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协调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身心教育非常重要。体育课虽然是副科,但是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受家长、社会、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在一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甚理想,特别是小学生的协调性更让人担心。本文主要是阐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协调性。
  关键词: 协调性 小学体育教学 训练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学做人,增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文化学习非常重要,身体锻炼不可或缺。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协调性训练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受语文数学等学科学业成绩的影响,小学体育作为副科,一直被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校的体育课被拿来上语数外等学科,有些体育教师不是体育专业毕业,有专业教师的体育课,教师也只是敷衍,没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对体育教学进行教研。再加上智能手机在小学生之间逐渐流行,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这一切导致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达标不在少数。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身体素质中力量协调能力的发展又是关键。
  协调能力是指人们身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动作的能力,这个能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合理地建立完整运动动作的能力,二是改造已形成的动作形式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学”和“改”的能力,协调性好,学动作和改动作就会又快又好,对整个运动生涯和日常活动有很大帮助。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
  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进行协调性训练呢?这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对协调性训练有系统认识和周密计划。小学生虽然骨骼柔韧性强,但是没有科学的方法进行协调性训练,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周密的协调性训练计划,小学生的协调性难以真正提高。只有把科学系统的方法和周密的计划统一起来才能让小学生的协调性得到很大提高。
  一、让小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协调性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阶段,对知识的饥渴程度是令人惊讶的。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室内体育课上对这些小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小学生思想上认识的提高,需要建立在体育教师在室内体育课对协调性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影像技术对协调性训练的深入讲解,让小学生对协调性的重要性有清晰的了解,这样就可以为后来的实战训练铺好道路。
  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告诉每个小学生,做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良好的协调能力,否则就难以有很高的体育项目水平。例如,要想长大后练好篮球,小学生就应该从小训练好自己的协调能力,进入初中、高中、大学等就可以在运球、滞空、投篮方面做出更好的选择。协调能力是最重要的体育能力之一,是拥有好的体育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操场上选取合适的体育项目进行协调性训练
  协调性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在各项体能中,协调性训练可以说最困难,因影响协调性除了遗传、运动员心理个性外,尚有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关系肌力与肌耐力)、动作韵律性(技术动作要纯熟方可)、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等等。协调性训练不同于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制订好计划,选用合理的项目,例如杠铃、哑铃、迎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小学生的力量也能很好地训练。速度训练也一样,提高显而易见。但是协调性训练就不一样,成效难以速现。小学体育课程通常可以选取下面几个训练方式训练协调性。可以是单项训练,例如:(1)肩绕环:由直立双臂上举开始。一臂直臂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划圆摆动,同时另一臂向后、向下、向前、向上画圆摆动,均以肩关节为轴。依次进行。(2)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3)前后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但向前与后跳。(4)转向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但跳起后转向180度着地,身体与双手要维持平衡,可向左与向右跳。也可以是动作组合式练习法,例如:(1)立卧撑跳起转体360°;(2)全身波浪起由双腿左右稍开立开始;(3)身体不协调动作组合练习。也可以采用条件刺激练习法。例如:(1)变方向跑练习;(2)移动中的躲闪练习;(3)快速转体练习听教师口令。还可以采用游戏练习法,例如:(1)追逐练习。具体过程是: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一方任意先跑,另一方追逐,开始前保持3-5米间距,追上拍肩后交换练习。(2)推拉练习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站在直径为2.5米圆圈内,双方允许使用推拉办法,一脚出圈者为负方。5-15次为一组,练习2-3组(3)触摸练习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用手触摸对方肩部,可以利用步法移动躲闪。协调性训练的练方法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尽可能丰富训练手段,第四种游戏方法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训练协调性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小学生的练习倦怠,以保证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小学生协调性训练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又特别好动,意志力比较差。体育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时间训练小学生的协调性。否则训练效果就难以保证。
  比如,在体育课上课之初五分钟,教师先让学生预热一下,然后开始协调性训练。因为小学生在教师坐了30分钟,有点疲劳,从教室出来,进行协调性训练能够引发小学生的共鸣。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选取下课前的五分钟集体进行协调性训练,既能放松,又能巩固。
  四、课后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力量训练
  协调性的训练不像力量训练、速度训练那样有明显效果与显著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小学生在学校懂得了协调性训练的基本要领以后,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小学生制订一个合适的课外训练计划。例如课间十分钟协调性训练的小项目,放学后回家进行协调性训练的项目。只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协调能力。例如体育教师让小学生利用自己的卧室,进行单个项目的协调性训练,布置他们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并为他们做好详细的数据记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他们的信息。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协调性训练不可或缺。协调性能力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迅速、正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人体的一种综合素质,是小学体育锻炼中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之一。灵敏协调性的提高,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稠密的规划,耐心引导,不可急功近利,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体育教师做好数据的统计工作,为自己训练项目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协调性训练关系到人的一生的身体发展,小学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既要抓住动作训练,更要重视卫生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针对初中生生活与锻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针对性帮助。重点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健康饮食的习惯,以及科学的锻炼习惯,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初中生 卫生与健康 教育引导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训练,而不充分重视卫生健
摘 要: 在中学时期,进行体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身心快乐成长,还可以锻炼学生见机行事的技巧,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自我认识及比赛、合作精神。学校要改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展示出体育教育的益处。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影响 落实措施  心理能得到发展的根本是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让人在社会中的物质跟精神需求都得到知足,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达到。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不但身
摘 要: 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学更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发挥体育在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极深刻的意义。本文对体育游戏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分析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应用及其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教学
目的 评价心脏变时指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可疑冠心病患者162例。先常规行运动平板试验,测定运动试验过程中心电图ST段变化值和心脏变时指数。平板运动试验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