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V姚欣:上海的一站式服务做得最好,没有之一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开始创业的地方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宿舍里,非常怀念那个环境,因为我觉得那里更像硅谷式创业,比如Facebook的校园创业,惠普、谷歌的车库创业。Facebook最开始解决男生找女生的问题,我们解决的是看球问题。武汉大学城的学生比较密集,有很强的创意和创新氛围,能不断诞生出很多企业。
  寻找新媒体氛围
  2006年,PPTV将公司总部由武汉迁往上海。后来,我们将消费成本相对低、大学生人才密集的武汉作为运营中心;将文化氛围比较好的北京作为媒体中心;此外,根据业务需求将成都、厦门等地作为销售中心。目前PPTV的分公司或办事处分布在六个城市,基本把中国的主要版图覆盖到了。
  将总部搬离武汉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定位。当时我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融资规模和用户规模,首要考虑的是成长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定位和商业模式。我们的定位就是新媒体企业,一定要寻找最适合中国新媒体成长和发展的地方。
  当时我们看到很多新媒体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从上海开始的。比如百视通、IPTV、分众传媒等。选择城市时也跟江南春交流过。分众传媒的起步阶段也得益于上海有更加灵活、开放的心态。比如,分众传媒最开始在金茂大厦挂广告牌的时候好像是团委给了他一个做精神文明宣传的窗口作为试点。当时虽然体制内推动新媒体创新,其实也是非常非常难,更别说在政策支持和产业环境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谈新媒体创新。
  我们做互联网电视,毫无疑问既要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又要让内容、营销、品牌理念跟传统媒体结合。所以,我们需要寻找新媒体氛围,需要找产业链的上下游和合作伙伴。SMG和分众传媒等都是新媒体企业的一系列代表。跟这样的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我们的进一步发展,也会让我们发展得很快。上海的大环境不错,更跟国际化接轨,有了跟SMG和上海电信等的紧密合作,我们的新媒体逐步发展起来,是一个创新。相比之下,北京就缺乏这种活跃的新媒创业氛围。
  落户上海后的意外收获
  来到上海感觉这座城市的效率比较高。第一次到张江办理落户,是在张江路的一个集成办事中心,工商注册等环节都是一条龙服务。当时我们的很多员工要办理居住证,就直接到浦东市民中心,离公司大概15分钟的路程,所有事情都能一站式解决。看了中国这么多大城市,上海的一站式服务是做得最好的,没有之一。
  上海是中国最早的通商港口,一直非常重视商业化服务和商业化氛围。我自己也是浦东国际人才城的理事,知道他们为吸引人才和优秀企业专门建构了一个组织单位,为企业提供落地和跟进服务。作为组织内的创业者代表,我也会针对如何将浦东的发展和服务做得更好提一些建议。浦东新区的想法很先进,学习新加坡招商局。去新加坡一下飞机,你首先能看到的是“新加坡欢迎你”,介绍新加坡的人才政策、招商政策,还有联络方式。他们办公不是在政府大院,而是像在开放式的银行中一样。所以在国际化服务,特别是政府服务职能方面,上海做得非常不错。
  企业的发展跟创业环境和地方政府的招商政策密不可分,跟政府的重视程度绝对有非常大的关系。2008年、2009年,对PPTV来说是转折点。业务发展起来,我们有了一定的营收和市场规模之后,开始考虑上下游产业链。这同样需要进入资本化运作阶段,还需要更多地跟产业的职能部门打交道。
  2008年4月份,我们成为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第一批民营企业,这跟上海的支持和努力密不可分。上海特别鼓励和促进这个行业,还专门成立上海市视听新媒体行业协会,用行业协会的力量呼吁行业规范、立法和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在协会牵头下,现在每年在上海都有全国的视频高峰会议。这跟马云搞“西湖论剑”的企业行为不一样。此外,中国首个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也是落户在上海的。这都证明了上海政府对于行业和企业的关怀和支持。
  最近几年政府提出十大产业振兴扶持计划,其中一个是现代服务业。当时俞正声书记专门提到对网络视频企业的支持、扶持和认可。两年前我们都喊上海联通、上海电信给我们的带宽太贵。后面经过跟信产办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后,几个月时间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实际上,企业也能通过政府渠道和大大小小的协会反馈自己的一些意见。上海政府还有张江高科技园区,也成立了文化创意类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这些都是落户上海后发现的意外收获。
  有待提升之处
  毕竟上海的创业成本比较高,扩张、职业化、场地、招人、用人成本等都比较高。的确,从武汉搬到上海后我们的最大感觉是工资成倍往上翻。站稳脚跟后,我们还要考虑团队怎样在上海买车、买房、安家落户等生活问题。为此,我们在去年推出全无息贷款计划,这是唯一一家愿意给员工做出这样的承诺的未上市企业。所以,上海存在一些挑战的地方还在于房价和物价,怎样把房价管理得更好,让在这里辛苦奋斗的创业团队安居乐业。
  其次,政府的一些配套跟实际需求有一定偏差,比如政府有人才公寓,但毕竟还是杯水车薪。另外,希望上海能在人才政策、人才居住政策、人才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向创新企业倾斜,给予这些企业更多支持。包括我们公司也在吸引大量的海归人才进来,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
  如何选择创业城市?
