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猜读续写命题的意义探究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q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六章“实施建议”下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对语文考试命题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1.测评与考试目的;2.命题思路和框架;3.命题和阅卷原则。[1]每一条下面都有相应的解说文字。基于对新课标“实施建议”精神的解读和实践,语文学科的考查突破只注重知识和技能考查的局限,加大了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这种变革细化到试题中,体现在语言材料的选择、试题设题角度的变化和答题自由度的开放等方面。不少新题型涌现出来,或者说以往一些影响不大的题型浮出水面,微型小说猜读续写题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微型小说猜读续写题命题分析
  微型小说猜读续写试题,就是命题者有意将一篇微型小说的开头、中间、结尾某个部分挖去,让考生进行猜读续写的命题方式。在以上几种命题形式中,以猜读续写微型小说的结尾命题为多。
  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弗斯曾这样给微型小说下定义:“不超过一千五百字,却要具备小说的一切要素。”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而逐渐在文学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微型小说,具有篇幅短小、材料集中、及时反应时代热点、构思精巧、人物鲜活、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等特点。苏曼诺夫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最后。”微型小说结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优秀的结尾往往是一篇微型小说的精华所在。精彩的微型小说結尾,或蓄而突发,或含而不露,或奇峰陡转,或旁生枝节,或解除悬念,或揭开谜底,让人脑洞大开,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内心震撼……
  基于以上特点,微型小说这种文体很适合用于对高中学生读写能力的评价。在近些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试题中,微型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材料较为常见,小小说也是考生常写的一种文体。但利用微型小说文本,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考查的方式颇为鲜见。笔者认为,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结尾的命题方式不仅在形式上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考查,而且在内容上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基于核心素养考查的精神。
  (一)在测评与考试目的上体现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新课标指出:“测评与考试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真实反映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准确判断考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2]那么,微型小说结尾猜读续写题是如何考查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呢?
  简单来讲,“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主要是考查“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语境和历史文化中理解、分析和评价”[3]能力,在阅读微型小说的前面部分的基础上,续写结尾,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因为微型小说结尾的有意“留白”及其内涵的丰富性,可以让续写结尾者“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4]“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融合文学鉴赏和写作表达为一体的微型小说结尾续写,既能“欣赏、鉴别和评价”文学作品,又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5]“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它题材广泛,尤其是紧贴时代,针砭时弊,鞭笞假恶,讴歌先进,赞美真善,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6],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总之,微型小说结尾猜读续写命题能有效地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考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同时对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等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二)在命题思路和框架上主要体现了“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
