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治疗Rozansky Ⅲ、Ⅳ型痛性跟距骨桥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66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Rozansky Ⅲ、Ⅳ型痛性跟距骨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14例痛性跟距骨桥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9~42岁(平均30.2岁)。获得全足CT扫描,以健侧为模板镜像标识切除骨桥部分并设计出3D定位截骨导板,在截骨导板引导下切除跟距骨桥病灶。记录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1.6个月(12~3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3±0.7)分、AOFAS踝-后足评分(86.5±4.5)分均较术前(7.0±1.9)分、(37.1±6.0)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跟距骨桥复发或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技术可以对跟距骨桥实行精确定位、完整切除,为跟距骨桥的手术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技术辅助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老年神经退行性变性病(NDDs)住院患者的特点及影响患者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电子健康数据库收录的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7231例≥65岁的NDDs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途径、主诉、住院时间、出院转归方式及医疗费用等信息),并以患者医疗费用的中位数(2.1345万元)为界将患者分为低费用(<2.13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影像学征象——"双水征"在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关系中的应用。方法纳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5例TN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衡射频重聚脉冲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T2W-DRIVEN)序列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后处理,将重组平面上依次出现的神经(较低信号)-脑脊液(高信号)-血管(低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栓成分与患者脑卒中病因、机械取栓过程、血管开通程度及临床预后等的关系。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支架取栓和(或)导管吸栓并成功取出血栓及行病理检查的138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照血栓标本的主要成分分成红细胞为主组与纤维蛋白为主组。比较2组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开通程度及临床预后等资料的
目的探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头颅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中低频振幅(ALFF)异常脑区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自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依据数字符号试验(DST)、数字连接试验A(NCT-A)结果分为单纯肝硬化组28例、轻微型肝性脑病组31例]以及招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3例健康志愿
目的明确伽马刀与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TN)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例MVD术后复发TN患者进入研究,其中接受伽马刀治疗患者40例,接受二次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5例。采用美国Barrow神经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价患者术后疗效及随访3年后疗效,Ⅰ~Ⅲ级定义为疼痛缓解。结果伽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脑轴全面全程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是AD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tau病理和慢性炎症的重要源头。本文现从胃肠道层面、脑内炎症层面和肠道菌群层面探讨其在AD防治中的可能靶点及应用前景。
目的使用MRI分析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韧带损伤的发生率,结合CT上的骨折形态确定患者膝关节脱位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有术前X线、CT和MRI的30例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4岁。根据正位X线片判断是否发生膝关节脱位将其分为无脱位组和脱位组。在CT上
混合现实技术是继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之后出现的全新数字全息影像技术。近年来,医学混合现实技术发展迅速,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新的临床诊疗模式。对于创伤骨科复杂多变的损伤情况,混合现实技术打破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提供了全新的个体化三维立体视觉呈现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本文对混合现实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