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全麻拔管后的应用

来源 :广东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s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应用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射频温控消融术后拔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射频温控消融术的OSAHS患儿50例(ASAⅠ~Ⅱ级),根据拔出气管导管后不同吸氧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M组(对照组,n=25)采取普通面罩吸氧,初始流量5 L/min,FiO2=41%,10 min后根据患儿SpO2调节吸入氧流量直至停止,维持SpO2在96%以上。H组(观察组,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多奈哌齐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入组80例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口服多奈哌齐+甲钴胺分散片治疗.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和MMSE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MoC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发生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非IP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IP组和非IP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对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
目的 筛查分析中国留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隔离期间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度以上异常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并评价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隔离点心理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广州某酒店集中隔离的归国人员,采用失眠严重指数表(ISI)、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表(GAD-7)等量表为工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在线调查;对入住发现中度以上心理异常者开展针对性干预,直到隔离结束再次评估;选取其中的留学生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留学生与其他人群的心理状况异同,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并评价干预后效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