  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应该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7]的。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结尾命题指向“考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8]。“考生利用语境的提示功能和匹配功能,根据小说原文的时代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解释、联想和生发,能促进他们更深、更有创造性地理解小说。在续写过程中,考生要多揣摩原文的语境信息和语用预设,使续写部分符合原文的社会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认知语境和虚拟语境。”[9]
  在这样的“具体、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具有“多样、综合、开放”特点的猜读续写结尾“典型任务”。此命题整合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考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10]
  (三)在命题原则上主要体现了综合考查和测试形式的创新
  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结尾命题是“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它还具有创造性,“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11]。这种创新型的“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利于“展现考生智慧,鼓励考生发挥和创造”。“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的意义还在于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导向,在情节发展的高潮处,在释放悬念的关口,在真相大白前的一刹那,由现象到本质的阐明处,本来就是令读者浮想联翩、心痒难挨的地方,突然抽去下文,考生一下子面临了问题情境,兴趣陡然提升,思维突然激活,创造性想象马上张开了翅膀。”[12]
  二、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答题例析与教学建议
  以上从“新课标”核心素养考查的角度对微型小说猜读续写命题作了分析,其在教学评价实践中到底情况如何呢?笔者根据某校高一年级上学期一次期中考试的阅卷反馈再作点分析。
  (一)题目展示与简析
  【题目】
  阅读下面删去了结尾的微型小说,从小说的内容、情节出发,展开想象,猜测后文,写出结尾,200字左右。(10分)
  抓阄   刘殿玉
  K局的领导班子一直很团结,各方面的工作也都没太大的矛盾,原因是局长吴有为很会搞政策“平衡”。譬如说,上面年年搞些模范典型,什么“先进工作者”呀,什么“优秀共产党员”呀,吴局长从来都不自己“独吞”,他都是把荣誉分给大家,一个一个轮着来。班子的人个个都有份儿,只是个先后早晚而已。这一来,吴局长就显得很有姿态,很大度,也很公允;对下属没偏没向,没薄没厚,全都一视同仁。因此,班子里的所有成员,没一个人说他不好。
  可吴局长没想他这招儿也有不灵的时候,这次他就遇到了一件头痛的事儿。前天,吴局长接到市委组织部一个电话,说省里要从各县市选拔一批优秀基层领导干部,去支援云贵贫困山区,办法是各部门单位自愿报名,最后由组织部选拔决定。任务紧急,报名工作必须在三日内完成。K局分到了一个人选名额。吴局长接了电话,于当天下午便旋即召开了副局长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他先传达了市组织部的电话通知,又说了一些“使命光荣”之类的话,之后便让大伙儿报名。可没想会议开了一下午,七八个副局领导角儿竟一个报名的也没有!没办法儿,第二天会又接着开,大家仍像徐庶进了曹营一般,不是一声不吭,就是环顾左右而言他。今天是第三个会了。今天的会一开始吴局长就有些火。他说:“同志们哪,我为你们都感到脸红!上面从咱市里选拔基层领导干部,支援贫困山区建设,这是上面看重咱们,是无上光荣的事嘛,可你们是啥态度?”
  尽管吴局长发了一通火,但会议气氛仍无起色。会议室里烟雾腾腾,一个个都闷了头抽烟。
  望着大伙儿那一副副模样,吴局长心里又好气又好笑。“今天可是最后期限了,你们成心想让我坐腊不是?我一向可是都对你们不薄呵!要不咱还是按过去的老办法,轮着来!”
  吴局长说完,突然点了副局长辛为国的名,说:“小辛哇,去年的省级‘模范共产党员’可是给了你,是不是……”
  “不能这样轮吧?”没等吴局长话说完,辛副局长就腾地站了起来,说:“要轮也得往下一个轮,应该轮给姜副局长。”姜副局长叫姜爱民,一听也腾地站了起来,他有些脸红脖子粗,说:“为啥轮我?要轮就该从头轮嘛,应该从第一副局长开始。”第一副局长魏忠华,显得有些沉稳老练,他没像前两人那么激动,而是微笑着叹了口气,说:“从内心讲,这事儿不用轮,为党分忧嘛,共产党员就应时刻听从党召唤,我是很想报名的。”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可是大家知道,我的老母病瘫在床,我实在是难以远离,空有一腔热血啊!”
