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在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并配合针对性护理,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统计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皮肤灼伤)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机 构】
: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 天津 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在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并配合针对性护理,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统计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皮肤灼伤)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住院时间为(9.51±1.74)d.结论 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联合针对性护理,能保证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电风暴现象,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效果理想.
其他文献
肺癌主要由吸烟、空气污染、肺部疾病等引起,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若未及时予以治疗,可导致癌细胞扩散,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手术是治疗肺癌患者的重要方式,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切除病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肺癌患者的主要方式,且胸腔镜手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方面的优势显著.随着胸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从传统多孔手术逐渐过渡为双孔手术,后又发展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即单孔胸腔镜手术.目前,国内外对于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尚未制定
注射泵是一种使用率高、使用场合广的医疗电气设备,具有可以实现精准控制输液时间,精确、均匀、持续地控制药物用量,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易于调节、小巧便携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品牌型号多样、数量庞大、故障频繁、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注射泵的预防性维护方法,并对其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以加强对注射泵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从而避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事件.
目的 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运动想象疗法(MI)在卒中吞咽障碍(DAS)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88例D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治疗仪联合MI干预,比较两组生命质量、吞咽功能及鼻饲管拔出率、吸入性肺炎(AP)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探讨桡动脉置管在ICU重症患者血气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观察组采用桡动脉置管法采集血气标本,比较两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平均采血时间、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88例C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持续干预10 d,比较两组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10 d后,观察组恶心呕吐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别为(1.20±0.11)分、(37.58±5.81)分、(40.8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