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鸭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r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汕歇后语“七月半鸭———毋知死活”的意思并不难解,是说到了农历七月半,鸭子们还在嘎嘎地鼓噪,一点儿都不知道即将被宰杀,简直是不知死活。问题是为什么到了七月半,鸭子就会被宰杀呢?
  过去农村的鸭子多以放养为主,当然是因为放养能够节约饲料,减少成本。但放养的季节性较强,需要根据夏收或秋收这些食物丰富的时间来安排。在水稻收割之后,将鸭子赶到田里,鸭子不但会觅食遗落的稻谷和草籽,还会吃掉田里的昆虫和螺贝。老摄影家韩志光有一幅叫《夏收》的照片,已被广东美术馆收藏,1979年摄于汕头澄海,前景正是一褐一白两只在田里啄食稻穗的鸭子,远景则是一群弯腰割稻或奋力打谷的农民。
  这种农副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很可能在远古就出现了。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鸭子因为获得了全面的营养而快速生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催肥的目的;另一方面,农田因为有了鸭子的光顾,害虫被消灭,田地被翻松,杂草被踩踏,鸭子的粪便成为肥料,当真是一举数得。
  犹如猪怕肥壮一样,鸭子经过夏收催肥之后,也同样到了端上餐桌的季节。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需要大量的鸭子作为供品,这就是俗称“鬼节”的七月半。
  农历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主要是举办法事,施济孤鬼,超度亡灵。在潮汕,七月十五这天虽是施孤的正日,但施孤民俗包括了整个七月。因为持续的时间长,祭物又以鸡鸭制品居多,这个时候的鸭子,叫与不叫其实关系不大,诚如俗语“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所说,反正早宰晚宰都是要宰的。
  经过七月的施孤,鸭子的生产和消费完成了一个周期,获得了平衡。从食用的角度看,这个季节不但鸭子当令,与鸭子最匹配的两种重要食材———竹笋和冬瓜也正好上市。这种情形看似巧合,背后却体现出了一种生活的智慧。
其他文献
虽然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华人富人多了起来,但大多数早期在海外打拼的华人给人留下的始终都是省吃俭用、勤俭持家的形象。中国人重视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信条在海外被发扬光大。  高教授夫妇就是这样的典型,拿着奖学金读博士,读完博士找工作,有了工作贷款买房,孩子大了付学费。大学几年有几次学术假,高教授喜欢去日本,在那里工作几个月,日本人给现金,每次去都能拎回一口袋钱。这笔额外的钱自然给扔进按揭和学费里
期刊
一句转折满堂彩  梅兰芳小小年纪就名扬天下,自然有人捧,也有人不以为然。  在天津,有一位票友叫王君直,戏曲造诣极深,跟谭鑫培、余叔岩、杨小楼等名角关系非常密切,在北方素有“票友之王”的美誉,江湖人称“王四爷”。梨园中人能得王四爷赏识,那可是天大的荣耀。  梅兰芳初出茅庐时,有一次机缘巧合,跟王四爷一起演唱经典剧目《四郎探母》。也许是在王四爷面前有点紧张,梅兰芳竟然出了一次错。  当时,梅兰芳演的
期刊
饭店的水煮鱼制作精良,但是油太多,不那么健康。其实在家也能自己做水煮鱼,油少,健康,还节约成本,而且味道一样好,鱼肉一样鲜嫩。  草鱼一条,黄豆芽适量,干辣椒适量,花椒适量,姜一块。  将鱼清洗干净后切片,鱼骨和鱼肉分开放。黄豆芽去掉须根,辣椒剪成段,姜切片。  接下来开始腌鱼。鱼骨中放入三四片姜、一勺料酒、半勺盐,腌20分钟。鱼片中放入半只鸡蛋的蛋清、一勺料酒、一勺淀粉、一小勺白胡椒粉,抓匀后腌
