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职能探析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人才培养类型为依据,我国高等院校大致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三大类。积极发展应用型大学是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需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其潜在的职业教育职能不容忽视。应用型教育和技术型教育都含有职业教育的内容,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应用型大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其职业教育职能科学认定关乎其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人才;行业;职业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1-0031-05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教育类型的分化,应用型大学的形成源于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的发展,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功利化,应用型大学必然要包含职业教育的内容,只不过其内容的立足点和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显著区别。我国的应用型大学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次才是教学机构,其包含的职业教育职能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色有着内在联系,对其职业教育职能进行科学认定关乎其健康发展。
  一、应用型大学与人才的关系界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人才培养可以用专业技术岗位进行表征,科学技术研究可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对应着专业技术岗位可分为研究类和应用类,由此得出岗位类型有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构之一的高等院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三个类别。在精英化教育阶段,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极少,研究型大学居于主导地位;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增加,应用型大学应该居于主导地位,人才结构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一)应用型大学的本质
  应用型大学首先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其次是现代大学机构的组成部分①。因此,应用型大学的出现与存在是有约束的,一是对应的高等教育理念;二是对应着的办学机构类型。应用型大学形成的背景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发展”[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要使一个国家在全球化和充满竞争的世界中较好的运转,高等教育适龄人群的入学率则需要达到40%~50%左右”,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或超过50%,或者说,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推动了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在提升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也积极进行着职能调整。由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衍生出的大学职能依次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人才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人才标准的下降②,大学服务社会职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应用型大学服务社会职能之凸显,反映了大学与时代的外部逻辑,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则反映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二者共同催生了应用型大学”[2]。因此,对应用型大学的本质进行界定需要立足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从高等教育理念和大学办学机构类型界定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1.应用型大学的高等教育理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我们的生命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资源,而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3],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追求生命的意义”非常重要。被教育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公民,“学生”一词只是现有的社会架构推导出的社会角色,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就前者而言,思想自由、独立人格、基于正义的判断是其要点,后者(包含学生的部分定义)则是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担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高等教育属于教育的高级形态,与基础教育一脉相承,共同指向人的发展。既然应用型大学脱胎于大众化教育,显然,应用型大学的高等教育理念自然保存了其人才培养上的“量”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应用”二字,具体化即为“公民教育”,如前所述,强调的是个人权利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公民的社会身份需要通过职业加以表征,应用型大学高等教育理念中自然会有职业教育内容。综上,应用型大学高等教育理念可以表述为“公民教育 职业教育”的选择性教育。
  2.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机构类型界定
  按办学主体划分,我国的大学机构一般分为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其中部属院校以研究型居多,在部分学科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但这类学校数量较少,约占高校总数的10%。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校学生数量增加的部分一般集中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大学从办学主体考察,应该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主。按承担任务划分,我国大学机构一般分为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普通教育以培养研究型、专业型、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等技术教育(以培养技术师为主)和高等技能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员为主)。工业化发展增加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种类,能够基于某一种理论积极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人才备受企业青睐。这类人才一般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专业扎实,精通技术文化;二是技术过硬,善于求新求异。这类人才培养不但集中了高等普通教育的专业型、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还集中了高等技术教育的技术师培养要求,这种人才培养需要一种新的办学机构,即应用型大学,它将传统的大学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相整合,在服务社会中充分发挥“教学”(专业能力)和“科研”(创造能力)的作用,直接指向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征界定
