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先学后教、情境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堂历史剧创作和演出、乡土历史社会调查等等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被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历史教学应该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一、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树立新的历史教学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应该在历史学习中有所借鉴和启迪,领悟人生的真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传统的历史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只注重历史知识的总结,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高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以讲为主”的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越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由重视知识讲解变为重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认识历史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尽可能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多功能历史教室、网络课堂的使用,为我们重现历史、营造历史场景成为可能。历史图片、档案、电影等大量的网络资源,为历史教师开展情境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情境式教学能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当时的历史氛围,在亲身“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去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从而主动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构建。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置疑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围绕一个或者几个核心问题,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有针对性、有层次的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励学生去深入地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现学习上的互补,让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推陈出新,扬弃传统讲授法
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讲授法越来越显现出其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弱势一面。但是,讲授法仍将长期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為广大历史教师所采用。因此,对于传统的讲授法,不应该完全抛弃,而应该进行扬弃,对它加以改造并使之趋向完善。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在立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讲解,控制讲解时间,要求讲得精彩、讲得明白、讲得科学。教师要把传统的讲解灌输变成引导性讲解,由满堂讲解变为对课堂的辅助讲解,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身边的实际情况、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历史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捕捉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巧妙地将这些现象和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对这些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关注现实问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实现历史的借鉴功能和育人功能。
一、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树立新的历史教学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应该在历史学习中有所借鉴和启迪,领悟人生的真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传统的历史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只注重历史知识的总结,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高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以讲为主”的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越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由重视知识讲解变为重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认识历史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尽可能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多功能历史教室、网络课堂的使用,为我们重现历史、营造历史场景成为可能。历史图片、档案、电影等大量的网络资源,为历史教师开展情境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情境式教学能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当时的历史氛围,在亲身“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去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从而主动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构建。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置疑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围绕一个或者几个核心问题,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有针对性、有层次的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励学生去深入地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现学习上的互补,让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推陈出新,扬弃传统讲授法
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讲授法越来越显现出其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弱势一面。但是,讲授法仍将长期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為广大历史教师所采用。因此,对于传统的讲授法,不应该完全抛弃,而应该进行扬弃,对它加以改造并使之趋向完善。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在立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讲解,控制讲解时间,要求讲得精彩、讲得明白、讲得科学。教师要把传统的讲解灌输变成引导性讲解,由满堂讲解变为对课堂的辅助讲解,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身边的实际情况、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历史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捕捉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巧妙地将这些现象和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对这些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关注现实问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实现历史的借鉴功能和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