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huang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活史及习性
  1.生活史
  小麦吸浆虫一般1年发生1代,以3龄老熟幼虫结圆茧在体重越夏越冬。但也有多年发生1代现象。由于小麦吸浆虫化蛹、羽化。除适宜温度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土壤含水量(15%-20%),所以当春季少雨、土壤含水量低时,幼虫不能破茧上升,或已上升活动,因土壤干燥,退回土壤下层继续休眠。这就是小麦吸浆虫具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的原因。小麦吸浆虫年生活史的发展变化大致归纳为下列几个阶段:
  (1)幼虫破茧活动期
  3月中下旬当气候开始转暖,充足的含水量(20%左右)条件下,处在虫茧休眠状态下的越冬幼虫破茧而出,变为活动幼虫,并向土壤表层上升移动,这时10厘米土温稳定在10℃,冬小麦的生育期正在处于拔节期。
  (2)化蛹期
  4月中下旬,5厘米土温或气温达12℃以上,小麦开始化蛹。化蛹有两种状态,一部分以活动幼虫直接化蛹,呈裸蛹;另一部分活动幼虫先结成长茧,在茧内化蛹。此时为撒毒土毒沙防治吸浆虫的有利时机。
  (3)羽化产卵期
  4月下旬至5月初,当土温或气温达15℃以上,小麦吸浆虫开始交尾,并在麦穗上产卵。其产卵期仅为2-3天,但成虫羽化期拖延较长。此阶段所产的卵多属于有效虫口,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虫源,小麦杨花后,成虫虽能陆续羽化,但一般不能在已扬花的麦穗上产卵,故大多属无效虫口,不必再进行防治。
  (4)入侵危害期
  小麦吸浆虫的卵经3-7天孵化为幼虫,此时小麦正处于扬花盛期和灌浆初期,幼虫从小穗内外颍间侵入子房危害,吸食麦浆危害,造成瘪粒减产。幼虫在小麦颖壳内生活15-20天老熟,等待雨露准备脱壳入土。
  (5)脱壳入土,越冬越夏
  躲存颖壳内的老熟幼虫,在下雨或较大露水时,爬出颖壳。随雨滴、露水或自动弹落在土表,然后通过土缝潜入土中,经2-3天即开始结茧休眠,此时虫茧在土中越冬越夏,直至次年3月,甚至若干年。
  2.主要习性
  (1)成虫的行为
  成虫飞翔能力不强,飞翔的高度一般为高出麦穗10厘米左右,飞翔距离每次为2米左右即停下,也有顺风飞翔远达40米以外,这是吸浆虫扩散蔓延的主要方式。下午5时左右至日落前的这段时间是飞翔最盛期。成虫多在露脸或刚齐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上产卵,一般不在扬过花的麦穗上产卵,产卵部位以护颖和外颍间隙最多。成虫产卵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以不同麦类比较,最喜产于小麦上。产卵对不同项目品种也有选择性。一般凡颖壳扣合紧密,籽粒灌浆快,中皮厚的品种,不利于幼虫入侵。
  (2)幼虫行为
  幼虫入侵子房或正在灌浆的麦粒上,以口器刺破种皮吸食浆液。幼虫在麦穗上不同部位的小穗和麦粒的虫量有明显差异,即麦穗中部远远比两端偏多,幼虫三龄后爬出颖壳随雨滴人下落入土,一般在15厘米左右的土层虫口密度最多,10厘米以上,20厘米以下处较少。
  二、猖獗发生的条件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它的发生数量、危害轻重与虫口基数、气候条件、小麦品种、农业生态条件和天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虫口基数
  由于小麦吸浆虫本身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的特点,所以一般年份保持一定的虫口基数,遇条件适合虫口年年积累,当虫口基数突破平衡点达到密度时,又遇适宜的发生条件时就会爆发成灾。
  2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温度和水湿对其影响最为明显。温度既影响其发生期又影响其发生量,春季气温的高低影响其发生期。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常引起越夏、越冬幼虫的大量死亡;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越冬幼虫虫茧在一定的水湿条件下,才能破茧活动,幼虫老熟后没有雨水,就不能离穗入土,二随收麦带人麦场不展开致死。
  3.小麦品种
  凡小麦穗型紧凑、麦芒直长、颖壳扣合紧、籽粒灌浆期短、种皮厚的品种,抗虫性能好受害轻,反之则重。
  三、预测预报
  1.幼虫和蛹的淘土检查
  小麦播种前后,选择不同类型的田块,采用棋盘式或梅花形五点取样,每样方10厘米X10厘米x20厘米,平均每样方2头以上,即达到防治指标;以小麦拔节开始,在选好的系统测报田间进行分层淘土(0-6-13-20厘米),每5天一次,当淘土始见蛹时起,每隔1天淘土一次直至成虫羽化,每次淘土查虫不得少于30头。当系统淘上已不见蛹时,统计当年吸浆虫出土率(小麦吸浆虫出土率(%)=平均每样方总虫数-均每样方剩余虫数平均每样方总虫数x100。