期刊
我小时候,我们村的人家里,必备的放东西的家具有大躺柜、碗柜和放粮食的缸。  父母亲怕哥嫂们过日子不方便,给哥嫂们把家具配全了,可父母这个家除了一口水缸和炊具外,什么都没有了。父亲对我和妹妹说:“不怕,咱们会有家具的。”  我知道父亲木匠、泥匠的活儿都会做,但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样的家具。他用姐姐寄来的钱买了几袋水泥和一些砖,就做开了家具。  父亲先按大躺柜的长宽在家里靠东墙的地上画好了线,然后用砖和水
期刊
每年都要吃蟹,我总是不以为然,随便吃吃。自从去年在松江三泖黄浦江大闸蟹产地,有幸与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武一起吃蟹后,感觉自己不仅土,甚至有一点儿野蛮。蟹是吃的吗?不是,它应该是品的,品蟹才对,才不至于浪费和糟蹋人间这一美味。  吃蟹的吃相很重要,看王武教授的吃法,其实还有一种文化在里面。一蟹在手,辨别其壮与否,看脐、背部是否饱满,后盖越鼓说明越肥。动手,先揭后脐,再揭盖,
期刊
近两年来,眼看着名牌大学毕业的儿子一次次找工作的艰难,我便时常想起自己31年前的就业,那时叫分配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别说大专生、本科生,就是中专生、技校生,都是香饽饽。  差点儿被分配到农村  1984年8月初,内蒙古农业学校84届锡林郭勒盟籍17名中专毕业生坐火车、换汽车,赶到锡林郭勒盟人事处报到。报到后,就住在附近的交通旅馆等候分配。等了漫长的三天,结果出来了:分配到锡林浩特的有四人,其
期刊
你看遍了所有的菜谱也不会进厨房一次,这就是所有厨艺达人面临的难题。做菜从来不是个技术问题,会与不会从来都不是关键,如何激发人们心中对生活的热忱和冲动才是要义。  同样是一枚鸡蛋,可以打匀了拿去蒸,也可以把蛋清分出来裹在肉丝上爆炒,还可以放在恒定温度的水里使它变成晃晃悠悠的温泉蛋,更可以煮到蛋白凝固,用针管抽出蛋黄,把剁好的肉茸注射进去,接着煮出来给人以惊喜。  同样是一碗蒸蛋,可以点入酱油,变成深
期刊
汪豆腐是一道平民美食,水乡百姓家家做,常常吃。尤其是寒冬时节,炖得滚烫的一锅汪豆腐,热气腾腾地盛进盆,端上桌,你一勺他一勺地舀出来,放进碗里,略吹一吹,一吸溜,马上就进了嘴,入了喉,滑进了胃,周身的寒气瞬间让喷香温热的汪豆腐赶跑,马上就暖和过来了,咂咂嘴唇,感觉又香又美。也许窗外还飘着雪花,桌前的一家人却吃得鼻尖上冒汗。那种食物带来的满足感,真的能让人感到幸福。  关于“汪豆腐”的得名,作家汪曾祺
期刊
顾客反复翻阅菜谱仍感觉点菜费劲,除对菜品不熟悉外,与该菜谱的设计、印刷也有很大关系。好的菜谱除宣传介绍本店菜品之外,还会注意到如何方便顾客阅读、选择:  1.菜品的分类要合理,凉菜、热菜、主食、酒水各列其位。  2.菜品的原料、口味、价格应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  3.本店特色菜和重点推销菜要醒目突出,同时注意版面美观和谐。  4.照片与文字相结合,并有适当的介绍或标注(例如原料等级、分量大小、麻辣
期刊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快板大王高凤山,是观众朋友非常喜爱的一位曲艺界长者。有时候我们去探望高老先生,会留在他家吃饭,每次掌勺的都是高老先生的夫人高二奶奶。我最喜欢吃高家的一道菜———炒麻豆腐。  吃了几回以后我就问:“二奶奶,您这个麻豆腐这么好吃,怎么炒的呀?”二奶奶笑道:“小子,吃这玩意儿上瘾了!”我说:“我就是爱吃您炒的麻豆腐,别人炒的我可不馋。”二奶奶说:“你下次再来,别光跟你爷爷聊天,你看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