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反应(外一首)

来源 :扬子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a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斧子在童年,据说是危险的,
  所以被父亲藏在
  衣柜幽深的顶上,
  即使踩上椅子,也夠不着。
  可后来,回到老屋的时候,你还能
  剥开一堆锈,精确地找到它。
  然而总有些氧化的记忆
  没法像这样得到精确的还原:
  后山祖辈墓前的鞭炮,每年
  都炸碎一地的暗红色;
  新发的树,它们腰围的增长,
  终于快过已停滞的你的;
  今年春天架起的小柴堆
  沥干半年的雨水,要腐烂到酥了。
  用这干瘪的木头烧一些火吧,
  在冬天的灰暗预感里,烧得很脆弱。
  每次抬头,都天色渐晚,
  而火堆隐约托起一只老虎的斑斓
  ——不够剧烈,但
  最美丽的一刻,是你
  发现你和火之间,已相似得令人不安。
  到空荡的地方,点燃一支烟,暮色
  就要在人间的劳碌中戛然四合。
  别闹,你说:安静会儿,
  我正在忙着,给整个宇宙加热。
  回收仪式指南
  锈迹层叠,仿佛是晚云的层叠。
  或者我们的宇宙曾经落脚于此,
  开匆匆短命的花,名为水渍和
  塑料老化。乘兴而来的无常们,
  刚跳下黑色皮卡,就哄笑满堂,
  带着他们生锈的锁链一同哄笑:
  原来,旧物的浪潮是一把泥沙,
  八毛钱一斤,死后和废铁同价。
  要知道,时间的繁殖也会掉漆。
  回收站的主人,从回忆里起身,
  用空空啤酒瓶垒出女墙的深夜。
  无数玻璃,褐色和墨绿的空城,
  在月光投射的时分,那睡去的
  主人,留下在人间徘徊的影子。
  厌倦。反复的创造和观看之后,
  他曾爱过的遗憾是无常的废品。
其他文献
我看到朝朝暮暮都漫出花来  人间六月从不曾遗忘一些风采  我每夜来  每夜从来处来,又归去  晨昏两垂,流火吊悬  和着那明明白白的夜  打节拍  林林总总挂着  總有些慵懒、徘徊  光揉进花里  轻轻地有些不恣意  原谅些,毕竟艳阳难叙花季  六月里的花  风雨不过时而挥洒  我拈起一朵,放在鼻尖  暗香生天际
期刊
我有无救的愚顽  找不到白云的缺口。  只见识过  恣意的白云生出更多的白云  未知的白云看不到深处  我曾经着迷的是:  未知的深处当比深处更深。  在被白云虚抱的黄山  难见阳光的背面  一个嗜睡的人无有悲喜  叙述是眼前不远处的断崖式  “深处是虚构。”  他似乎是一位超验者  挥一挥一片出岫的白云  “万物的私奔之心  也是虚构”  蝴蝶论  蝴蝶被赋予太多的隐喻。  这锤角亚目昆虫  一
期刊
挽起裤腿  路过一处青稞地  露水打在我的小腿上  凉酥酥的,有点痒  麦芒拂过我的指尖  有点扎人  那时青稞正当拔节  那时的我十六七岁  有着坚硬的麦芒  和丰盈的泪水  房 子  房子本来是空的  我们走进去  打开窗户  在空的房子里走来走去  阳光安静地照在桌子上  我们放下随身带的东西  换上拖鞋  烧一壶水  泡一杯热茶  有人敲门  念书的小宝回来了  她和我们一一拥抱  房子见
期刊
深山静卧于喧嚣以外  修养身心。时间  将爱秘密传递给草木和乱石  雀鸟不解尘世,无意碰翻  一片醒着的空寂  静水流深是一种境遇  它托举落叶,也托举倒置的天空  现在,我想说的是:  那些仍未出现的兽虫  它们也许是我身上暗藏的杂念  那个在溪涧汲水的采药人  能否视我为知己  下 午  整个下午,我可以将自己孤立起来  关闭手机。读几页书,怀想一些模糊的往事  为时间受雇于时间的虚无  ——
期刊
我想要的玉在我的心上  和你羊脂般的脸蛋一模一样  让我更加心动的是,我們握手  看见你光滑圆润的手腕上  佩戴着你的菩萨心肠  我不能,我真想  我不能带走一朵开在石缝里的野花  更不能神话般担走一座山  可是我想过  我不能从南方的那座小城里把你辨别出来  也不能买下整座城市  可是我有这个念头  我不能不计后果地满世界寻找那根长杠杆  任性地撬动地球,可是为了这  我已收拾好行装
期刊
从湖边走过,水杉的针叶一根根往下落  地上、花壇的矮灌上都沾满了  只有铁椅上的一小块地方,没有一根针叶  似乎有人从上面刚刚离去,秋风  是从夜半刮起的,是什么让一个人寒凉中  独自坐到黎明,此刻风停了下来  水杉的针叶还在一根根往下落,它们  落到铁椅上,很快就遮盖了这个昨夜的痕迹  风中的鸟窝  水边苇丛中有一些鸟窝在风中轻轻摇摆  小小的窝,小小的风,像  两个人的默契。它们精致地挂在苇杆
期刊
如果细加盘点,中国当代有三次影响较大的“群众化”诗歌运动。  一是19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种群众性的赛诗会以及工人诗人、农民诗人层出不穷。这次“群众化”诗歌运动的成果,最后由周扬、郭沫若等人结集成了《红旗歌谣》一书。  二是1980年代的“新诗潮”诗歌。它发生在艾青等“归来者”诗人的同时或稍后。其前期以“朦胧诗”(“今天”诗派)为代表,后期以“第三代”诗人为标志。在这
期刊
白天,把渔火藏起来  到了傍晚,随手取出时  一座小岛就被点亮了  波浪起伏,海面轻摇  疑似渔村在晃动  如同坐在船上  古老的故事讲了很多年  总是伴有晾晒鱼虾的气味  浓浓的,挥之不去  这些年,日子过得怎么样  无需黄花鱼用叫声一遍遍提醒  岁月一一记着呢  今夜,该有一个好梦  朦朦胧胧的月光下  鱼群正在赶路,向附近的海面结集……  削苹果的时候  削苹果的时候  苹果肯定很痛  细听
期刊
没有了歌声,蛀木虫  来到夜晚,来到你头顶上的  木头里,啃啮黑暗  头顶上的木头,隔开  星罗棋布的夜空,每一根  都被时间写满,一部藏在黑夜深处的  蛀木虫的日志。陈年的屋子里  一只虫子,闻见时间的  沉香,囤积在粗大的木头里  才让牙齿,留下身体  一样大小的洞  这是你藏身的,屋子  蛀木虫贪婪啃啮每一根木头的时候  你身体的、每一个带有  原罪的部位,都像接受一只虫子  漫长的审判。这
期刊
一首诗必须要剔除掉  多余的欲望  当然,泅渡也是我们的欲望——  当沙滩上的寄居蟹  悄悄地将身体缩进壳  头顶松针落下,大地腐烂的叶子  冒出呛鼻酸味  卡夫卡孤独的气泡沉寂在远方  泅渡……只为从肢体  到心脏的最后一寸  我和你有太遥远的距离  蔚蓝的星球,每个人都活在  他自己的位置上  石林小镇  怪石嶙峋  白云奔涌  我们置身于小镇仿佛置身林中  泉水从巨石的细孔中冒出来  石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