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华防控方法及灭活与捕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爆发性生长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景观与水产养殖,藻毒素的释放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控技术是当前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的热点课题.该文考虑到传统方法中化学方法药剂残留问题明显,物理方法则人力或设备成本高,生物方法存在不稳定、见效慢等缺陷,且较少考虑到藻华发生不同时期的水体中不同藻密度条件下防控策略选择的差异性,针对性进行了常见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方法的总结与分析.尤其对可用于控制低密度藻快速生长的局部增强电场处理细胞灭活技术以及清除高密度藻的磁性纳米材料微藻捕获技术这2类备受关注的新技术,从技术应用原理、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等多角度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因其能同步降解废水中污染物并回收电能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硫代谢过程在含硫生物电化学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硫元素对电池系统的物质转化及产电过程均有重
对米老排容器苗全株鲜重、苗高、地径等17个苗木性状因子开展调查,并对其各性状关系矩阵及主分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鲜重指标的特征向量值最大,能体现苗木质量水平,
随着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及其成本的快速下降,电池生产和使用量逐年成倍增加,废旧锂电池将呈现爆发式累积性增长趋势,其对环境的污染也不断加强.在生产以及回收拆解锂电池的过
以大田县铁矿废弃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撒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R1)、"工程措施+植草"(R2)、"工程措施+乔灌草"(R3和R4),同时选择未恢复的铁矿废弃地(R0)及未开矿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p H值、孔隙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 R0模式有最低的p H值,除R1模式外,其他恢复模式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RAO)可在厌氧条件下,将废水中氨和硫酸盐转化为氮气和低价态硫而同时去除,为污水脱氮除硫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对该反应的建立与反应器的启动还认识不清.该
采用闽侯县2017年森林资源建档数据、1︰1万地形图和森林资源年度变更最新遥感影像等材料,根据森林资源年度变更技术流程,分析闽侯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2018年
该研究发现2014-2019年广东省与珠三角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O3年平均浓度以及超标率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O3年度最大值常年居高不下,且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部和西南
三氯生(TCS)是一种新型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TCS的无害化处理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概述了物理吸附、生物处理、化学还原及化学氧化处理TCS的优缺点,并提
为分析2019年11月5-10日在上海召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前后吴江地区的污染物变化特征与污染来源,该文采用吴江气象局的气象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对进博会前后
基于TELEMAC数值模型系统,该文将可溶性污染物作为示踪剂加入到二维水动力模型中,引入水体滞留时间的概念,并计算了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主要结论如下:(1)洪、枯季湛江湾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