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它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有其积极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浅显体会。
1 应用多媒体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吸引力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去。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声、光、电等新技术特点,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窗户的打开”“冰箱门的打开”“电风扇的旋转”等物体的运动,这样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思考与关注,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2 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许多难点问题的教学都是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对这些难点问题的教学,如果单靠嘴去讲显然是难以讲得清楚的。因此,应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所学知识。如教学“立体几何”时,可以先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图像演示给学生,再用计算机的模拟技术模拟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几何图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得以轻松解决。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地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笔者认为,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例如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在黑板上画几个图,给学生几个公式,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出充分多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众多图形,并且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可以在更多图形中验证,使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公式。学生在几乎是无限的空间中研究几何图形,从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做到的。真正做到陈重穆教授提出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效果,彻底摆脱教学中“烧中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几何。
4 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俗语说:“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语六夏寒。”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反馈状态,而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无疑帮了教师一个大忙。
“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单从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例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和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进行赏识教育。它可以无数次地原谅学生的失败,真正做到成功教育,使学生体验成功,还真正教会学生怎样面对挫折,从而保护学生积极性。它不会像人一样,因为话说多了而不耐烦,在这里计算机作为教师比常人更有耐心(不过程序是教师设计的)。
再有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教师对画面图形的操作,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行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講解中位线定理,图形中的闪烁、旋转,学生几乎体察不到教师的提示,不自觉增强学习几何自信心。再例如在讲授“边角边公理”时的课件设计了翻画片找全等三角形的游戏,在提高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又增加学生学几何的兴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5 多媒体应用课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函数的概念》的制作中,适当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函数概念中的变量时,笔者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学生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变量与常量的抽象到具体、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变量的深刻理解。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6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与枯燥,致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针对这些现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丰富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更新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专心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为数学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实现数学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
1 应用多媒体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吸引力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去。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声、光、电等新技术特点,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窗户的打开”“冰箱门的打开”“电风扇的旋转”等物体的运动,这样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思考与关注,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2 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许多难点问题的教学都是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对这些难点问题的教学,如果单靠嘴去讲显然是难以讲得清楚的。因此,应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所学知识。如教学“立体几何”时,可以先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图像演示给学生,再用计算机的模拟技术模拟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几何图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得以轻松解决。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地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笔者认为,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例如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在黑板上画几个图,给学生几个公式,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出充分多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众多图形,并且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可以在更多图形中验证,使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公式。学生在几乎是无限的空间中研究几何图形,从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做到的。真正做到陈重穆教授提出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效果,彻底摆脱教学中“烧中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几何。
4 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俗语说:“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语六夏寒。”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反馈状态,而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无疑帮了教师一个大忙。
“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单从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例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和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进行赏识教育。它可以无数次地原谅学生的失败,真正做到成功教育,使学生体验成功,还真正教会学生怎样面对挫折,从而保护学生积极性。它不会像人一样,因为话说多了而不耐烦,在这里计算机作为教师比常人更有耐心(不过程序是教师设计的)。
再有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教师对画面图形的操作,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行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講解中位线定理,图形中的闪烁、旋转,学生几乎体察不到教师的提示,不自觉增强学习几何自信心。再例如在讲授“边角边公理”时的课件设计了翻画片找全等三角形的游戏,在提高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又增加学生学几何的兴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5 多媒体应用课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函数的概念》的制作中,适当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函数概念中的变量时,笔者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学生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变量与常量的抽象到具体、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变量的深刻理解。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6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与枯燥,致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针对这些现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丰富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更新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专心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为数学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实现数学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