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年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ji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一直是高等院校基础性的事务工作,在促进学生成长、维持学校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学生资助工作而言,大学一年级是极为重要且特别的一个阶段,结合大一学生的特点,本文提出适合大一经济资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一;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而且国家还制定了“奖、贷、勤、补、免”五位一体资助政策,以保障不使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
  通过对大一年级学生的访谈和调查发现,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安全感缺失现象严重
  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校初期会出现学习生活不适应的情况,在较大程度上缺乏安全感。主要原因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来自农村,对都城生活习惯不是很适应;二是担心由于经济状况窘迫而受到大家的歧视,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是对未来前途比较担忧,安全感缺失现象严重。
  2.学生诚信度有待提高
  目前学生素质整体较高,能如实地反映家庭经济情况并上报相关信息。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的上报材料与家庭实际情况有出入。另外,对于各高校而言,毕业生的还贷率也需要提高。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增强诚信意识培养,做好诚信教育是提高还贷率重要的方式。
  3.学生自主意识较弱
  绝大部分大一新生都存在被动等待资助的情况,自主意识较弱,不能主动提供家庭经济状况,致使资助方案不够多样化。另外,学生勤工助学的参与力度较弱,很多学生不能主动找到学校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结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工作宗旨: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
  随着学校招生制度的变化,很多高校都通过不同形式招收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如针对部分地区招收贫困专项学生、农村专项学生等。面对数量日渐庞大的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要秉承“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的工作宗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让每一个困难学生可以顺利入学,在新生报到期间学校就收集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积极了解困难学生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军训期间就将第一批补助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最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安全感,使之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2.搭建平台:依托蓝田学园学生资助中心
  资助工作是和学生利益相关的重要工作,我院探索尝试通过搭建学生资助平台来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组建了学生资助中心,成员多为经济困难学生,依托朋辈力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全面协助学院完成贫困学生的资助及勤工助学工作。中心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政策宣传、勤工助学、技能培训、素质拓展、思想教育等工作,同时拓展发展性资助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传递温暖。
  3.重视教育:经济贫困不代表思想贫困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救济型的资助只能解决学生现有的经济困难,思想的强大却可以让他在后续的人生中拥有宝贵的财富。从工作开展的角度讲,学生只有在大一时候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引导,他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校的资助,这也有助于学校后续工作的开展。
  简单讲,依托学生资助中心主要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包括贷款学生的诚信问题,还包括如实上报家庭经济情况等一系列的诚信问题。感恩教育目的是使贫困学生在接受资助的时候心怀感恩的心,对资助他们的国家、社会以及个人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同时要使他们能够直面贫困,避免自卑,并将这份感恩之情内化为自立自强的动力。
  4.全面资助:探索发展性资助
  我们将资助工作全方位的覆盖到所有大一年级经济困难学生,除了国家助学金这一基本保障以外,学校还提供校源地助学贷款、无息借款和贷学金等服务,可以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并辅助他们对人生做长远规划。
  资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发展性资助是学生资助的发展方向。学校也积极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所开展的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实践项目(NSEP)成效显著,并尝试建立学生社团,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补贴家用,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学校设立了大量的适合大一贫困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办公室学生助理、学风督导队、文明督导队等,真正地做到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4):132-135.
  [2]杨扬.高校学生的贫困认定及其资助的有效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16) :102-103.
  [3]唐建伟,黄艳苹.高校家庭经济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33(30):8-10.
其他文献
论文买卖被曝光多年,曾有报告指出,中国的论文买卖交易已达10亿元规模。不过记者近来发现,论文买卖交易用途除了人所共知的评职称外,也开始延伸到高校的学生中。不仅大多数高校奖
报纸
数字化医学是一门将医学影像处理、三维重建与可视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导航系统与机器人辅助技术等相关数字化技术与临床医学紧密连接起来的综合科学,其临
摘 要:在高校教育当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和道德品质。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比如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如今,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和大学生教育中起到
摘要:十堰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山区,汉江中上游,是鄂渝陕豫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主体生态功能区。本文以绿色理念统揽全局,倡导“绿满十堰”行动,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发展方略,以“五城联创”推动十堰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十堰切实担负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任。  关键词:绿色理念;社会发展;十堰  一、创新理念,绿色为先,规划十堰新蓝图  发展的前提是方向要正、思路要清,我们
摘要:我国现代会展设计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审美意识的提升,会展设计如何实现个性化?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从文脉中寻求新的融合之道,凸顯地域文化优势。  关键词:地域文化;会展设计;应用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眼界的拓展延伸,人们对会展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地域文化因素中浓厚的乡土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历史悠远的技艺传承都散发着
安徽行政学院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金寨县文化小康建设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加强文
2001年以来安徽省出台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系列扶持政策,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发展不优、发展不足等难题,文章从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政策设计及实
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历来是高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地方高校——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分析现状,探索高校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的新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教育,提