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细胞外基质的研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zd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输尿管细胞外基质(ECM)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L9(34)].取19只兔的输尿管19条,其中9条被分成27段,按正交设计随机分为9组行脱细胞处理.所有试验重复3次.经脱细胞处理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对基质进行残余细胞成分计数,统计分析获得最佳方法(A3B2C3).另10条输尿管采用最佳方法制备成输尿管ECM并用于输尿管缺损修复实验,分别于修复术后1、4及16周取材分析缺损修复处组织再生情况.结果各组脱细胞后残余细胞成分量均不相同,但第7、9组均未发现细胞残余成分;采用最佳方案制备的输尿管ECM经扫描电镜分析未发现细胞残片.缺损修复实验后1周移行上皮组织爬满基质内表面;术后4周可见基质内细胞成分明显增多,但较正常组织稀疏,排列不规则;16周,取材的组织学分析表明细胞外基质替代部分组织再生状况良好.结论制备输尿管细胞外基质的最佳方案是A3B2C3,即在输尿管脱细胞处理过程中采用0.4%胰蛋白酶、1.0%甲醛+0.2%戊二醛、40U/ml DNase.

其他文献
目的为寻找辐射损伤新的检测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正常及60Co γ射线照射后的染色体结构改变.方法制备正常及受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染色体的三维结构及其高度变化.结果正常染色体三维结构及受照射染色体中双着丝粒体结构清晰可见,提供的染色体高度数据利于双着丝粒体的识别.结论原子力显微镜通过高分辨三维成像及线性测量为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对途经的食管、胃、大肠病变的诊断价值,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对37例受检者进行了38次检查.其中健康志愿者10例,有消化道症状者27例.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的小肠病变有26例: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扩张、黏膜脂肪斑各4例,多发性溃疡(和)出血2例,蛔虫症3例,淋巴滤泡重度增生5例,异物3例,息肉1例.并且检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不同部位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心房收缩时间(A)和电-机械时间(P-A)离散度的变化.方法房颤组58例,正常组31例.取心尖四腔观,将DTI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室间隔房室环、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和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测量3个部位P-A和A值,计算不同部位之间P-A、A的差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年龄、收缩压、左右房径明显增大;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和右室侧壁三尖瓣
目的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1978年至2001年12月,行瓣膜置换手术2 141例,同期随访1 681例,计8 021.1人*年,平均4.77人*年.通过回顾病因、手术方式、瓣膜类型等因素,观察术后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等,采用t检验,多因素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92例死亡.总体生存率5年为(92.3±2.2)%,10年生存率为(90.1±2.7)%.并发症有
目的研究儿童鞍区肿瘤术后癫痫与血钠关系及治疗.方法观察术后发生癫痫情况,术前及术后每日检测血钠及24h出入量的变化并根据其变化进行治疗.结果450例儿童鞍区肿瘤术后269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其中发生癫痫的29(29/269)例.结论儿童鞍区肿瘤术后癫痫与血钠紊乱密切相关;血钠紊乱发生癫痫时常有血钠短时间内大幅度变化,变化幅度越大癫痫的发生率就越高;缓慢持续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是不会因血钠紊乱而发生癫
目的探讨颅面联合手术中前颅底中线区组织洞穿性缺损Ⅰ期修复重建的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重建了17例前颅底中线区大面积洞穿性组织缺损.其中正中单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膜裂层颅骨瓣13例.取瓣面积可达(80~120)mm×(100~150)mm.结果用该瓣修复的17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中带蒂额
目的 :研究蛋白转导域 (PTD)介导的BCR/ABL抗原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PTD基因与CMLb3a2bcr/abl基因融合并原核表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规律,并对动物远期存活情况进行观察,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后24、48h、3和5d各组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的恢复性变化,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
目的观察肝动脉阻断后脾动静脉吻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成年杂种犬分为肝动脉阻断组(HAL组),肝动脉门静脉吻合组(PPA1组),脾动静脉吻合组(PPA2组),每组9只,观察术前、术后1 h及4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HAL组术后门静脉压下降,肝静脉PO2下降、PCO2上升,门静脉GOT及GPT明显升高;PPA1,PPA2组术后门静脉压上升,PO2及PCO2无明显变化,GOT及GPT术后1 h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