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支撑硬点对轨枕动力响应的影响

来源 :2007年度全国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基于Timoshenko粱模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轨枕支撑硬点对轨枕动力响应的影响。轨道采用三层弹性离散点支撑模型,钢轨被视为离散轨枕支撑上的无限长Timoshenko粱。通过假设轨道下轨枕垂向支搏高度沿纵向非均匀分布来模拟轨枕支撑硬点,采用移动轨下支撑模型来分析其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模型中考虑钢轨横向、垂向和扭转运动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的影响,利用Hertz法向接触理论和沈氏蠕滑理论分别计算轮轨法向力及轮轨滚动接触蠕滑力。应用新型显式积分法对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运动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数值方法,分析计算了不同的轨枕支撑硬点个数和高度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轨枕支撑硬点对车辆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小,对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较显著,尤其是轨枕的动力响应。随着轨枕支撑硬点高度的增加,支撑硬点处钢轨/轨枕间作用力和最靠近硬点区段的轨枕支撑处的钢轨/轨枕拉力迅速增大,将加速轨枕、轨下垫层及钢轨扣件状况的恶化。而支撑硬点个数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小。
其他文献
建立了摆式列车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受电弓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和静态接触刚度模型,组成摆式列车-受电弓-接触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设计了P和H∞鲁棒控
为了精确分析车辆部件的撞击过程,采用变模板匹配技术,对撞击标识点进行特征识别,在对搜索区域进行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列车部件撞击序列图像运动分析方法
为了对高碳铬轴承钢疲劳S-N(应力-寿命)试验数据做出正确评估,采用广义极大似然法对全部S-N数据和区分裂纹萌生机制下的S-N数据分别进行了拟合,建立了概率S-N曲线模型。结果
为了提高路基压实度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路基压实度自动检测的瑞雷波法。采用落锤法敲击地表产生瑞雷波,分别通过检波器和地震仪采集和记录瑞雷波信号,应用p变换提取经过信息处
为了提高随机疲劳长裂纹扩展率预测精度,基于Forman方程,发展了随机疲劳长裂纹扩展概率模型及其参数测定方法,考虑数据分散性规律和试样数量对概率评价的影响,得到了包含存活
为了准确预测与评估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力学性能,利用混合壳单元建立了T梁有限元计算模型,对T梁从完好状态至破坏状态的力学行为进行了非线性分析。T梁中弯曲预应力钢筋采用组
为了利用电池内阻对电动汽车蓄电池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和续驶里程进行计算,提出了两种蓄电池内阻在线检测脉冲控制法。采用光耦和变压器将检测电路和蓄电池隔离,微控制器输出脉冲
为了提高混凝土箱梁三维温度应力计算精度,考虑了泊松效应所引起的各温度应力分量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弹性理论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结构力学方法实现
综合考虑膨胀土地基的强度、刚度及变形要求,基于膨胀力平衡原理及控制轨道变形两种方法,分析、计算了路堑换填厚度,研究了不同换填厚度和膨胀力条件下路基膨胀变形,结合新建舍(合
为了提高机场沥青跑道的抗滑性能,保证飞机滑跑安全,分析了沥青道面防滑性能要求,研究了沥青道面摩擦系数、粗糙度、抗滑耐久性等防滑性能指标,参照国际民航的规定和中国沥青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