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 男性,75岁,因“右侧间歇性臀肌跛行6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3年12月9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出现右侧臀肌跛行,行走约100 m感右臀部酸胀、疼痛,休息可缓解,曾诊为骶髂关节病予针灸、止痛等疗效不佳;近2个月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约50 m。入院后多普勒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无严重狭窄或闭塞,CT血管造影提示右髂内动脉近端闭塞。患者于2013年12月11日接受腔内治疗。左股动脉改良Seldin
【机 构】
:
225001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25001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25001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25001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性,75岁,因“右侧间歇性臀肌跛行6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3年12月9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出现右侧臀肌跛行,行走约100 m感右臀部酸胀、疼痛,休息可缓解,曾诊为骶髂关节病予针灸、止痛等疗效不佳;近2个月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约50 m。入院后多普勒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无严重狭窄或闭塞,CT血管造影提示右髂内动脉近端闭塞。患者于2013年12月11日接受腔内治疗。左股动脉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造影见双侧髂总、髂外动脉通畅;右髂内动脉近端闭塞,分支及侧支血管稀疏;左髂内动脉造影见起始部轻度狭窄,分支显影良好,延迟显影;右髂内动脉分支显影差(图1,2)。经左股动脉置翻山鞘,导丝难以进入右髂内动脉开口;故改为左肱动脉入路,置90 cm长鞘(美国COOK公司),以V-18TM可控导丝(美国Boston公司)开通右髂内动脉,导丝于开口部入内膜下,在闭塞段远端成功返回真腔,球囊成形后植入6 mm-60 mm自膨支架(Smart,美国Cordis公司)一枚,再次造影右髂内动脉及分支显影良好(图3)。术后臀肌跛行症状完全消失,予常规抗血小板药物,随访至今症状无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的83例胸椎OLF合并OPL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病变节段、胸椎OPLL骨化类型、胸椎后凸角度、前方胸椎OPLL程度、胸椎OLF减压节段数、术前是否存在二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并分析EGFR突变与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经手术切除且经过EGFR突变检测的38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EGFR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肿瘤标志物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检出EGFR突变169例,野生型214例,突变率为44.13%。突变在女性、非吸烟、腺癌以
目的系统评价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尿细胞学对膀胱癌诊断价值。方法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和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质量和提取数据,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6篇,排除256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篇文献行meta分析,共4895例。NMP22检测膀胱癌的总灵敏度为0.76(95%CI:0.74~0.77)、总特异度为0.8
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势。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陆续报道了腹腔镜技术在肝血管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但在大宗病例和术后随访结果方面,以及具体切肝技术要点等方面报道较少。我院肝胆外科医院腹腔镜微创病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实施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7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目的探讨负荷心肌灌注MRI及钆对比剂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DE-CMR)预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巨大左心室患者的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就诊患者中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巨大左心室、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 mm或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5 mm的病例,同时排除合并冠心病、二尖瓣器质性病变、既往心脏手术史的患者。根据术前负荷心肌灌注MRI是否出现延迟增强,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天津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6月到2011年11月间4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和(或)血管造影和(或)手术诊断为AMI,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AOMI)3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9例,非闭塞性急性肠系膜缺血(NOMI)1例。采用早期介入治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亦逐渐增多。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再次心脏手术容易损伤重要结构、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患者输血。据文献报道,再次瓣膜手术的病死率为5.7%~12.1%[1-2]。
骨盆同脊柱、下肢相互平衡,以消耗能量最小的方式维持机体稳定的姿势。近年来,骨盆矢状位形态及序列在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渐渐受到关注,骨盆形态不仅与某些脊柱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还与临床症状及预后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330例行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核心量表3.0版(QLQ-C30)和结直肠癌患者专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1.0版(QLQ-CR38)进行术后生存质量回顾性调查,对生存质量得分按不同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收到204份有效量表。无造口
一、概述软组织肉瘤是一类起源于软组织及内脏器官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在美国,良性软组织肿瘤年发病率为300/10万,恶性软组织肉瘤为3/10万,发病数量不足成人恶性肿瘤的1%;欧洲每年新发病例约14 000例,而发生在骨者约4800例;我国尚缺乏相关数据。软组织肉瘤的组织亚型多于50种,不论是临床表现、预后和疗效各有其独特之处,对于肿瘤医生,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