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师爱”的理解与认识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平凡的,假如说是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与外延,那么耐心地教育学生更让我明白了“爱”字的结构与变化。因此,我想谈谈我从教几年来对教师“爱”的理解、感受及做法。
  
  一、爱岗
  
   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这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曾经有人这样论述教师:教师这一人群,是社会上特殊的人群,他们有文化,有知识,看惯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因此他们渴望上流社会的生活,然而现实的清贫却无法让他们满足,因此他们总觉得社会欠他们很多,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畸形的心理。”这一论述虽然有点偏激,但有这种症状的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不少。是啊,特别是在现阶段,在意识形态相对开放的今天,我们有的教师确实以过高的期望值看待自己的职业,并因此而产生了种种浮躁心理。我个人一直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那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来善待教师的职业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工作。
  
  二、爱学生
  
  教育,这是爱的职业。我们今天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热爱学生也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学生是一个人民教师的天职,是作为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更是教育的成功之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从教以来,我坚持从爱出发,循循善诱。这就首先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入手,耐心细致地做好调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坚持做好专门记载,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就能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会从实际出发,才能够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作为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以宽宏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说实在的,爱那些能歌善舞的学生,尊重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是不难做到的,可是要做到爱那些不遵守纪律、不好好学习,经常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学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在这一点上,我只遵循一个真理,那就是“什么都不行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对“后进生”要有所偏爱,在学习、生活中要经常特别地帮助和支持他们,使他们能感到时时有关怀,处处有温暖,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缩短心理上的差距,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信心,并促使他们进步和成长。因此,当我面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时,我从不嫌弃,从不逃避,总是千方百计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由弱转强,茁壮成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劳。同样地,学生的不良品德也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要改变他、纠正他,这需要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要让感情的春风逐步地融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到自始至终都沐浴在爱的和风细雨之中。这些人倘若要说是“差”,那也只能是暂时的后进生,对于他们,要像沙里淘金一样寻找、发掘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并能及时把握,实施“燎原”教育,即以学生的某一优点,促使他们缺点的改正。同时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去发展它,使学生全面发展起来。
  理解也是一种师爱。只有理解了学生,才能做到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在学生当中,有一句口号喊得很响,那就是“理解万岁!”。理解、沟通,能缩短学生的距离。治病要对症下药,做衣服要量体裁衣,教书育人也是如此,要想做一个好老师,先要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只有从内心真正爱护学生,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增加理解,缩短距离。尽管理解一个学生,要比单纯地传授给他们知识难上百倍千倍,但我们必须去施行。因为,不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不知道他们心理在想什么,教育就无从做起。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确实有可爱之处,你就不会不去爱他们。
  爱学生,不仅仅要用慈祥的、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更应该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具体表现出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假如我们能在点滴的日常生活中,注意教育手段的话,我认为营造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三、让学生学会爱
  
  一个教师的爱还应体现在要让学生学会爱。让学生学会爱,不仅仅停留在言传方式上的灌输,还需要身教,要身体力行,绝不能含糊。为人师表,这个“师表”的作用就体现了身教重于言传。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的学生,这点往往觉察不出来的。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方面让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青少年的眼光是敏锐的,他们模仿性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检点自己,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既讲道理又重视实践,教师以模范的行动来带动学生,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方式,教育效果最佳。
  “师爱”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一个具体的教育过程,爱岗爱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方式,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爱,会爱自己,爱别人、爱祖国、爱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教师的爱就像一股清新、和煦的春风,春风过处必将吹绿教育的一片天地。■
其他文献
说起外派培训学习。独有这一次“黔江区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开发与应用高端研修班”的学习经历感悟最深。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呼唤绿色生活,提倡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地理老师,笔者深刻的认识到了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而地理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