  魏副局长这样一表态,其余几个人也都一下活跃起来,他们也都跟魏忠华一样,先说了自己极想报名去贫困山区,可就是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时间已经快到了午饭的时候,报名的事儿仍毫无头绪。会议室里一派乱哄哄。眼前景象使吴局长一下焦急起来,同时又有些恼火,他敲了敲桌子突然说:“这会我看不必开了,也没时间再开了!下面我说两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看你们同意哪一个!”吴局长说到这里,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只见吴局长伸出了一个指头,说:“一、你们每人写一份书面报告,陈述自己不能报名的理由,我给你们交组织部。”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随之又是乱哄哄。吴局长没管这些,他接着伸出了第二个指头,说:“二、老百姓有个好法子,叫‘抓阄儿’,这办法最公平,听天由命……”“抓阄儿?!”没等吴局长话完,众人齐刷刷地都举起了手。
  报名的会议以“抓阄儿”而结束。大部分人虽然都捏了一把汗,但最终却还是又喜笑颜开。唯有抓到了“我最想报名”阄儿的姜副局长有些垂头丧气,他心里恼怒,但也无可奈何。
  就在吴局长宣布散会、大家嘻嘻哈哈刚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办公室主任小李闯进会议室。
  小李一进门就嚷:“局长,组织部刚来电话,说……(从此开始续写)
  【原文结尾】
  咱市报名去云贵山区的事取消了,换了别的县市。另外,市里又安排了一项紧急任务,要咱局选拔一名副局领导,跟您一起随市里组团去欧美考察。”
  小李的话刚完,没等吴局长开口,会议室里便一下又乱了营,七八个副局领导纷纷要求去欧美考察,众人又异口同声地提出了“抓阄儿”。刚才抓到阄儿的姜副局长提出了抗议,但大伙儿根本不理他,都说应该重新抓。
  吴局长不由皱起了眉头。
  【简析】《抓阄》这篇微型小说主要截取用“抓阄”的形式来决定支援贫困地区的干部人选的情节场景,以讽刺的笔调、对比的手法批判了基层干部中面对荣誉享受“却之不恭”,面对责任担当却避之不及的现象。文中局长吴有为党性原则不强、甘做“老好人”、很会搞政策“平衡”的人物形象和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副局长群体形象的刻画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描写来体现。小说情节集中,且波澜起伏,构思精巧,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命题者在结尾情节一波平息又陡转升起处,突然抽去末尾,刻意留白,让阅读者兼续写者抓耳扰腮,欲罢不能。能否猜读续写出与前文人物形象、叙述风格、语体色彩、表现手法、主题表现等契合一致,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画龙点睛般的结尾,极大地考验考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考生答题失误分析
  笔者从考生答题失误的角度,来分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欠缺的表现和原因。
  1.情节离奇,缺乏照应
  考生答案概述一:小李传话,组织部发现了吴局长輪着来的“好办法”,把吴局长降级为副局长,然后吴局长遭到众副局长挤兑。考生答案节选二:小李说:“党中央说人数满了,取消我局的扶贫任务。”考生答案概述三:吴局长说扶贫干部人选确定了下来,完成大功一件,按照惯例去酒楼大吃一顿。
  以上答案尽管读起来在意料之外,但明显非情理之中。或违背基本的政治、生活常识,或情节脱离上文。体现考生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的素养有所欠缺。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结尾是“顺着原文情节线索,将原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小说情境进行迁移,已深入体验小说中的某个或某类人物形象,即通过为这些人物形象安排新的故事情节来进行迁移性的角色体验。”[13]   2.人物不符,语言失体
  考生答案概述一:吴局长说他代替那个抓到“我最想报名”阄儿的姜副局长去。考生答案节选二:小李面无表情冷冷地说:“组织部让我在会议室里安了可录音摄像的摄像头。”又挤出一抹无可奈何的笑,扬长而去。……魏副局长先开了口:“搞了半天原来是上面在玩我们……”
  前文中人物言行体现了人物性格特征,续写部分的人物言行应该符合前文体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当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是多面的,变化的;但不能无中生有,一定是有迹可循,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以上答题暴露了考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的问题。
  3.表达欠佳,手法缺失
  考生答案概述一:增加扶贫干部名额,继续抓阄决定增派名额。考生答案概述二:扶贫任务取消,各副局长纷纷表示扶贫是自己应尽职责,下次有扶贫任务一定积极参加。
  上面两个答案尽管人物形象、情节关联和上文衔接较为符合,但只是前面情节的简单重复,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跟原作运用了对比手法的结尾比起来,表达效果相差甚远。这体现了考生在“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和“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上有待提升。[14]此外,有些猜读续写缺少简洁、形象、动人的细节描写,整个续写只是在干巴巴地写情节,读来索然无味,也与前文风格不搭配。甚至出现语句不通、有错别字等现象。这暴露了考生在“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原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上的不足。
  常见的微型小说的结尾模式有正向、反向、曲转等,在结尾中多补叙、自悟、验证、说明等。优秀微型小说的结尾一般或照应伏笔,或点明标题,或揭示意蕴,或陡转留白,或发展性格,不一而足。无论以哪种思维方式猜读续写微型小说的结尾,都要努力做到与前文人物的身份、性格、语气、行为等的一致;情节应照应上文(含标题),有一定起伏,尽可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此外应该有一两处较为传神的细节描写,能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当然,还要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叙述方式等一致。
  注释:
  [1][2][3][4][5][6][7][8][10][1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7-48页,第47页,第4页,第4页,第5页,第7页,第47页,第48页,第48页,第49页,第6页。
  [9][13]谢仙丹:《结尾续写的生发性意义及教学建议》,《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年第12期,第43页,第43页。
  [12]曹清富:《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的做法和体會》,《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8期,第6页。