  首先,跟企业发展规模有关。比如,武汉更适合本土青年创业,那里物价水平相对较低,不像上海的创业成本那么高。武汉有大量的大学生,不缺人才,比较适合寻找技术开发团队和早期的创业团队。不可否认,寻找高端财经管理类人才可能有点困难。
  其次,跟创业者背景有关。上海可能更适合海归或高管等起点比较高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需要站在上海这种更灵活的国际化平台上,离资本更近,可能利于创业早期就能拿到启动资金,让企业高速发展和成长。
  再次,业务领域也很重要。我接触过很多创业者,有的做清洁能源等生产制造类的行业,尽管企业有研发,但更重要的是制造、生产、物流,他们不一定非得选择在北京、上海创业。还有很多电商企业或者O2O模式的企业,更多地需要跟传统产业结合,他们其实也不一定非得在北上广城市。但是,我们做互联网的传媒领域,人才、人脉、资源、资本等90%以上的资源都聚焦在大城市,我们可以选择的城市不会太多。但企业最终能否做好,选择合适的创业地点只是外因,不是最核心要素,关键还是靠团队和商业模式。
  编辑元素:
  所在区域:上海张江
  代表人物:“海词”创始人 范剑淼
  住哪儿?
  我看好地铁二号线金科路站附近,房源多,房价低(虽然这几年也在涨)。张江镇附近都不错,合租多在1000元/月以下,还有本地人把房子装修成隔断间,隔音差,但价格更低。
  吃什么?
  公司多数人的选择是去“全家”和“罗森”买冷藏盒饭回来加热吃。园区有多个食堂,中午太挤(要排队20分钟以上才能吃上饭),晚上没氛围,甚至根本没有饭。商务宴请,必须走远些,到浦东八佰伴才像样。
  娱乐去哪?
  张江几乎没有娱乐氛围,要是想打球、游泳可以去“药谷”的健身中心
  交通如何解决?
  我的同事中很多是骑自行车或摩托,因为家离公司5公里之内;或者乘地铁,二号线辐射很广,但是人太多,每天涌出无数人。
  附近的大公司:
  盛大、巨人、51.com、IBM、SAP……我听过一个统计,上海70%以上的IT男子在张江。近几年大公司尤其是盛大有战略调整,收缩战线,很多员工离职进入创业公司。
  为何选择张江:
  1,和美国人很不同。张江有大公司和小型创业公司,有的就在附近买房,中国人住惯一个区域不愿意挪地。选择张江,也帮他们节省迁移成本。
  2,风景不错,楼盖得漂亮,绿化也好。我从美国回来,偏爱这样的环境,不喜欢漕河泾那边的老楼房。
  在张江创业的建议?
