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来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一步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358例前列腺癌患者AR基因CAG进行测试,分析CAG长度与临床各种指标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AR基因CAG与年龄之间呈高相关性(P=0.007,γ=0.114),但与PSA、肿瘤分级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R基因CAG的长度与患者年龄成正比,即前列腺癌患者年龄越轻,其CAG长度越短。
其他文献
对经 6 α 葡糖基 β 环糊精 (G β CD)修饰后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在G β CD与HRP的摩尔比为 5 ,pH 7.5条件下经低温混合处理
1997年4月至1998年6月对湖南江口鸟洲分布的池鹭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池鹭繁殖巢近800个,密度为350~400对/hm2,95%的池鹭营巢于楠竹和淡竹枝上,98%的个体池鹭在鸟洲附近的
趋化因子结合受体后诱导G蛋白复合物中的βγ亚基结合和活化磷脂酶C、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腺苷环化酶等,引起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递,使细胞发生极化、活化和产生趋化运动.近来
目的:利用人类精子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蛋白电泳技术(2-DE)建立正常精子的蛋白质图谱。方法: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和上样量、不同的第一向等点聚焦方法所得图谱的差别,并初步建
流式细胞仪分离小麂的 Y染色体,并应用DOP-PCR扩增后标记作为探针,分别与雄性及雌性赤麂中期核型进行染色体涂染.结果表明,只有雄性赤麂Y2染色体与探针有明显的杂交信号,说明
鸭跖草花梗顶部的维管束分布在中央的基本组织内。自花梗顶部至子房室基部,维管束系统发生复杂的变化。6枚向外偏斜的维管束发生内外或左右分支,其中3枚维管束发生内外分支,其外
克隆一个与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LRP16)的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原核表达.首先用获得的一段3kb DNA 片段在NCBI提供的hE
人ERCC1基因是与核苷酸切除修复有关的基因.为了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进一步研究,将ERCC1基因放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试验中发现表达产物大多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为了提高表达
为研究雄性小鼠睾丸在发生、发育过程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年龄变化,本研究采用了免疫细胞化学、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电镜及体视学图象分析等方法,对胚胎15天到生后10月各发育阶
研究了40℃热胁迫下辣椒叶片中膜透性、膜脂过氧化、抗坏血酸(ascorbate,AsA)和还原态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在热胁迫处理前3 d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