静脉滴注,共10 d;于溶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共10 d,以后改为10 mg/d,共80 d,总疗程为90 d,B组组给予胞二磷胆碱1 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尼莫通共80 d,总疗程为90 d。
  1.5疗效评定标准按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45分。疗效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 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46%~90%,病残程度1~3级; 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加; 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⑥死亡
  1.6统计学分析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的资料用χ2检验。数据用SPSS 11.0统计处理。
  
  2结果
  
  2.1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死死亡
  治A组227112(44.4)△88(29.6)44(14.8)33(11.1)00△
  对B组22788(29.6)77(25.9)66(22.2)33(11.1)22(7.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1.2并发症A组,并发脑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B组死亡2例并发脑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3例。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动脉炎,少数为脱落的栓子,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的退行性改变,在此基础上可发生血管内膜损伤,痉挛及血小板凝集而形成血栓,引起血管狭窄,直至闭塞,造成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到目前为止,溶栓治疗是惟一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恢复血流,缩小梗死面积,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降低的有效疗法[2],溶栓治疗可能对脑卒中患者的进行性神经功能损伤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对预后也有一定的改善。
  脑缺血后可进行有效干预的斶间段称“时间窗”,目前公认的时间窗为3~6 h,缺血脑组织存活的程度与缺血时间呈负相关只有尽早使血管再通,才能使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缩小到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梗死灶内的出血及避免再注灌损伤,本组资料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在6 h之内。
  尿激酶是UK,是一种类似蛋白质的丝氨酸蛋白酶,能激活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能激活微血栓内纤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对血栓表面及内部均起溶解作用[3],从而使闭塞的血管重新开通,恢复缺血区脑组织血液供应,使病灶内脑细胞坏死尽量减少,相应支配区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到最低限度。溶栓过程中由于梗死再通,反射性使相应血管的灌注压升高,长期缺血的血管壁已经受损,在恢复血供后,其通透性也会增高,再加上梗死后继发纤溶亢进,所以出血和脑水肿是溶栓治疗的严重并发症。脑内出血最为常见,其次是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腹腔内出血、尿路出血、穿刺部位出血等,A组27例脑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B组27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8例,死亡2例并发脑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3例。
  总之,从以上的资料表明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参考文献
  [1]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81.
  [2]陈清棠,贺茂林,徐忠定,等.急性脑梗死(6 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5):261.
  [3]崔惠芬.尿激酶在血管通路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4,6(6):484-485.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未确诊癫痫患儿分别进行VEEG和常规脑电图(EEG)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VEEG监测对确诊息儿的发作类型进行判定.结果 常规EEG监测到临床发作21例(17.5%,21/120),痫样放电30例(25.0%,30/120);VEEG监测到临床发作55例(45.8%,55/120),痫样放电89例(74.
目的 探讨分析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对所有患儿进行检查,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ESD治疗的直径<3 cm的14例胃底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时间、病理结果、并发症、术后愈合时间等.结果 14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手术时间(87.5±21.8)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9例,胃平滑肌瘤4例,胃神经鞘瘤1例.其中发生穿孔2例,1例经钛夹夹闭穿孔后保守
此情无计可消除    九点。  当雅丽瑛站到周旺面前,周旺不能不为这个清清爽爽的女子喝彩:薰衣草色棉质小T恤,岩白色九分裤,白色跑步鞋,爽利的马尾辫……就像一朵刚刚沐浴过朝露、娇艳欲滴的紫罗兰,完全不同于上次给予他的神秘、冷傲印象。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只一夜功夫雅丽瑛竟给他带来了满满一罐治疗汗斑的中草药浴液。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残疾儿童学校采访,这是背景资料。”周旺强压住内心的感动,尽量作出一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