  1,选个距离地铁站近的位置
  2,公司配备一台微波炉。
其他文献
有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13个处于临床三期的抗肿瘤药物中,有11个未获得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通过。即使通过FDA,很多药物的有效率也只有25%左右。全球每年抗肿瘤药物研发损失大于100亿美元,失败率非常之高,新药研发的风险性可想而知。  针对新药研发的低通过率,上海思路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思路迪”)推出抗肿瘤个体化医疗研究平台,根据指标做精准用药人群的筛选,即告诉药厂应该选择
期刊
它是什么  社会化筹款网站Crowdtilt允许组织为特定活动筹款,不管是慈善基金募资还是朋友之间集资租个度假屋。  起步  联合创始人詹姆斯·贝沙拉曾在南非从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工作,他相信社会化筹款网站有广阔的市场,可以用于慈善或社区项目集资。然而,在Crowdtilt于2月份上线之后,他注意到人们会在网站上为度假或派对集资。所以他和联合创始人哈立德·侯赛因将网站的定位扩大到“为任何事情筹款”。
期刊
在Jason Lucash和Mike Szymczak成立自己的公司OrigAudio仅仅几个月之后,他们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切都发生在2009年9月,仿佛一夜之间,他们就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时代》周刊将他们的产品Fold and Play可回收音箱评为了2009年最佳发明之一。这个产品的灵感来源于中国餐馆的外卖盒,平时可折叠成一个平面,在使用时变成一对方形的音箱,这种音箱不需电池或任何外接电
期刊
一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学校边上有一个酒店,酒店比较安静,在学生口碑中是一个可以用于复习的地方。老板觉得这个可资利用,于是就用“可以用来复习的酒店”来招徕顾客。这个营销话术很讨巧,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他的顾客。再往后,老板觉着既然大家都冲着“可以复习”而来,那就索性不要开酒店了,搞成教室算了。结果,改装之日,便是他迈向关店之时:学校哪里还会缺他这点教室?  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它反
期刊
有一些创意的出现,颠覆了本行业的标准,改变了游戏规则。其实,这些好点子来自于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纳温·吉恩认为从脱颖而出的关键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梦想家,但如何拨开层层迷雾,为梦想找到实现的方案,却需要独到的胸襟及视野。成功的创业者就是真正行动起来的那部分人。”下面我将分享四个小案例,一起来见证它们如何从简单的创意演进为给行业带来颠覆性革命的成果。  创意:在线地图技术  佼佼者:Google M
期刊
问: 怎么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呢?  答:让我们先来借鉴下罗伯特·纳多的观点。纳多是伊利诺伊州海兰帕克Industrial Performance集团的主要管理人,曾花了整整25年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改善经销渠道的效率。他认为创业者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自己的公司是否需要经销商。现在,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会发现答案是No,毕竟几乎人人都听说过亚马逊网了。  纳多给客户——大多是大中型制造
期刊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在并未完全了解某件事情时该如何向人们描述它。这似乎是企业运营的必修课。在会谈、面试、小组讨论时,我们通常都要学会几句美言,哪怕在结束一天艰苦的工作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时,我们也免不了呢喃几句为自己打气。  在看起来非常正式和专业的对话中,也总是有一定的吹牛皮成分。在尔虞我诈的商业世界中,吹牛皮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如果你一定要谴责它的话,说不定会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注意:前面这句话就由
期刊
在创意领域,也有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每个成功实现的创意背后,都有无数个未获善终的点子。这些或胎死腹中或半路夭折的创意,部分原因在于推出之初未能进行通盘考虑,部分在于执行不力或对市场的理解有偏差。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原本就扶不上墙的烂点子。然而,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踏错了时间点的创意,那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想法当时未能实现仅仅因为它们生不逢时——它们太超前了!所幸在时机成熟时,这些创意最终都有了衣
期刊
Shoptiques的问世并不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但是也与一双鞋子有关。五年前,奥尔加·维迪莎娃还是高盛的投行分析师,出差去巴黎时,在一个小精品店买下一双鞋,但商店没有网站,她回家后就无法浏览其他鞋了。  “在21世纪,我还不能从世界各地买到自己喜欢的鞋,我认为这是荒谬的。”维迪莎娃说。她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曾经当过模特,最近刚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要穿出独特的风格,你得去精品店购买非批量生产的
期刊
翻开历史,我们就会看到,每一次的产业革命,都发端于科技创新,成就于金融创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第三次,实际上都是这样。蒸汽机的发明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但是作为蒸汽时代重要标志的火车要能奔跑起来,却依赖于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当时,主要就是通过发行铁路债券这一金融创新,解决了大规模铁路建设的资金问题,使火车真正驰入了百姓生活。科技与金融完美地,或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推动产业的大发展,使产业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