  2.成虫发生预测
  在晴朗的天气每天傍晚,选择3-5块有代表性的麦田,每块田齐穗用捕虫网往返扫10次,计截10复网成虫数,平均每10复网有虫10头左右即可施药。
  四、防治方法
  防治小麦吸浆虫,从长远考虑应选育抗虫品种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为基本措施,辅以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但目前处于虫口技术极大的严重危害区,又缺乏良好的抗虫品种的情况下,则应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其化学防治技术为:
  1.秋季土壤处理
  结合秋播整地,每亩6%林丹粉或3%甲拌磷颗粒剂,对细土混匀后,犁前撒施深翻入土,对幼虫防治效果88%以上。
  2.春季地面封闭
  春季回升后,小麦吸浆虫幼虫上升至土表化蛹,小麦吸浆虫蛹期对化学药剂最为敏感,易杀死。每亩可用6%林丹粉或3%甲基硫磷颗粒,拌细土,制成毒土均匀撒于麦田地表,闹前或撒后浇水效果更佳。同时可杀死活动幼虫和初羽化成虫。
  3.穗期补治成虫
  吸浆虫成虫羽化初期,根据网捕情况实施用药防治,每亩用快杀灵或辉丰菊酯每亩20-25毫升,对水40-50千克常量喷雾。将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效果也很好。但由于防治成虫实际不易掌握,故穗期防治成虫只能作为一项补救措施。
  (作者单位:161441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
其他文献
宜优99是用宜香IA与R99-E37杂交育成的三系晚籼香稻新品种,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福建闽西、闽北及邻近地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抗病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是否具有消炎、抗渗出、改善微循环及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方法:100例患者分为A组70例,B组30例,烧伤常规治疗加β-七叶皂甙钠治疗;另设对照组30例,采用
莱葱一号葱白紧实,质地鲜嫩,辛辣芳香,营养丰富,生食甜脆香辣,尤其适宜炒食。叶略弯曲,叶尖钝细,假茎基部膨大,向上渐细,稍弯曲,形似鸡腿。耐肥耐瘠、抗病抗倒、耐旱耐寒性好,是一个珍贵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一、栽培方法  1、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
农机化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农机质量监督工作,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在迅速的发展。本文针对我省的农机质量监督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农机化
病例简介王某,女性,72岁.病案号:025904.1999年6月21日因"口腔溃疡"1周余就诊,伴口干夜甚,喜饮,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淡红,舌体瘦薄,边有齿痕,脉弦细.中医辨证:心火上炎.予服
芹菜适应性强,可以排开种植,多茬栽培,产量也很高。具有一定药理和治疗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芹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由于它们的根、茎、叶和籽都可以当药用,故有“厨房
1 农机技术教育培训现状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农业对农机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是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稳定增长、农民特
为探索友谊农场甜菜密植直播栽培的最适施肥水平,友谊农场于2012年在研发中心试验区进行了种肥施用K204kg/亩的基础上,氮、磷二因素重复D-饱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品种kws341
为验证不同栽培方式对万寿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设此试验,为探索万寿菊最佳栽培方式及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