  社会发展一般是按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递进式发展。打个形象的比喻,在农业社会中,绿领阶层(农民)是社会主体;在工业社会,蓝领阶层(技工)是社会主体;在信息社会,基于某一种理论的很多设计思想需要尽快转化为实际产品,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熟练掌握高级技术的专门人才受到企业追捧,学者将此类人才形象地称为银领(silvercollar),与传统的金领概念相对应,以体现其重要性,有的学者称之为灰领(graycollar)③,银领表征的是知识、文化、技术、技能都具备的复合型实践性人才,他们是应用型白领,有着独立的智能结构和职业特征。如果说工业化发展催生了大众化教育的实现,工业化的结果是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银领人才应运而生,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一部分—大学必须为社会的这种发展趋势提供和储备人才,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银领人才的相关特征。   (三)应用型大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选择
  应用型大学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培养银领人才为己任,其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内定逻辑关系。大学服务社会必须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但很多社会需求是功利化的,而教育是不可以功利化的,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绝对不能违背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应用型大学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主体是人才,培养的是公民,企业与大学融合的唯一可能是大学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文化补给,大学可以通过人才职业化的方式为社会各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应用型大学始终要坚守学术的纯洁性和育人的独特性。应用型大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三个递进的层次:第一阶段的职业化人才;第二阶段为经过社会选择后的专业化人才;第三阶段为在社会发展中能够实现价值的公民化人才。最后的结果,回归高等教育理念,借助某种职业或技术,人实现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二、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职能的界定
  (一)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按照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可具体化为三个环节,一是理论研究;二是理论应用;三是技术应用。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办学类型: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部2007年统计年鉴为例,当年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硕士)311839人,普通本专科生4477907人,其中:本科生1995944人,专科生2481963人[4]。研究生教育一般侧重理论研究,本科教育多侧重理论应用,专科教育一般侧重实践,2007年毕业的研究生数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6.51%,本科生占41.68%,专科约占51.81%。此后,我国本专科招生人数持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相对稳定,到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其中本科约为340万人,专科约为318万人,本科毕业生在人才体系中比重显著增加。如果把人才结构视为一座金字塔,理论应用人才居于人才金字塔的中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技术技能人才会逐渐向理论应用型人才转化,当然转化的数量与质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的增加,理论应用型人才与技术技能人才的总量会持续增加,所占比重会明显提升。可以假设,如果高等教育达到普及化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不复存在,理论应用型人才也会随着数量的普及而消失,唯一占优势的可能仅有理论人才,但他们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小。从人才总体发展趋势看,人才的泛化伴随着人才的消失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如图1所示。
  因此,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上承研究型大学的理论优势,这一点是应用型大学功能展开的根基,下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特色,核心词是“理论应用”,人们对理论的理解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因此,理论应用确切地讲应该是价值体系上的应用,基于价值的应用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与源泉。这种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会责任意识。从理论到应用有多种可能,但有限的可能是教育的底线。应用型大学由于强调理论应用,应该称为企业文化的引导者,在文化架构下为企业输送拥有责任感的人才。二是社会服务意识。应用型大学的特色在于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这种客观需要决定了应用型大学必须具备社会服务意识。服务的要义是不仅向学生提供既定产品(课程设置),还要为学生提供定制产品(个性化课程),最后还要为学生提供可能的产品(选择性课程)。这种服务理念源于教育权向学习权的回归,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学习者作为学习权的拥有者,可以有限的选择教育资源④,传统的专业与职业对应的教学体系在信息时代逐渐被打破,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并不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接受高等教育更多成为了人的一种选择,在这种选择中,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很重要,服务意识是双方的,应用型大学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向学生传递这种服务理念。三是社会价值意识。社会价值实际上是人的教育问题,教育要使人成为人,然后才能成为公民,最后以职业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应用型大学更应突出人文学科教育,强调校园文化建设。
  (二)应用型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关系判定
  首先需要强调,二者是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教育,从类别上看,二者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截然不同;从性质上看,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强调的是技术应用,而技术应用一般直接指向生产第一线,就这一点而言,它更多地保留了技术培训的特质,事实上,我国很多职业技术学院多以培训的形式完成课程教学工作,采取“校企共同体”[5]的形式加强这种培训的实效性。应用型大学以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为主,其一般指向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实际中可能会从事第一线工作,但最主要的是关注其他生产环节,如设计、开发、管理、评价等,如果把整个生产过程视为自上而下的三个阶段,宏观设计、管理与评价—微观设计、开发、管理与评价—实践操作,那么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居于中间位置,即所谓的“银领”阶层,最上面的是“金领”阶层,最下面是“蓝领”阶层。