  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立项课题“互联网+下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二次成长实践研究”(编号:1019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
  编辑:顾顷
  责任编辑:云之
其他文献
一、我的教育教学困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育和阅读的关系时,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从读一本好书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从学会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这句简短而意味深长的话,道出了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最为精辟的阐发。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已经看到了整本书阅读的巨大价值。1941年,叶圣陶
期刊
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其核心思想来源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论说。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从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实际出发,严格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依据教学内容,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以促进学生智能较好发展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代教育界备受重视。语文新课程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
期刊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该单元三课五篇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儒、道思想的《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类是史传作品《左传》《史记》中的精彩片段:《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这一单元均为文言文,而且《鸿门宴》的篇幅比较长,学习量比较大,学习任务比较重,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完成该单元的教学任务。 
期刊
春天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大概是绯雪成雾、野间烂漫之时吧,又或者是弦月痕淡、空山鸟鸣之时,不过,那时节总是有雨的。  一场带着春寒的细雨悄然融开了十里野山,枯死在沉郁冬日的枝与叶在润意中复苏了,清凉的雨珠洒下来,淅淅沥沥的,它踮脚舞于梢头,轻唱于叶尖,是卓绝的风采。小窗外的杏树已经摆脱了去年初植时的孱弱之态,愈加粗壮,黑色的枝此刻在雨中招摇,其下缓缓行着芳华之精。不久之后,想会珠雪点缀,无限娇媚,
期刊
新中国成立之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饱含血泪抒写了众多奔放豪迈而脍炙人口的诗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毛泽东诗词就是一颗璀璨明珠。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凯歌,也是毛泽东伟岸人格的光辉写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对其进行群文阅读,能加深学生对毛泽东诗词及其精神的解读、涵养和弘扬。  一、确定议题  毛泽东与人民一道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诗词。他的诗词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引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变课堂浅层的知识认知、教材明示性信息的接受为深度学习成为了普遍的价值取向。中小学作文教学属于历年来的“老大难”[1]:其一,从教学观念看,作文是为了应试,为了得高分,基于此观念,有的老师甚至存在“抄、套、编、背”的教法;其二,从作文教学主体看,教师往往是作文指导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指导的客体,缺乏对学生作为“思想存在者”的本质认识;其三,从作文教学内容看,语文教师
期刊
一、教材与文本分析  《动物笑谈》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节选自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科普著作《所罗门王的指环》。  部编本教材是近几年开始推行的新教材,其不仅综合了以往各版本教材的优势,实现了优化布局与编排,更提出了符合当下教育发展总体趋势、语文教育根本要求的新理念,正如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所说:“统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
期刊
【教学设想】  该文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部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的著作,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课文,这篇自然科学“小论文”论述的是生物的社会行为,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阅读这篇文章,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
期刊
一、教学设想  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四季多姿多彩的美景,体现了“人与自然”这一人文主题。这个单元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起始单元,对培养学生的美感至关重要。《雨的四季》编排在该单元第三课,是自读课文。此课和前两篇课文朱自清先生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样,都体现了写景抒情散文的美,语言清新明丽、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
期刊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和新阶段的特点,2017版课标在坚持2003版课标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补充和完善。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最新修订版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代语文教学改革致力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版课标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