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生存之道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lov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员专家学者走出去,把地方干部、企业家请进来——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想办法、找路子。此为生存之道
  
  2008年初,我国北方G省推出节能减排“双三十”工程,确定了30个左右重点县(市、区)和30家排污和能耗大的企业,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实施省级考核,并由县(市、区)长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省人代会上向省人大代表作出承诺:3年内必须完成达标任务,否则县(市、区)长主动引咎辞职,国有企业负责人就地免职,民营企业停产整顿。
  该省某省属综合性大学(以下简称M大学)紧跟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了“三三三”工程:即抽调得力人员,成立环境保护宣讲咨询服务团,面向省委、省政府所确定的30个县、30个大中型国有企业,利用3年时间提供全面、系统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学科和科研优势,为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拿出专门资金,组织申报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研究选题,全校共申报课题77项,涉及基础研究、水处理研究、环境空气治理、仪器工艺研究、节能减排 、环保运行机制等九个方面,共有13个教学科研单位、30多个学科专业的500余人参与其中。这项工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主动的参与到这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中来。同时,这一工作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尤其受到需要达标的县市和企业的欢迎,一些节能减排的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实现了大学、政府和企业的“三赢”。
  走出象牙塔,融入地方,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赢得社会认可与支持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大学应当担负的时代使命和必须充分谋划好的大事。多年来,M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实施 “三三三”工程是该校服务社会的重大举措之一。长期以来,该校以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依托,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先后成立了产业化研究院、预算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等20多个研究(院)所和研究中心,专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型研究,为各级政府机构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了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还拨专款设立了70多项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推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果。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要想继续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自主筹集办学经费,特别是地方性综合性大学,更应当通过进一步加大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力度,靠智力、技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争取社会各界的“投资”,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要想得到社会更大的支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增强对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和贡献率,有作为才会有地位。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这才是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生存之道。
  地方综合性大学同一些单科性为主的大学相比,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从培养人才的复合性、广适性和深邃性等方面来看,综合性大学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仅就某一单科方向来说,又存在明显的劣势,比如,农科方面比不了农大,工科方面比不了工大,医科方面比不了医大。因此发挥综合性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大全方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力度是当务之急。
  综合性的人才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大学的第一要务。地方综合性大学同一些单科性或专科性为主的高校相比,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后劲足。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相对齐全,基本囊括了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和部门需求,这方面是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以M大学为例,多年来,该校形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互补的育人传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综合性、广适性、创新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各级各类单位的多层次人才需求。其中,该校毕业生已成为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的主要力量,有不少毕业生成为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甚至个别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家领导人。
  多层次的科技服务 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倡导、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做好育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地方综合性大学可以有效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集中的优势,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学研究,组织联合攻关。社会科学研究要积极参与构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的制订、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要注意瞄准影响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和课题,真正走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心,为企业一线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沿解决技术和理论难题,大力拓宽现有科研成果和专利的转化渠道。
  高层次的智力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院校应当是社会的思想库,是各级政府的智囊团。要充分发挥大学智力资源充足的优势,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计献策,具体地说,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重要决策咨询;为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研究发展战略,制订发展规划;鼓励有关应用性学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兼任各种社会职务;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实际工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等。
  大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本身的一项重要职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自身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在准确分析和把握办学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下大力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尤其要针对“两个不够”:学校对社会需要什么了解不够、社会对高校能干什么了解不够的问题,动员专家学者走出去,深入了解省情、市情、县情,每年抓住若干个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课题,重点攻关。同时把地方干部、企业家请进来,了解学校情况,接受最新知识和理念的熏陶,使校地双方实现“零距离”接触,产生良性互动,实现服务社会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奋斗历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结果,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以江泽
珍贵矿物质资源广泛地在整个海床被散布。自治在水下当为如此的矿物质资源探查时,当广泛的探索区域使与操作员维持接触困难,车辆(AUV ) 对遥远地操作的车辆(ROV ) 更好。AUV 取
包含漂浮在表面水上的无穷地长水平的柱体的各种各样的水波浪问题在为波浪潜力采用一般多极扩大的水波浪的线性化的理论的文学被调查。这扩大包含一个常规波浪,波浪来源,波浪偶
[摘要]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在确立专业课程体系目标时,不仅要分析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科本身的特点,更要研究学生的职业兴趣,确立“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目标,同时还要根据软件专业各课程的特点,创设“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目标。同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并重准确定位,动态创设适合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为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普及,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 公共音乐 音乐教育 和谐校园 审美教育  [作者简介]廖夏林(1959- ),女,江西南城人,东华理工大学音乐系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杨菁(1970- ),女,江西宜
心物关系,即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和文道论.从文艺心理学视角,借用"心理距离"说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心雕龙>的心物
In this paper, the stability of a concave spherical stem bulkhead under the pumping load when still lying at the slipway is analyzed. The stability of the spher
[摘要]文章介绍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围绕“山特产品加工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专业背景分析确定课程基本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体系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基于山特产品加工与检测技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开展教学,最终以过程导向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山特产品 加工 检测 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刘玉兵(1982- )女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于一定程度的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随着
[摘要]应用型文科专业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文章指出教学改革要围绕分析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等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从凝练教学内容、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文学活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应用型文科专业教学改革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王燕(1969- ),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