  (三)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职能特征
  因为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直接指向人的发展,间接指向行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那么真正的职业化教育在应用型大学体系中并不存在。但由于应用型大学在办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应用型大学可以把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选择路径,是一种实现手段。具体来讲,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设立学科群的方式确定行业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可以设定若干小类,每一个小类又可以分成若干个方向,方向可以职业化,但类别应该行业化,学习者立足大的类别方能构建扎实的理论功底,理论应用有多个途径,借助方向实现理论应用只是一种选择,最根本的还是行业基础,而行业基础恰好是在学科群基础上呈现出来的,相对于快速变化的行业分工,行业赖以存在的学科群基础是比较稳定的(如汽车行业)。据此,应用型大学可以实现“文化—知识—技术—素养”层面的公民教育。
  三、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职业化教育
  按照“文化—知识—技术—素养”的培养模式,应用型大学应突出公民教育,这有三点含义:一是遵循高等教育的教育的本质;二是为人的价值实现提供路径选择(职业化教育);三是完成应用型大学坚守的社会责任、社会服务和社会价值标准,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依据第二点,应用型大学作为办学机构,其高等教育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就实现路径来讲,人的教育最终要保证人的用处⑤。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会涉及诸多因素,比较重要的有职业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文化教育、素养教育、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与大树生成小树作比较:技术文化是大树的根,向人传授技术首先要向其传递文化;问题解决是大树的叶,是人才培养的能量来源;人才的职业化教育是花,迫而为之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路径;具体的职业选择是种子,因为每一位毕业生必然要通过一项工作来实现某种理想,但是种子必须要成长,成长的过程是最关键的,有些毕业生毕业多年还无所适从,关键原因还是对行业缺乏了解,理论指导实践欠缺。由工作职业化到工作事业化是人才成熟的标志,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即人才走向工作岗位的发展过程中,应用型大学应继续发挥教育的终极作用,实现对学生的指导,因此,应用型大学应在原有学习年限的基础上增加2~3年的实习期,在实习期内,学生要与学校保持联系,学校则以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形式协助学生完成技术职业化的过程,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产品,为学生创建学习社区。整个教育过程是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传统的教育周期被打破,大学场域的影响范围最大程度地扩展,从学习权角度表述,就是要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型社会都有归属感,应用型大学通过这种开放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这种学习机会恰是学习者理论应用的保障,是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职业只是理论应用的多种选择之一,学会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其核心。
  参 考 文 献
  [1]孔繁敏,等.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4.
  [2]陆正林,顾永安.应用型大学若干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10.
  [3][美]安东尼·克龙曼,著.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M].诸惠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4]20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EB/OL].(2009-6-18)/[2014-8-16].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739/200906/49265.html.
  [5]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校企共同体—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5.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教育由“管理”走向“治理”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在借鉴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治理必须明确多维价值,为职业教育治理实践提供有效的价值范式。以本土化治理为导向,遵循权责非线性转移原则,进一步明确各主体的权责关系,以多元化权力制衡为基础,形成职业教育多元化治理格局。在此基础上,以治理现代化作为职业教育治理的未来发展路向,适时做好职业教育法律的“破”与“立”,推进职业教育
2005年冬的一天晚上,我与朋友用餐时就觉得右脚踝处有一跳一跳的痛感且越来越加重,用餐后站起来就觉得右脚不能落地儿,踮着脚一瘸一拐地走出餐厅,勉勉强强地驾车回了家。没想
曹操不但是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还颇有医道与生理知识。据《世说新语·假谲》记载,曹操率领军队打仗,走到一个地方,因天气炎热,将士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个个口干如焚。曹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把对学生的训育放在整个学校工作十分重要的位置。民国政府制定、颁布了多项规定和文件,对训育工作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和措施,以保障训育的质量和效果;职业教育
一般饭后你会做什么呢?是吸烟、吃水果、喝茶、洗澡,还是松腰带、散步、驾车呢?如果你在饭后有以上的一项或多项习惯,要提高警惕了,这些生活细节正在损害你的健康。到底,这些习惯对
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此语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系指阴阳理论在中医临床诊断上的应用。阳主动而在外,阴主静而在内。病邪由阳分入于阴分,阳气敛藏,故病者多安静。病
冬天许多人都会不知不觉进食太多,等到上体重秤一称,结果往往会令人们汗颜又难过。到了冬天,身体为了御寒会堆积更多脂肪。并且人们畏寒蜷缩起来,运动量减少,自然容易胖起来。其实
近来,世界银行发布题为《提升技能:实现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生产力》的报告。报告提出,创造就业和提升生产力是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核心工作领域。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
摘 要 依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古诗词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日常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在学习和生活中用得到的古诗词篇目;在教学方法上,应运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明白古诗词运用的能力形态、典型场合和方式方法;在考核设计上,要符合能力本位课程的特点。  关键词 职业院校;古诗词;改革;能力本位;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
在国家大力实施"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目标和实施路径需保持一致。明确创业教育的价值选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