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问底之“元素周期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习中的很多相关知识及研究都是依据元素周期表进行的,有着“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主要有: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②第2、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③第ⅠA族和ⅦA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④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⑤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等。
  一、元素周期表知多少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卤素、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或贵族气体)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与零族、八族。由于元素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
  二、递变规律多又多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1.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一是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第二是密度: 同周期元素,由于状态不同关系比较复杂,若要比较,必须弄清二者的状态;同主族元素,总的来说从上到下密度依次增大。如碱金属元素从锂到铯,总的趋势密度是依次增大,但钾反常;卤族元素从氟到碘,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第三是单质溶解性: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大,并呈依次减小的趋势。但在有机溶剂中它们的溶解度较大,都易溶于有机溶剂(氟能与有机物发生剧烈反应)。
  2.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我们可以看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即得电子能力、氧化性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还原性依次减弱。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置换出氢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溶解度越大,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三、一表在手知几何
  1.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离子的关系。
  同主族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形成带相同电荷的阳离子;若为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则形成带相同电荷的阴离子。如:若A、B为同主族的金属元素,A形成A2+,则B形成B2+;同样,若C、D为同主族的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C形成C-,则D形成D-。
  2.原子、离子的电子层数关系。
  一般金属形成阳离子时,要比原子少1个电子层;非金属元素形成阴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即与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若两元素的原子相差1个电子层,形成离子后,相差2个电子层,则电子层数少的元素必为金属元素,电子层数多的元素必为非金属元素。
  3.进行周期表中元素位置、化合价、化学式的互推。
  利用主族序数,可确定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氧、氟除外),也可確定其可能的化合价。若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其化合价一般都为偶数,若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其化合价一般都为奇数,常为最外层电子数与若干个2的差值。如若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其正化合价可能为+6、+4、+2价;若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其正化合价可能为+7、+5、+3、+l价。若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化学式为R2On;若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化学式为ROn2。
  四、经典例题全拿下
  1.原子序数与化合价之间的联系。
  例1若短周期中的某两种元素能够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某种化合物,那么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数序之差不可能是()。
  A.1B.3C.5D.6
  本题目考查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关系,想要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必须有“价奇序奇,价偶序偶”的概念,从数字的奇偶性方面考虑,就很快可以发现选项中三个奇数一个偶数这一特征,那么单独的偶数“6”肯定就是要选的答案了,这是一种最快速便捷的方法。但我们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定要能够弄明白这种解题过程中运用到的知识。根据题目中的原子个数比,易知该化合物中的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3”与“-2”,又或者是“-3”与“+2”,它们的数值是一奇一偶的,这样的两个数的差只可能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因此可选出正确选项,这是另一种常规的解法,考生一定要掌握。
  2.原子序数与电子层之间的关系。
  例2甲和乙两种元素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甲的阳离子半径大于乙的,丙和乙两种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丙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乙元素的原子半径,那么,甲乙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是()。
  A.甲>乙>丙B.乙>甲>丙
  C.丙>甲>乙D.丙>乙>甲
  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即电子层结构和原子、离子半径的两方面的关键信息,再根据上述分析原子序数大小与离子半径的结论,可以推出甲和乙这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周期,且乙元素在甲元素的右侧,原子序数较大;而乙元素与丙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它们也在同一个周期内,根据原子半径的大小可以判断出丙元素在右侧,选项D为正确答案就不难看出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第八高中二年级七班
其他文献
在总承包项目中,控制机电产品采购成本对企业经营目标至关重要。为实现项目采购的经济最大化,采购方需在采购活动前,针对橇装装置价格组成因素及橇装装置采购的特点进行分析,
实验简介:本实验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第一节中的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
在新的教学任务下,如何让高中物理教学实现教学突破,让我们的物理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呢?教师在高中物理课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