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乃学校管理之精髓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志,而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上所取得的成功,无不涉及其人才(教师)战略的成功。同时,一所学校要想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在更高的起点上有所作为,仍有赖于坚持不懈地实施其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学校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人是有情感、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作为学校管理者如若没有人文理念,不从人性的角度去管理学校,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办学就很难有所成就。笔者在此就教师管理谈几点感受。
  教师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这里的“人”是有知识与智慧、有德性与个性、渴求高度开放和自我发展的“文化人”。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共性——尊严至上,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的潜意识中永远把自己看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教师的职业共性,让全校教师与学校的发展休戚相关,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与管理者同心同德,共谋学校发展大业。
  不可否认,在一定情形下,依靠高度集权、严酷管理和钢铁纪律,或许可以使学校管理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效益。但凡事都有度,物极必反,在政治社会环境较为宽松、民主气氛日益浓厚且人类交往日益社会化的今天,靠强权式的管理,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许多学校管理者把优秀教师外流归咎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可否认,边远落后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固然是经济利益,但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或许才是人才流失的祸源。
  教师不是根据管理者滔滔不绝、气壮山河的宏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也绝不会因为管理者的强权或凌人盛气而俯首贴耳,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认识学校、认同学校管理者。他们不仅从收入水平,更从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管理者对教师权益的关心程度等方面来判定是否应该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学校,是否值得为这样的管理者效命。如果学校管理者以“救世主”姿态自居,把教师视为雇佣者,动辄训斥、缺少尊重,结果只会使管理者和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学校内耗,有能力的教师便会愤然“出走”,办学失败是必然结果。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除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这一原理对于教师管理来说,更具有指导价值。因为教师人性无时无刻不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任何学校管理者在其管理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下属教师的人性发展。只有管理者的人性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才能使教师的人性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那么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
  首先管理者要有聚才之德。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他们的好恶感决定其人生选择。“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士为知己者死”等古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说,学校管理者的良好品德和人格魅力对人才的吸引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为此,管理者必须注重人格修养,善于反省自己,君子“智明而行无过”是因为“博学而日三省乎己”。作为学校领导绝不能靠行政权威来管理学校,而要靠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来感召身边的人才。
  其次管理者要有爱才之心。所谓爱才,就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是否具有爱才之心,是衡量一个管理者基本管理素养的重要标志;学校管理中是否渗透人性化,更是管理者是否具有爱才之心的体现。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注重情感投入的管理,它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善于发挥情感的巨大效能,它要求管理者能够用真诚和亲善去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激励教师,从而强化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人性化管理还是一种和谐的管理,它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片面的、单向的、失衡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在互爱、对话、认同等互动中进行和谐管理,最终实现管理的和谐;人性化管理更强调教师价值追求的实现,它通过构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在促使教师自觉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又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机会和精力进行继续教育,实现自我发展,并激发他们树立起锐意进取、奋发创新的精神风尚。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只有把人才当作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去对待,只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爱护教师,才能把学校的各项事业建立在持续发展的根基之上。
  最后管理者要有容才之量。一要容人之长,就是要容得下比自己能力强的人,重用瞧不起自己的人。对于校长来说,重用有能力且顺从自己的教师很容易;重用有能力,但很有个性并瞧不起自己的教师则很难。这时就需要校长具有宽阔的胸襟和礼贤下士的人文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校领导也确有爱才之心,但是有一个上限,即所用之人不能超过自己。一旦发现助手或老师们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特别是当他们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而事实证明自己错了的时候,嫉妒之心便油然而生。这种“小肚鸡肠”的人是难成大事的。一所学校如若交给这样的人去管理,这所学校的悲哀是注定的。校长不可能是全才,下属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是很正常的事。实践证明,一个管理者重用比自己强的人愈多,其事业成功的概率也愈大。刘邦出身低微、才思平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治国安邦不如萧何”,他之所以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取得天下,关键也是由于他能网罗并用好一大批强于自己的人才。二要容人之短,这并不是说要袒护、纵容别人的短处,而是说不要求全责备,要在维护原则的前提下对别人的短处有所容忍。因为越是在某些方面突出的人,其短处往往也越显眼。此外,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还要善于用人之短。因为有些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往往是相对的。只要使用恰当,有些短处甚至可以变成长处。这是管理中的知人善任,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大凡成功的管理者,除具有上述办学理念和素养外,他们还特别关注教师工作的价值需求。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富有价值和意义,在事业上有奔头;他们更渴望自己的学校是一个充满人性味和温馨感的“大家庭”,在其中能够获得感情上的慰藉。为此,学校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切实贯彻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了教师的工作思路,教师们才可能“安居乐业”,不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工作起来才可能尽责尽职;他们也才可能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而尽心尽力。如果教师们都能如此,那么,一所学校何愁没有生命活力,也不愁把学校做大做强。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数学知识对小学儿童来讲,是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那么,怎样化无形的数学知识为有形的呢?我个人认为,将简笔画融于数学教学中,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能上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知识,视听结合,印象深刻,也是数学教师直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只有熟练地掌握简笔画技巧,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利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美化教学课堂    小学儿童
期刊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激荡着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使命。  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直接孕育创新思维的诸多品质,而且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内化为各个学科的重要基础。
期刊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进入网络有效学习,如何把交互网络的运用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改变网络环境中的阅读模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丰富了语文阅读理解的形态,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进行
期刊
诵读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曾国藩在《家训·字渝纪泽》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可惜,当下许多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分析课文,疏远了琅琅书声,结果事倍功半。该背诵的东西没背多少,不该记
期刊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课,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本功。教学时,必须扎实地抓好
期刊
当今社会,人类的创新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新构建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自觉地向新课程理念靠拢,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思想品德课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师生互动
期刊
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它也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通过阅读,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更好地吸取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个性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因如此,新课程理念中提到教育应面向每个学生,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且世界各国的课改都把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这也正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出于这个要求,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
期刊
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寻求真理,并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到不越位、不代疱、不误导,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传统教育是通过考试和排榜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若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之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不但可以学好化学,而且可以终生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呢?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因为只有有
期刊
从沙尘暴到水体的丰富营养化,从艾滋病到疯牛病,从克隆羊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学就是这样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描述万千纷繁而又十分有趣的生命现象,本应为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年学生所喜爱,但由于生物学教材中有不少枯燥的概念和深奥难懂的原理,特别是长期以来人们将生物作为副科看待的偏见,致使学生轻视生物学科,他们不仅对生物学缺乏学习兴趣,更缺少探究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