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患者血清MIF和D-D及PCT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来源 :热带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12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F、D-D、PCT水平;根据脓毒症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结局分别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68)、脓毒性休克组(n=57)和生存组(n=64)、死亡组(n=61),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不同治疗结局脓毒症患者血清MIF、D-D、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MIF、D-D、PCT水平分别为(53.41±3.19)ng/mL、(2.03±0.75)mg/L、(6.01±1.89)ng/mL,均高于对照组(30.27±3.02)ng/mL、(0.42±0.02)mg/L、(1.44±0.0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0、12.59、14.31,P均<0.05)。脓毒性休克组的血清MIF、D-D、PCT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3.24、3.65,P均<0.05)。所有患者中,生存64例(51.20%),病死61例(48.80%),脓毒性休克组的病死率较高(χ~2=4.94,P<0.05)。死亡组血清MIF、D-D、PCT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3.90、6.09,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血清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为0.903,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结论 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血清MIF、D-D、PCT水平逐渐升高,且其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提升整体诊断效能。
其他文献
姜黄素(CUR)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菌、降脂和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饲料中应用。在饲粮中添加适量CUR可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改善畜产品品质,减轻黄曲霉毒素B1(AFB1)导致的肉鸡肝毒性。文章就CUR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脂质代谢和AFB1干预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期为CUR作为新型饲料添
期刊
基于VERICUT数字孪生的柔性生产单元,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充分发挥设备潜能。采用免费、开源的LinuxCNC数控系统,提出数字孪生平台的系统架构,分析数字孪生平台的基本功能。通过构建柔性生产单元模型,完成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虚实同步映射,重构车间设备柔性,提高设备的适应能力。
期刊
党的二十大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近年来,随着我国将网络技术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网络媒介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积极运用网络媒介的思维和手段,推进国企党建网络化发展,是党建工作适应新时代发展、提升高质量水平的必然要求。与以往绝大多数关于国企网络党建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放在网络这
学位
目的 以乙醇-水为洗脱系统来测定姜黄鲜切饮片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醇-水(41:59),流速0.75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430 nm。结果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线性范围为32.4~486.0、6.2~93.0、17.8~267.0μg·mL-1(r~2均≥0.999
期刊
报纸
<正>"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PIRLS,是一项针对全球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的研究计划,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委员会主持)2006年的测试结果显示,在参加测试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香港排名第2位(2001年排名第14位)。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预测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并探寻提高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预测效能的方法。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1年8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PICU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诊断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患儿共85例,于诊断当日检测传统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动力时间(K)、Angel值、最大幅度(MA)、30 min幅度下降比
期刊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舌下微循环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脓毒性休克的患者15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入科当天及第7天的初始血乳酸、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凝血功能及舌下微循环参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90 d生存状态。将患者随机分为
期刊
报纸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但脓毒症尤其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并未得到改善。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微循环障碍是脓毒症导致多器官衰竭的关键,而脓毒症病死率与器官衰竭密切相关,因此在脓毒症治疗过程中微循环的监测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临床实践中可用的微循环监测手段与管理方法进行综述,供应用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